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克里特作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故乡而广为人知,如今,这座伊拉克北部重镇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伊拉克总理阿巴迪日前在向全国发表讲话时宣布,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战斗,自去年6月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的提克里特终被伊军收复。有分析认为,提克里特一役是“伊斯兰国”自崛起以来遭遇的首次沉重打击,也将成为伊拉克政府在国内打击极端组织战场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虽然收复提克里特意义重大,但对极端组织的实力削弱有限,伊拉克对抗极端组织的未来战局仍不确定。
“巨大”胜利
有观点认为,伊拉克政府收复提克里特,说明在伊战场上反恐形势已经发生逆转。由于提克里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控制该市可以切断武装分子在东部迪亚拉省、基尔库克省、西部安巴尔省和北部尼尼微省之间的联系。极端分子将无法顺利地在这些地区间调兵遣将、运送物资。
伊军收复提克里特从军事上来讲,压缩了极端组织的控制范围,但这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胜利,这一役也在心理上对“伊斯兰国”造成了巨大压力。去年6月,“伊斯兰国”在两天内便占领提克里特和摩苏尔两大重镇,一路追赶伊军至巴格达城下,随后不断在社交媒体宣称其“不可战胜”。提克里特之战极大地打击了极端组织的士气,不仅加大其已经存在的内部分裂,还将降低其对国际极端分子的吸引力。
提克里特被收入囊中之后,极大鼓舞了伊拉克及国际社会打击极端组织的士气。据悉,伊拉克国防部长奥比迪宣布,伊拉克安全部队已肃清了提克里特和整个萨拉赫丁省的“伊斯兰国”势力,这是将极端分子赶出他们最大根据地之一的重要一步。他指出,伊军下一步的打击重点将转移到西部安巴尔省,并考虑收复第二大城市摩苏尔。
位于首都巴格达以北362千米的摩苏尔,自2014年6月被“伊斯兰国”攻占后,就成为其在伊拉克的大本营。提克里特一役后,极端组织将其主力撤往摩苏尔,准备最后决战。有分析指出,提克里特位于巴格达和摩苏尔之间,伊军拿下提克里特,也就意味着扫除了向摩苏尔进军的一大障碍,意味着自从“伊斯兰国”出现后,伊军以防守为主转向了进攻。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极端组织的打击力度在进一步加大,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日前表示,俄将帮助伊拉克提高打击“伊斯兰国”的作战能力。目前,俄正在执行与伊拉克签署的军售合同,其中包括向伊出售米-28、米-35直升机,苏-25强击机以及“铠甲”防空系统等。沙特、埃及等国也正在牵头组建以打击极端组织为主要目标的阿拉伯联合部队。而在切断极端组织兵源方面,土耳其已拘捕了1000多名试图通过其边境进入伊斯兰国控制区的外籍人员,并将他们驱逐出境。
美军功劳大?
自3月2日起,伊拉克政府军在什叶派民兵武装的协助下挥师北上,对盘踞在提克里特的极端武装展开了绞杀。然而,战斗进行得十分艰难,战况一度陷入胶着,甚至停顿。在伊拉克政府的请求下,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对该地区极端组织发动了多轮空袭,伊军才得以扭转颓势。有分析认为,美军空袭与伊拉克地面力量的直接配合,是此次提克里特大捷的关键原因。如果没有美国空袭,整个战斗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过,这一观点却并没有得到伊政府军方面的认可,虽然得到了美军的协助,但有些伊军方人士并不买账,认为美军实际上是来抢夺胜利果实。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解放提克里特地面军事行动的近3万名战斗人员中,既包括伊拉克安全部队,也包括什叶派民兵组成的“人民动员组织”,还包括当地逊尼派部族武装。有伊拉克当地观察人士认为,此次什叶派和逊尼派联手收复提克里特,表明伊拉克政治和教派和解已见成效。2013年,伊拉克教派冲突进入白热化,安巴尔省居民反对什叶派主导的中央政府打压和边缘化逊尼派的声音高涨,之后逐步发展为武装抗争。教派冲突为“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及反政府武装在伊拉克发展提供了空间。2014年8月,阿巴迪政府成立后,在重整军队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教派和民族和解,逊尼派与什叶派、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缓和,为各方联手打击“伊斯兰国”奠定了基础。
此外,此次收复提克里特与伊朗方面的大力支持也不无关系。有伊朗媒体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参与了提克里特战斗。路透社也披露,伊朗革命卫队下属的圣城旅指挥官也现身战场,协助伊拉克方面指挥进攻。伊朗还曾对战场上的什叶派武装人员进行训练,并提供“法基尔”-5火箭弹和“征服者”-110导弹等武器援助。连包括美军参联会主席邓普西等美国高官都对伊朗在此次行动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给予了肯定。
有媒体援引伊拉克军事专家的话称,提克里特大捷是对“伊斯兰国”的巨大打击。不过,也有分析称,此役并未对“伊斯兰国”组织造成实质性伤害。实际上,在大规模战斗开始之前,极端武装已将其主力撤离提克里特,在仅有数百名极端分子坚守该城市的情况下,战斗却持续了一个多月,也表明“伊斯兰国”仍具备一定的战斗力,而这次战斗对“伊斯兰国”实力的削弱也十分有限。
此外,就目前来看,即使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对其发动空袭的情况下,“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仍掌控着2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区域,并控制着近600万平民。通过敲诈勒索、绑架抢劫以及走私贩卖石油和文物等手段,“伊斯兰国”仍能获取大量的资金来源,以维持其生命力。同时,也有国际问题研究学者指出,即使通过军事手段可以将“伊斯兰国”这一组织架构消灭掉,但极端组织还可以以新的形式出现。若想彻底遏制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形势,还需要各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从根源上铲除产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作者:李恒)
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