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瞭望:伊核谈判前路仍充满挑战
发布时间: 2015-04-08 浏览次数: 17

在经过长达8天的谈判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和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于42日晚在瑞士洛桑以联合声明的形式,宣布伊朗与六国(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美俄英法和德国)之间达成政治谅解和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始起草《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及其技术附录文件,为在630日之前最终完成伊核谈判奠定基础。

联合声明称,各方对限制伊朗核能力进行了约定,其中包括伊核设施的规模、分布、铀浓缩能力、核材料库存等事宜;同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履约情况进行核实后,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安理会将取消对伊朗制裁;欧盟和美国将停止对伊朗实施所有与其核计划相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而联合国安理会将通过一项新决议,终止其此前对伊朗施加的所有与伊核问题有关的制裁决议等。

然而,美伊双方对此的反应和解读存在差异。伊朗方面,民众在2日深夜走上街头,庆祝伊朗的外交胜利,称西方制裁的解除将使得伊朗过上正常国家的生活。同时,有保守派人士称,伊朗不能接受任何有约束力的联合声明,延长谈判比接受糟糕的框架协议要更好。

美国保守派媒体则称,框架协议内容包括:限制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的铀浓缩能力,伊朗在15年内只能使用5060台第一代离心机;清除福尔多核设施的铀浓缩能力;重新设计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禁止其生产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伊朗在采取这些行动并解决国际社会对其核项目军用层面和透明度的关切后,联合国安理会、美国和欧盟才会解除对伊朗在核领域的制裁措施;美国在非核领域内的对伊制裁仍将维持。

尽管如此,联合声明使伊核问题仍然保持在对话解决的轨道上,为继续通过外交努力化解这一重大争端提供了可能,避免了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动武威胁。

在经过十多年的僵持和中东局势更加动荡的背景下,美伊两国政府目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纸协议来避免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的努力破产。奥巴马政府仍抱有期望,希望尽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伊核危机,以免美国重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覆辙,并留下成功的外交遗产。伊朗政府深感国际社会的重压,也迫切希望西方解除制裁,给伊朗经济和民生一条出路。因此,双方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核争议的政治意愿仍然存在。

不过,通往《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征途仍将充满不确定因素。敲定最终协定的细节往往比达成框架协议更加困难。魔鬼总是存在于细节之中,美伊谈判存在倒退和反复摇摆的可能。

一方面,美伊间存在积重难返的信任危机,都希望对方先展示诚意和做出让步。两国对伊核项目的叙事话语存在根本性差异。美国指责伊朗以民用核项目为幌子,旨在发展核武器。伊朗则否认需要核武器,并捍卫自身和平利用与研发核技术的权利,称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伊朗科学家攀登核技术的高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321日的诺鲁孜新年讲话中,一如既往地强调美国不值得信任、善于暗中使坏,警告伊朗不要落入美国的陷阱。哈梅内伊还重申,废除一切形式的制裁是达成伊核协定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取消制裁不是伊核协定的结果,而是协定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对伊朗伊斯兰政权同样充满猜忌和疑虑,难以相信事先废除制裁后,伊朗政府会继续履约。美伊各自国内强硬保守派的破坏活动会加剧两国之间的战略猜忌。美国两党之争和伊朗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权力斗争,都将增添伊核谈判前景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地区因素增加了伊核外交进程的复杂性。当前,中东局势更加恶化。在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解决叙利亚问题、也门新危机等问题上,美伊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重大分歧。两国在中东地区地缘政治角逐中的进退得失都会影响各自在伊核谈判上的判断和立场,从而加大谈判难度。当前,伊朗在地区动荡中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引起沙特、土耳其和以色列等美国盟友的日益不满。美国在伊核谈判中也将不得不考虑其地区盟友的立场。伊朗核项目的进展都有可能引发中东地区的核军备竞赛,这将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前景。

然而,解决伊核危机,除了外交谈判,别无他途。任何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行为都将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产生灾难性后果。只要各方秉承中国外长王毅提出的四点主张,即坚持政治引领、相向而行、分步对等和一揽子解决等原则,伊核谈判还是有望达成突破性进展。对此,各方应保持乐观和期待。美伊已经展示了继续谈下去的政治意愿,下一步需要真正做到相互让步和妥协,不断积累和提升互信。

(作者:曾爱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来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