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中东问题专家解析沙特空袭也门胡塞武装
发布时间: 2015-04-03 浏览次数: 115

原标题:沙特打也门“意在立威”战事无法长期抬高油价

新闻背景

325日,沙特阿拉伯开始空袭也门境内胡塞反叛组织目标,并宣布组建干涉也门内乱的十国联盟。受此影响,中国暂停在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并于330日撤离滞留也门的500多名人员。

本期圆桌会议,我们联系两位国际问题专家,为读者解读也门局势。

点睛语

沙特等国宣布武装干涉也门局势,导致油价突然飙升随后又大幅回落,没有引起持续的紧张和震荡。原因在于,飙升是一次本能性心理溢价,甚至可能是买家炒作。石油价格回落,显然是市场理性判断使然。

——马晓霖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沙特从一开始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拖了好多年的伊朗核协议即将达成,美国和昔日的死敌伊朗越走越近。而沙特恰恰与伊朗又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沙特需要通过也门的这场战事来提醒美国和伊朗,中东依然不能离开沙特。

——李伟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

沙特不满美伊签核协议

广州日报:沙特等阿拉伯联军是否考虑派地面部队进入也门?我们注意到上月底的阿盟峰会,阿拉伯国家一致决定组建阿拉伯联合部队,这是不是派地面部队的前奏?

马晓霖:也门是阿拉伯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沙特主要部族的故乡。也门与沙特还拥有数百公里共同边界,因此沙特一直是把也门视为后院。要知道,沙特一直对周边小国严密控制,不允许他们生乱生战。2011年,沙特的另一邻国巴林出现动乱,我当时就预测沙特要出兵弹压,结果果然如此。

此次也门危机,恰逢沙特新国王刚登基,原本强硬,正好可以借出兵立威,还能收拾亲伊朗势力。不过,我判断沙特暂时还不会派地面部队。因为沙特现阶段主要是希望发挥武器装备的优势,扬长避短,通过空袭打退胡塞武装,将他们重新逼回到谈判桌上,最终以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也门危机。

李伟建:沙特不太可能会派地面部队进入也门。因为眼下沙特纠集的十多个阿拉伯国家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中打击,其实名不正言不顺。毕竟胡塞武装没有被认定是恐怖组织,而只是反政府组织。

胡塞武装虽然人数不多,但被贴上了“什叶派”的标签,背后就有了几千万什叶派信徒为后盾,战事一旦扩大化就可能演变成更大范围的教派冲突。此外,一旦组织联合部队的话,指挥权归谁?当年的中东战争,阿拉伯人也组织了联军,结果照样输给了以色列人。现在阿拉伯人就一定比当年更团结吗?

沙特从一开始就不是想真打,沙特是想通过也门冲突做给美国和伊朗看。从去年底的操控油价到眼下的也门之战,背后都能看到沙特的影子。但这并不是说沙特的国际影响力在提升,相反这是沙特自身影响力下降后的一种反弹。沙特的基本外交政策是把自己捆绑在美国大腿上,但这几年美国人对沙特的疑虑在提升。从基地策划“9·11”到眼下越闹越凶的IS,沙特都和这些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考虑到美国的重心正在向亚太转移,美国需要在中东构建一个新的安全架构。所以,拖了好多年的伊朗核协议即将达成,美国和昔日的死敌伊朗越走越近。而沙特恰恰与伊朗又不共戴天。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沙特需要通过也门战事提醒美国和伊朗,中东依然不能离开沙特。

伊朗对胡塞的支持被高估中东各国要适应“新常态”

广州日报:如果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继续将武力干涉仅维持在空袭层面,而不是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也门,是否会导致也门战事的长期化?

马晓霖:我刚刚提到,沙特最终目标是希望将胡塞武装逼回谈判桌上,谈判的关键应该是前总统萨利赫这只沙漠老狐狸。萨利赫号称政坛常青树,是擅长权力游戏的老狐狸。

与胡塞同属一派的萨利赫现在不甘寂寞,也暗中支持胡塞武装,试图东山再起。

有人担心伊朗会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支持而维持对也门的影响力,进而导致也门局势长期化和复杂化。但我认为,也门与伊拉克不同,它远离伊朗,陆路有海湾阿拉伯诸国阻隔,海上有美国舰队控制,制空权又掌握在美国及阿拉伯盟军手中,因此,伊朗有心无力,远水难解近渴,只能提供道义和心理支持。

李伟建:也门近期的局势看似波动很大,但闹一阵也就过去了。中东其实就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股市,各种消息出来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震荡和波动。

“阿拉伯之春”爆发、美国战略重心转移都是重大消息,伊斯兰国崛起、伊核谈判加速乃至也门乱局再起都是由此引发的震荡。看中东形势的发展趋势还是要看基本面。“阿拉伯之春”不再,美国中东战略重心东移这些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大势走向就不会有变化。

眼下也门的乱局就是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

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后,地区、国家必然都有一个不适、不爽或不满的过程,地缘政治格局有个再平衡过程,最后必然要适应一个“新常态”。

短暂飙升是心理溢价油价持续上涨空间小

广州日报:也门战事爆发之初,外界普遍预计油价将暴涨,但目前看油价反而有下跌的趋势。

马晓霖:沙特等国宣布武装干涉也门局势,导致油价突然飙升随后又大幅度回落,未引起持续的震荡,原因在于飙升是一次本能性的心理溢价。

石油价格回落显然是市场理性判断使然:第一,对比双方综合实力和战争潜力,胡塞武装几无胜利的可能。其次,市场基本面依然供大于求,而且沙特有足够输出存量维持其低价战略。

从短期看,石油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空间,尤其是也门战事辐射力较小,一旦形势明朗,胜负前景定,油价自然会稳定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间。

李伟建:在去年年底开始的这一波油价暴跌大潮中,沙特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世界头号产油国沙特拒绝减产,油价才一路下跌。目前看,沙特并没有抬高油价的主观意愿。即便沙特想抬高油价,也有很多种手段,没必要非得使用战争这种消耗巨大的方式。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油价背后还有推手在发力。沙特空袭也门的第一天,油价上涨了6%,这其实应该就是背后那些希望油价上涨的推手,借战争题材趁机炒作。

(记者:李明波)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