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国际金融报:美以复杂情谊的心理纵深
发布时间: 2015-03-30 浏览次数: 26

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或许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友谊。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超越通常意义上的盟友关系。在他们自己看来,“你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你们”;在反对者眼中,以色列更像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51个州。两国的特殊关系固然有地缘战略利益的驱动,但两国持续深化的交往过程中,历史文化、民主政治、自由价值等内在因素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载这些内在因素的最显而易见的“纽带”,便是在美国的犹太人团体。美国大选又近在眼前,共和党虽然与内塔尼亚胡走得近,但也担心活生生被“小老弟”绑上对伊动武的战车;而民主党方面,别看奥巴马与内塔尼亚胡话不投机半句多,但美国的犹太团体对民主党的支持是有传统的。说到底,白宫与内塔尼亚胡的争吵,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内塔尼亚胡第四次当选以色列总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祝福两天后才送达,还顺道捎去了批评,“鉴于其发表拒绝巴勒斯坦建国的言论,美方将重新评估巴以和平协议谈判”。

自从两人2009年第一次会面以来,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一直在斗嘴。以色列总理是个铁杆现实主义者,“孤悬于敌意环境中的以色列要求生,只能取决于军事力量”。奥巴马则是个自由民主派,持理想主义观点,“争端大多可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武力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最后手段”。无论是巴以和谈,还是眼下的伊朗核谈判,两人的看法大相径庭。

“总统先生,您是否担心以色列的生存?”

“以色列在军事上如此能干,我不担心它的生存……我想真正的问题是以色列会怎样生存下去……”奥巴马与记者的一问一答,毫不避言与内搭尼亚胡的分歧。

外界乐于看到两人的斗嘴,但是别忘了:朋友圈里,不尽是朋友;吵架的,不尽是敌人。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忘提醒白宫,“对他们(伊朗人)来说,你们(美国)是大魔头,我们是小魔头。对他们来说,我们便是你们,你们就是我们。”

事实上,奥巴马首次参选总统,得到了78%的犹太选票,第二次参选总统,依然得到了69%的犹太选票,奥巴马当然知道,“当华尔街是犹太人的,好莱坞也是犹太人的,你不能轻视犹太人”。

因此,无论他们因伊朗问题展开什么样的微妙较量,美国与以色列的友谊会长存,只不过眼下有些复杂罢了。

强硬言论助险胜

大选前一晚,两大竞选阵营各为27席次。但第二天,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多了3票,对手少了3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被誉为“政坛不死鸟”,曾在1996年担任过三年总理,2009年又重新代表利库德集团任职总理至今。此次再连任,他执政的时间将成为该国政坛最长纪录。

这场选举十分具有戏剧性。317日晚间,出口民调还预测两大竞选阵营各为27席次,但第二天醒来,以色列民众发现,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120个国会席次里,获得30席;主要对手中,左派的犹太复国运动联盟则赢得24席。

利库德集团是以色列主张“利伯维尔场的资本主义”和“犹太文化复兴”的中间偏右党派,以强调以色列的安全为名,在外交立场上是著名的强硬派。

分析人士认为,内塔尼亚胡显然在最后关头打动了约10%到15%尚未决定支持对象的选民。他在选前极力操作外交议题,强调自己是阻挡伊朗核武威胁的第一人、要抗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步步进逼;更在投票前一日违反承诺,表态不会让巴勒斯坦建国。这等于推翻自己在2009年支持,由美国、欧盟等国际社会主张的“两国解决方案”,让选举期间的以色列成为美国与欧盟的批判对象。另外,他表示,将在东耶路撒冷建立新犹太人屯垦区。

选举结果证明内塔尼亚胡的这步险棋奏效,但这也导致以色列和国际社会的关系持续恶化。曾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资深顾问、现任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的艾克索罗就在推特上表示:“在大选投票前夕祭出如此煽动伎俩,内塔尼亚胡或许得到足够的票,保住了政权,但付出何等代价?”

