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选择:中东面临“核扩散”危机
发布时间: 2015-04-02 浏览次数: 22

外媒称,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的博弈可以总结为:伊朗能对铀浓缩活动做出何种程度的限制和欧美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能放宽到何种程度。

日本《选择》月刊3月号刊发文章称,根据美国前国务卿、战略家、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基辛格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发言:“即使伊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并书面化,那又能怎么样。只要伊朗不彻底放弃核开发,就意味着奥巴马对于世界核扩散持容忍态度。”根据基辛格的看法,从防止核扩散的角度要求已经持核的伊朗是没有意义的,如今已进入了“管理核扩散”的时代。

沙特转向持核

文章称,一直静观核谈判进展的沙特已经转向持核路线。海湾国家中也有不少对沙特的动向非常敏感。另一方面,如果美国与伊朗的关系进入新局面,那么美国将如何对待与伊朗关系紧密的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自“伊斯兰国”组织抬头以来,美国和叙利亚等国已经不得不对其同仇敌忾。

基辛格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变化,他指出:首先,以往对地区内秩序的定位和看法正受到考验;其次,地区间的关系正在重组;第三,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能瞬间获得信息的条件,各个地区的反应在相互作用;第四,在安保领域,威胁性在扩大。现在基辛格在猛烈批评美国政府:美国已经不知不觉放弃了否定伊朗拥有核能力的立场,现在只不过是在冥思苦想如何管理伊朗已经保有的核能力。

美默许核扩散

美国《华尔街日报》对基辛格的发言十分重视,在报纸上予以引用,称“美国已经允许核扩散”。基辛格说:“我想要强调核扩散问题。如果核查顺利,承认已经存在的核物质库存,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地区的国家要做些什么。并且,如果美国以一年为期限允许这个地区的国家拥有铀浓缩能力,或者如果这些国家表明拥有上述能力,那么即使协议内容得到遵守,所有上述国家也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基辛格没有点出“这些国家”的名字,《华尔街日报》则指出,这些国家是“随时有可能从巴基斯坦购买原子弹的沙特、无法容忍什叶派的伊朗在本地区势力越来越大的土耳其、常年自命为阿拉伯国家指导者的埃及,不信任沙特的阿联酋成员之一或二。在这之前,还有未造成地区威胁、很久以前就被认为拥有原子弹的以色列”。

英国《金融时报》则试图论证沙特未来将成为持核国的可能性。该报写道,沙特每天的石油消费量是300万桶,而其每年人口增长2.1%,这样下去10年后其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00万桶。人均石油消费量已居于世界第一的沙特正以本世纪30年代初为目标加速装备核电站。那么,对美国和伊朗的协议抱有危机感的沙特不太可能不从安保角度考虑持核。该报充满危机感地指出,“以色列明显具有自卫、侵略和遏制威胁的实力。而其他国家没有。在信赖缺乏、动荡不堪的周边各国环抱中,所有国家都不得不考虑自卫。沙特也不例外。如果伊朗的核计划被允许存在下去,那么沙特就会考虑必须要有与之抗衡的遏制力”

地区秩序改变

文章称,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哪怕出现一点改善,这个地区的秩序就会发生变化。受伊朗影响很大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处境已经出现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已经不得不与巴沙尔联手。如果“伊斯兰国”组织是敌人,那么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但是,奥巴马在年初的国情咨文演说中倡议结成对付“伊斯兰国”组织的广泛、强有力的“有志者”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沙特和土耳其,而这两国对于巴沙尔的仇视和对伊朗的警惕是何其强烈。

不论鲁哈尼总统如何对西方笑脸相迎,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干着些什么是很明显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精锐“圣城旅”在伊拉克与“伊斯兰国”组织作战,黎巴嫩的伊斯兰教什叶派武装真主党中也有“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干部。

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不再统一。如果核武器扩散,美国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伊斯兰国”组织可能迟早会消亡。但是,任何时候都将可能使从德黑兰到地中海的弧形地带进行核武装的伊朗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