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联合早报:沙特空袭也门:中东战争爆发?
发布时间: 2015-03-31 浏览次数: 34

也门当地时间326日凌晨,沙特阿拉伯展开对也门的空袭,拉开了海合会(GCC)军事介入也门冲突的序幕。

对于这场“决战风暴”,有媒体称,“中东战争”爆发了!那么,沙特为何空袭也门?中东战争真的爆发了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此次空袭也门,是沙特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行动,该国为此部署了100架战机和15万士兵,协同行动的国家包括埃及、摩纳哥、约旦、苏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阵容堪称豪华。甚至,埃及、巴基斯坦、约旦和苏丹等国还准备参与针对也门反政府武装的地面进攻。

沙特大张旗鼓发动此次军事行动,原因何在?目的何在?

首先是宗教方面的原因。也门胡赛叛乱武装属于什叶派,而沙特是以正统自居的逊尼派王国。拥有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地的沙特,其国王历来自封为“圣城守护者”,并以大把的石油美元推动全球逊尼派宗教事业的发展,以巩固其在伊斯兰世界的独特地位。201310月新一轮内战爆发以来,胡赛武装分子攻城略地,也门中央政府节节败退,首度萨那沦陷,被迫迁都亚丁,而亚丁如今也被胡赛武装围攻已久。至此,胡赛武装基本上掌控了也门。

众所周知,过去将近1500年来,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从未中断过。在沙特看来,当今的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已经形成了“什叶派新月地带”,胡赛武装掌控的也门,极有可能与“什叶派新月地带”构成南北夹攻之势。

其次,是安全方面的原因。胡塞武装发迹于也门北部的萨达省,自称拥有10万名武装人员,是也门国内最为强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装力量。20149月,胡塞武装借机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并攻占了首都萨那。20151月,胡塞武装占领总统府,并软禁了总统哈迪和总理巴哈。221日,哈迪逃离萨那,前往南部重镇亚丁并恢复行使总统职权。324日,胡塞武装在也门南部大举进攻,政府军大部分士兵缴械投降,国防部长被俘,亚丁告急。

25日,也门政府呼吁阿拉伯国家对也门实施紧急军事干预。数小时后,沙特率先对胡塞武装发动军事打击。一旦胡赛武装控制也门这块战略要地,极有可能与什叶派主导的伊朗形成南北呼应之势,从而对沙特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实际上,多年来,沙特一直公开指责伊朗扶植胡赛武装,威胁其国家安全。

此外,胡塞武装具有强烈的反美反西方意识,曾经公开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2004年,胡赛武装领导人哈桑·胡塞号召民众推翻亲西方的也门萨利赫政权,随即与政府军展开激战。因此,沙特此次军事行动得到了其盟友美国的公开支持。

可见,无论是出于宗教感情上的反感和排斥,还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沙特攻打胡赛武装都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情。此外,新近登基的萨勒曼国王,一贯主张对抗伊朗,自然乐意通过一场有限战争来提振自己的声威,巩固本国的地位。更何况,此次军事行动,还可以在短期之内刺激油价上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东战争爆发?

沙特空袭也门之后,部分媒体声称,新的“中东战争”爆发了。果真如此吗?

沙特的攻击对象的胡赛武装,而胡赛武装是局限于也门一国之内的什叶派武装,受到直接威胁的是也门中央政府。也门当局早已申明,欢迎阿拉伯国家发动针对胡赛武装的“紧急军事行动”。从外部联系来看,胡赛武装可能得到伊朗的呼应。但问题是,长期以来,伊朗的主要敌人是世界大国美国、地区大国以色列和宗教竞争对手沙特。当前,伊朗正忙于打击伊斯兰国组织(IS),恐怕短期之内无暇他顾。更何况,沙特背后是石油美元极为丰厚的海合会。

伊国组织的主要支持者是逊尼派,面临其直接威胁的是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及伊朗。虽然过去十数年来关系紧张,日前,新国王萨勒曼已经公开邀请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沙特此举,有着较为明显的示好意味,同时也为伊拉克默许和支持沙特此次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况且,两国如今有一个共同的强大敌人即伊国组织。沙特此前已经开始沿沙伊两国边界修建长达数百公里的“反恐防火墙”。至于内乱不止、风雨飘摇的叙利亚,无论其态度如何,基本上不足为虑。

埃及、苏丹、约旦和海湾诸王国,业已参加与此次军事行动,它们都是沙特的盟友。而与以色列关系非同一般而与沙特关系较为复杂的土耳其,同为美国的地区盟友,已经对此次军事行动表示支持。实际上,土耳其离也门过于遥远,其实际影响力极为有限。以色列远离也门,相对超脱,而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纷争,无疑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是有利的。

从外部大国来看,美国已经对此次军事行动公开表示支持。对于俄罗斯、欧盟和中国来说,这是一场毫无新意的“反恐战争”。不出意外,它们都会置身事外,甚至,表示“欢迎”。更何况,缺乏实质性利益关切的俄罗斯、欧盟和中国,正忙于抓自己头上的“虱子”呢。

前路坎坷

至此,可知沙特空袭也门胡赛武装,是防患于未然,是试图将“什叶派威胁”扼杀在也门这个摇篮之内。不过,沙特此举仍然前路坎坷。

首先,虽然沙特的盟友阵营堪称豪华,而公开反对沙特此举的国家几乎没有。沙特牵头发动针对胡赛武装的军事行动,已经隐然使其获得“地区盟主”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选择“战略隐退”的美国的地位。这无疑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中东地区权力格局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伊朗能否忍气吞声,尚待观察。伊朗可能不会主动到也门开辟第二条战线,但通过胡赛武装进行一场有限的代理人战争,应该是伊朗国家战略所愿意支持的,也应该是伊朗国力所能够承受的。

其次,虽然沙特联军可望遏阻胡赛武装的进攻势头,甚至在经过艰难的努力之后击溃胡赛武装,但也门短期之内尚且难以稳定下来。击退胡赛武装之后,沙特需要扶植一个具有较为广泛代表性的逊尼派联合政府,并支持其掌控也门局势。实际上,沙特已经为此努力多年,而胡赛武装的迅速崛起,恰恰是因为也门逊尼派内部纷争不已。

最后,也门国内反恐局势必将进一步恶化。此前,基地组织(卡伊达)的阿拉伯半岛分支长期盘踞也门,虽然也门和美国不断发动军事打击行动,但仍然无法消灭这支恐怖势力。近日,美国更是撤出了其驻也门的100多名官兵。虽然此前基地组织半岛分支与胡赛武装各自为政甚至为敌,但无法排除此后它们互为呼应甚至狼狈为奸的可能性。

此外,伊国组织对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的也门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有也门极端组织宣布效忠伊国组织并成功发动恐怖袭击,也门极有可能变成下一个伊拉克。

一个动荡也门的出现,意味着沙特前途坎坷。

(作者:刘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