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中东需要一个“瑞士”
发布时间: 2015-03-29 浏览次数: 16

在动荡的中东,很多国家希望扮演“中立和平之岛”的角色,就像瑞士在欧洲乃至全球的作用。

400年前,在战败于法国之后,瑞士在欧洲种下一棵种子,宣布中立。尽管其后这块大陆上战争频繁,但瑞士的中立的策略基本上是成功的。今天瑞士是中立和维持和平的典范,很多中东国家数年来一直渴望效仿,成为地区内的“瑞士”。

可是恐怖主义在中东盛行,两个国家爆发着战争,以色列和伊朗的敌对从不曾示弱,能有“中东的瑞士”出现吗?

黎巴嫩曾经做到了,政治上民主,经济上繁荣,海边酒店挤满了西方游客,不同宗教和民族能在民主的宁静下共存,但是1975年到1990年的内战改变了这个现实,“真主党”崛起以及之后叙利亚难民的涌进使其丧失了“中立之岛”的角色。

2003年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重整中东”计划中,他曾设想把伊拉克建设成“中东的瑞士”,但是目前看来这个目标还未能实现。

最近几十年约旦一直努力塑造维和者的角色并经常在冲突中宣布中立,但是这个态度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争中难以维持。在对伊朗的态度上约旦也不能完全保持中立。

土耳其虽然是北约成员,但被认为是中东少有的能对邻国都持友好态度的国家,但是叙利亚的战争浇灭了这份希望,或者说是野心。

海湾小国卡塔尔因为强大的石油财富和繁荣的城市建设,不时给地区内的角力者提供中立的修整地,但是这个国家跟“穆斯林兄弟会”的紧密关系严重抹黑了它的中立声誉。

在中东现阶段的局面下,如果唯一有一个国家有机会成为“和平和中立之岛”,那就是阿曼。阿曼是君主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而且在促进美国和伊朗就核问题最终展开对话上做出了决定性努力。阿曼的地理位置在阿拉伯半岛海边,靠近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宿敌,被迫长期采取温和的外交政策。其国民主要由穆斯林组成,但因为属于特殊派别,既不是什叶派也不是逊尼派,得以脱身于中东最激烈的宗派斗争之外,也有助于阿曼保持宗派上和宗教上的中立。阿曼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经济发展的成就也受到广泛瞩目和认可。

在中东树立一个好像瑞士那样的中立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的很多国家政治不稳定,经济脆弱,不少国家本身就是冲突“导火索”,例如以色列和伊朗。各方面力量相对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尤其需要相互制衡。

主流的外交理论认为每个国家的终极外交目标都是维护自身利益,这样就必须对外扩张,但是瑞士的外交政策证明,在中立的同时也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而且往往相对的“小国”更容易实现这个策略。瑞士今天不仅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中心,同时也稳定着欧洲大陆避免一次次分裂和战争以及支持着今天的欧盟。

(作者:Joan Yemmen,《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编辑)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