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中时电子报:中东秩序的十字路口
发布时间: 2015-03-23 浏览次数: 33

国际六强与伊朗的核武谈判正如火如荼在瑞士展开,根据先前双方与伊朗设定的期限,331日前要达成政治框架协议,630日最终协议签字。

上周伊朗总统鲁哈尼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信心满满地表示,双方的“共同观点”已经逐渐浮现,“没有任何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也表示谈判有实质进展,现在是做重大决定的时刻。上周五,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录制了视频直接对伊朗人民进行要求,强调现在是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历史契机。

伊核谈中东外交大翻转

在奥巴马的想法里,要打造一个崭新的中东秩序,一举翻转1979年以来美伊对抗的局面,而且证明他不是跛鸭总统,在伊核问题上寻求突破是最好的方法。由于伊朗是叙利亚总统小阿塞德的坚定盟友,伊朗若和西方和解,叙利亚问题也将出现转机。伊朗石油会因国际解除经济制裁而重返市场,欧洲也将在伊朗找到新的商机。美国可更名正言顺地联合伊朗一起遏制伊斯兰国的扩张。

可是要在外交上作这么大的翻转,却不可能不引起焦虑。中东的权力天平,本是波斯人一边,阿拉伯人一边。今若美国让波斯这边势力起来,势必让以沙特为主的阿拉伯人这边焦虑。所以沙特已经表示,如果伊朗获得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沙特也要发展核能。这将造成中东核能的扩散,如何让阿拉伯人放心,并建立核能使用的规范,是美国与伊朗和解之后的下一课题。

以色列当然也对美伊和解表示反弹。但美国不会因以色列反对而在伊核问题上裹足。在美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最不愿见到被小国牵制的「尾巴摇狗」现象发生。可是法国也对美国在伊核问题上急于求成的心态表示关切,这美国就不能不注意了。

美国认为在伊核谈判问题上加把劲,是把握历史契机。法国驻美大使则表示,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达成协议的期限,将让美国筹码尽失。法国主张对伊朗核能发展的管制应更严格,最终协议的效期也应从10年拉长到15年。批评者认为法国的表态只是想向国际证明,伊核谈判是六国与伊朗谈,不是美国说了算。而且法国以卖武器起家,对伊强硬,实是向逊尼派阿拉伯国家表态,可以多买一点法国武器。支持法国的人则表示,法国关切的是以严格的伊核协议,吓阻其他想有样学样的国家不要发展核武。无论法国的出发点为何,这些歧见都亟待美国去抚平。

伊朗势力进入伊拉克

当然更重要的是伊朗内部的强硬派。宗教领袖哈米尼说西方是「傲慢的强权」,并指奥巴马的视频广播是要伊朗人接受美国的条件,以换取经济利益,这永远不会成功。所有的谈判,都是愈接近尾声谈细节的时候愈难谈,伊朗强硬派的反弹,会不会让谈判功亏一篑,就很值得关切。

就在这时,前中情局长裴卓司将军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又指出,中东秩序的真正威胁,不是伊斯兰国,而是伊朗所支持的什叶派民兵。这些什叶派民兵的残暴,是把大批逊尼派教徒赶到伊斯兰国的原因之一。这种为渊驱鱼的现象一日不止,中东一日不得安宁。也有分析指出,伊朗的势力进入伊拉克,伊拉克已经成为伊朗的附庸。过去美国扶植伊拉克制衡伊朗,现在这个权力板块已经完全位移。美伊关系若真能突破,是否能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建立起新的秩序,而且为周边各方势力所接受,也将是美国所面对的一个考验。

以上所有的新秩序能否建立,全取决于伊核谈的进展。如果谈判能有突破,中东的权力关系将会翻转。如果没有突破,共和党内部的强硬派将会占得上风,全力推动对伊朗新一轮的经济制裁,这时美国联合伊朗对抗伊斯兰国的默契也可能受到影响,中东会出现什么局面,又得花脑筋好好理一理了。

(作者:刘必荣,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

来源: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