德国《明镜》周刊预言,选前内塔尼亚胡大打国家安全牌,以反恐战争下国家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为要求,违背了国际长期支持以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的立场,会让以色列全国付出“惨痛的代价”,也就是遭到国际社会孤立。

BBC中东线编辑布朗则在推特上讽刺内塔尼亚胡靠的是“政治手腕、恐吓人民的战术”。

俄国《商人报》认为,由于以色列物价、房价高涨,年轻人高度不满,使得内塔尼亚胡选战打起来格外艰辛,在国内族裔问题、左右派政治观点如此分化的情况下,内塔尼亚胡虽偷到这场胜利,但未必有办法久握政权。

奥巴马祝福迟到

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不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2009年第一次会面以来,斗嘴到现在,奥巴马称,与内塔尼亚胡是非常务实的关系

内塔尼亚胡的激烈举动更是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很不开心。

内塔尼亚胡获胜后,白宫的祝贺隔天才到。

奥巴马当地时间319日与内塔尼亚胡通话,除了道贺,奥巴马也对内塔尼亚胡发表影响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言论予以批评。奥巴马告诉内塔尼亚胡:鉴于其发表拒绝巴勒斯坦建国的言论,美方将重新评估巴以和平协议谈判。

得胜后的内塔尼亚胡温和许多,声称自己并没有突然改变立场,“一直以来都希望可以看到非军事化、同时也承认犹太国家的巴勒斯坦,但现实已经改变”。

分析人士认为,内塔尼亚胡胜选后改口,很有可能是为了平息白宫的怒气。尽管如此,一名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表示,过去美国曾在联合国表态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也曾让以色列免于联合国指控其侵犯人权的表决,然而,过去内塔尼亚胡我行我素的行为,也让奥巴马不得不在电话中撂下重话,表示再这样下去,将收回对以色列的支持。

320日,奥巴马在接受《赫芬顿邮报》采访时,难掩自己对内塔尼亚胡的失望,“只相信内塔尼亚胡选前的说法,要据此重新评估美以关系。美国已考虑支持一项支持巴人建国的联合国决议案。”

内塔尼亚胡的任期与奥巴马总统两个任期基本重合,双方会见十多次,但是美以盟友的亲密关系却似乎没有在两位领导人身上充分体现。外界早已公认,虽然美国和以色列是盟国,但奥巴马和内塔尼亚胡个人关系冷淡。这两人曾经有过多次不愉快的交手。

奥巴马上任以来就试图推动巴以再度和谈,解决多年未解的问题,但内塔尼亚胡却是一位并不配合的“队友”。

内塔尼亚胡执政下,巴以和谈全面叫停,以色列还终止拨交巴勒斯坦的税款,让巴勒斯坦陷入财政危机。

2010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推动和谈时,内塔尼亚胡随即宣布扩建屯垦区,丝毫不给奥巴马面子。

接下来是广为传播的两人“撕逼”事件。201111G20峰会上,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告诉奥巴马说:“我受不了他(内塔尼亚胡)了,他是一个骗子。”奥巴马随机附和:“你已经受够了他,可是我还得每天跟他打交道。”不幸地是,当时麦克风没有关上,两人的对话被记者听到,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20147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攻势,长达一个多月的冲突使加沙地带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切都让奥巴马烦不胜烦。对于内塔尼亚胡,奥巴马并不承认同其存在“个人龃龉”,“我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很像生意往来。他认为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表述国家利益,我也会这么做”。

伊核谈判成心病

内塔尼亚胡避开白宫在美国国会演讲,窃听美国参与伊核谈判人员(以色列当局否认),都是为了践行“将尽一切努力阻止达成一个‘坏而危险的协议’”

美国与欧洲正与伊朗进行核问题协商,计划本月底前达成初步协议,进而可望解除伊朗长年遭受的经济制裁,在这一问题上,内塔尼亚胡出面阻挠,强硬反对此协商达成,称此会赋予伊朗建造核武能力。

内塔尼亚胡一直紧咬宿敌伊朗正在制造核武,20129月在联合国演说时警告,伊朗数月内就会有足够的浓缩铀制造核武,内塔尼亚胡当时呼吁全球划出“清楚红线”阻止伊朗发展核武。他还曾表示,将尽一切努力阻止达成一个“坏而危险的协议”。

