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在也门新冲突的混乱关系网中,中国相对温和的角色或许被忽视了。但中国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实力值得注意,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引起很多关注,其影响力也延伸到了中东地区。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31日报道,虽然撤侨看上去像是为了减少损失,但这或许在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中国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战略目的。
中国对也门的兴趣可追溯到数十年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就开始帮助也门建设基础设施。然而,近些年来,两国关系明显深化了: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也门总统哈迪,两国还宣布了合作。同年,北京宣布向也门提供5.07亿美元的贷款,帮助开发亚丁港。
对中国而言,发展两国关系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也门的石油生产可以为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提供能源,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向也门的石油工业大量投资。然而,也门的地理位置也同样重要。也门不仅靠近非洲之角(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很大),还濒临亚丁湾,这使它成为苏伊士运河的要塞:事实上,日前营救中国公民的舰队,恰恰来自从2008年起在该地区执行国际反海盗行动的部队。
即使也门自今年年初起陷入动乱,哈迪失去实权,北京对也门的经济兴趣也丝毫未减。运油船继续从该国不断驶出,据路透社报道,今年前两个月也门对中国石油输出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5%。中国政府在外交中显示出务实的一面。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30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到30日为止,中国驻也门大使田琦和必要数量的使馆人员正坚守岗位,为完成撤离中国公民的任务从事必要工作。新华社报道说,中国驻也门大使馆将继续开放,并将继续协助一小部分选择留在也门的中国公民。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已经于2月份关闭了驻也门使馆并撤回工作人员。近年来,中国一直在也门积极拓展石油业务。中国还参与了许多建筑和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包括一个5亿美元的项目,以扩建位于亚丁和穆哈的港口。
也门的战斗也可能对北京产生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据说,胡塞组织受到了伊朗的支持。同时,沙特、埃及和海湾国家正在对胡塞组织武装实施空袭,以支持也门总统哈迪。
北京正试图加深同双方的关系。中国希望,同伊朗签订一项核协议会让两国的经济和防务关系恢复生机。同时,长期以来北京都认为埃及和沙特是它两个重要的中东伙伴。中国将会谨慎地寻求平衡,以避免被拖入到双方之间的冲突中去。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