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局势不断恶化,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呼吁组建一支联合军事力量来遏止席卷中东的暴力冲突,并已基本就此问题达成一致。不过,也有意见指出,就算联军最终组建成功,各国充满矛盾的各种合纵连横反而可能会让地区冲突升级。对此,彭博社发表社评指出,这样的利益联盟固然极具吸引力,但地区各国仍需考虑的是,联盟或令沙特势力大增,变相加剧其与伊朗的争斗,而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更须思量其对地区局势和固有利益带来的影响。全文编译如下:
终于,阿拉伯国家自行担起责任,为了共同利益组成联合部队进行集体防卫,这样的安排,谁又能拒绝呢?除非这个组织要将逊尼与什叶派的冷战式对抗从中东扩散到全球范围中去,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国家会拒绝这样一个军事同盟的存在。
不过,对于这个由沙特阿拉伯提起和主导的潜在地区联合军事力量,目前尚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对应描述。这么一说,一些观察家已经在使用的比喻——中东地区的北约组织——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放心,反而让人多了几分不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先是为抵抗前苏联的潜在进犯而成立的防御性联盟,其更关注如何维持当前现状,而对激怒莫斯科、破除铁幕及对抗共产主义在全球普及毫无兴趣。虽然美国是北约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但当组织需要作出决定时,各成员国还是会进行真正的联合决策。
而与之相比,推动组建一个坐拥四万兵力的阿盟联合部队的初衷却截然不同。虽然表面上为对抗也门胡塞叛军及伊斯兰国这样非国家形态的对手,阿盟联合部队存在的真正目的却是介入或干预。虽然盟军将以相互平等的同盟形式存在,其最具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势的成员沙特却将享有高于它国的特权。对沙特而言,其最大的顾虑在于日渐强大的地区威胁伊朗,当前在也门发生的战事,实际更像沙特与伊朗这两大穆斯林国家之间的代理傀儡战争。
同让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新的联盟还将纳入波斯湾阿拉伯产油国以外的国家,包括埃及、摩洛哥、土耳其,乃至一直支持也门行动,可能在随后加入的巴基斯坦。从纸面上看,这更像一个针对伊朗的全球逊尼派穆斯林联盟。
联盟出现的时机绝非偶然。不管奥巴马政府作何解释,沙特一直担心美国正以牺牲沙特安全为代价,解冻其与伊朗的关系。即便正在瑞士洛桑进行的磋商以伊核问题为单一主题,沙特在更大背景下将其视作德黑兰与华盛顿正为最终达成的“大交易”而进行的一场谈判,也无可厚非。
美国与伊朗近期展开的密切互动还体现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中,前者的空中力量正在协助后者支持的民兵武装夺回伊拉克城市提克里克,而在阿富汗,美国也希望与伊朗合作,在美军彻底撤出后防止当地爆发内战。
相较之下,伊朗方面最近并没有做出太多缓和阿拉伯国家关切的举动。与之相反,伊朗不但支持胡塞武装推翻也门原有的亲西方政权,加强渗透正与伊斯兰国对战的伊拉克部队,还在叙利亚继续支持巴沙尔•阿萨德,在加沙地区与哈马斯展开和解,看似更具革新精神的鲁哈尼政府更在去年处决了753人。
当然,白宫希望了结与伊朗长达35年的积怨并无过错,其正推动达成的伊核协议及其它改善关系的举措也可能带来地区人权状况的改善。不过,美国反过来也要接受的事实是,其与伊朗加深接触最终导致海湾国家自求维护本国安全的出路,相关安排亦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最为精明,本身也很富裕的阿拉伯小国阿曼倒是始终无意加入沙特主导的“事业”,不论在其邻国也门作战,还是加入更大范围的阿拉伯联合部队。
但无论对美国还是其它西方国家而言,都应充分重视这样一个“阿拉伯世界的北约组织”,特别是在二者并不十分相像的情况下。
(记者:廖梓达编译报道)
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