《华尔街日报》近日还报道,以色列以窃听等谍报行动,刺探伊朗与美国及其他国家进行的核谈判,希望利用取得的情报动员美国国会议员等力量,阻止美国和伊朗达成协议。

该报引述现任及前任美国官员指出,这项情报作业用意在渗入谈判,协助搜集证据用来反对浮现的协议条件。以色列除监听外,还从美方机密简报、消息人士及欧洲外交管道取得信息。

报道还说,除刺探外,激怒白宫的是以色列把取得的内幕信息分享给美国国会议员,试图破坏对伊朗核子协议的支持。

34日,就在以色列大选前十几天,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在未征询白宫或民主党国会领袖的情况下邀请内塔尼亚胡演说。在内塔尼亚胡口中,他赴美国国会演讲,是为了“以色列的利益”——伊朗的核武威胁。而在演说中,内塔尼亚胡严词警告华盛顿切勿与伊朗达成核协议。

博纳一直想插手行政部门的外交权,而在伊核问题上亦同奥巴马政府政策相左。内塔尼亚胡接受博纳的邀请,并没有知会奥巴马,不仅犯了外交上的大忌,而且是在敏感时机扯了奥巴马的后腿。

“阴谋”还包括就在宣布该讲演的前一日,国务卿克里才与以色列驻美大使德默会面。但整整两个小时,德默对于演讲一事只字未提。连向来支持共和党的福克斯新闻网都说:“整件事情诡异到不可思议。”《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更是以“卑劣”、“鲁莽”来形容。而在内塔尼亚胡发表演说的同时,正值美国务卿克里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瑞士举行谈判。

对于内塔尼亚胡的到来,共和党人表示了热情欢迎,但奥巴马与50 多名民主党议员以不出席抵制。

大胆用朋党之争

内塔尼亚胡打破了以色列传统与美国两党维持等距关系的做法,特别看重与共和党的结盟

诸多迹象显示,内塔尼亚胡并不怕惹毛奥巴马,因为美国国会几乎一面倒支持以色列,而在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已经控制了国会。

自从共和党在2010年的国会选举中取得国会众院多数后,国会就与奥巴马冲突不断。去年底的中期大选后,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都取得胜利,让奥巴马成为“跛脚鸭”,而共和党更得以在政策决议中牵制奥巴马。

如今,美加油管案、移民法案、政府预算及举债上限,都陷入白宫和国会的“拉锯战”,奥巴马方面并不妥协。而博纳也不管外交权限在白宫,不只公开反对奥巴马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伊朗核武问题,更在奥巴马正与伊朗进行核谈判时,决定邀请反对伊朗最力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期,47位共和党议员还亲函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任何协议都过不了共和党掌控的国会这关,将美国内部斗争赤裸裸地呈现在谈判对手眼前。

有政治观察人士指出,出于双边安全利益,以及来自美裔以色列人的游说功力与选举的政治影响力,在传统上,美、以关系几乎是美国跨党派支持的外交议题。但近年来这一关系屡屡出现微妙转变,特别是2008年民主党的奥巴马重新夺回白宫之后。

根据2014年皮尤民调公司所作调查,只有39%的民主党人支持以色列,力挺巴勒斯坦的民主党人甚至较多。相对之下,较为保守的共和党人则有77%支持以色列。如果再加上现阶段美国国会两院皆为共和党所控制,以及去年中期选举败选后,奥巴马与共和党多数的国会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被内塔尼亚胡见缝插针自然不足为奇。

而在2012年,美国的总统选举及才刚过的中期选举中,内塔尼亚胡亦从不掩饰他对共和党的支持。

著名的政治类网络杂志《石板书》近日刊登旅居纽约的以色列作家马格利特的评论。该文指出,内塔尼亚胡不先知会奥巴马总统的更重要原因,是他越来越介入美国的党派之争。他打破了以色列传统与美国两党维持等距关系的做法,特别看重与共和党的结盟。内塔尼亚胡与美国共和党金主阿德森关系亲密、在上次美国总统大选时公然支持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又任命曾经为共和党打选战的德默出任以色列驻美大使。后者还让他误判,以为奥巴马不会连任成功。

不过《金融时报》的首席政治评论员菲利普·史蒂芬斯指出,好战和毫不妥协已成了内塔尼亚胡的标志,这种态度早就令他失去了欧洲人的支持。现在他在共和党人的圈子里中伤奥巴马,破坏了白宫的信任。

暗中请游说集团

在全美700多万犹太裔人口中,约有500万犹太裔美国人正式或非正式隶属于全国最主要的51个犹太组织,其中“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称为“国会山之王”

能够让内塔尼亚胡说服美国国会,对奥巴马有恃无恐的另一因素,还在于美国国内强大的犹太游说势力。

“那些积极活动塑造美国亲以方向外交政策的个人和组织所构成的松散联盟”——这是一本名为《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的书中,对犹太游说集团的定义。

长期以来,犹太利益集团一直对母国以色列保持高度关注,并利用自身控制的强大政经资源,通过支持候选人、影响选举,以及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游说等方式,深刻影响着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巩固促进美以同盟关系。

犹太游说组织在美国影响力巨大。据《2012犹太人年鉴》的统计,犹太游说组织在美国约有550多个,其中约有300多个全国性的和将近200个区域性的犹太组织。在全美700多万犹太裔人口中,约有500万犹太裔美国人正式或非正式隶属于全国最主要的51个犹太组织。

在这个庞大的犹太游说集团网络中,有著名的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基督教徒支持以色列联盟,美国主要犹太组织总裁委员会以及2003年成立的高举和平大旗的左翼犹太组织“j街”等这些正式的游说组织;也包括政治行动委员会、思想库,如犹太人国家安全事物研宄所、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中心等;还包括在大学和其他研究组织中工作的个人以及亲以色列媒体等。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美国国际组织前主席格林伯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传媒大亨默克多、“股神”巴菲特等都是犹太游说集团中的代表人物。

其中国会中的“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主要通过其影响政治选金的能力来影响国会,因其在国会中的重要影响力被称为“国会山之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将这一组织描述为“效率令人吃惊”和“在这个城市进行游说无出其右”的组织。

美以复杂的友谊

美国不再需要以色列作为对抗苏联的重镇,而活络的经济也让以色列有更多施展的空间。时局已变,以色列仍然是该地区重要的盟友,但不再是惟一

作为中东惟一的非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因自身所处特殊的地缘环境及拥有美国认同的民主价值观,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

美国历届政府致力于将以色列建成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碉堡,力图保证美国在中东的领导地位,以更好地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

时至今日,美以双方在公开场合上仍然维持友好。在外交行动上,以色列是希拉里卸任国务卿前的最后一趟访问,及现任国务卿的克里上任后第一趟访问的对象。今年1月,奥巴马在与内塔尼亚胡电话会谈时也重申美国立场,巴勒斯坦暂时不是主权国家,都处处表达了对以色列的尊重和重视。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对奥巴马政府来说,时局已变,以色列仍然是该地区重要的盟友,但不再是惟一。

冷战以后,美国不再需要以色列作为对抗苏联的重镇,而活络的经济也让以色列有更多施展的空间。至2012年,美国每年30亿美元的援助只占以色列GDP1%

现如今,在反恐领域,美国面对了更庞杂的敌人,也因此更需要与其他穆斯林国家合作,这意味着,以色列并不再是美国在该地区的惟一“宠儿”。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美以两国也出现了不同的利益诉求。摆在面前的伊朗问题就折射出美以两国之间的分歧:以色列需要对抗他的敌人,美国却更需要关注整个区域的问题。

专家预测,美以关系至少不会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之前有所改善。曾任奥巴马以巴调停特使的因迪克说:“长达两年的美以关系危机,前所未见。”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前主管哈勒维认为,只有内塔尼亚胡下台,美以关系才有望改善。哈勒维表示,过去以色列从不会公开与美国抗衡,双方求同存异,能“关上大门处理分歧”。

(记者:袁源)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