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国从也门关闭使馆、开始大规模撤侨时,一场血腥的战争气味从曼德海峡流出,向中东扩散。
胡塞武装打进南部城市亚丁市,沙特领导的阿拉伯联军空袭敌方重镇,世界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上充满枪炮声。而美国幕后支持沙特的军事行动,不仅提供武器,而且供送情报,使得战火扩大的可能性明显存在。最高兴的当然属基地组织,除了坐收渔翁之利,乘机收复“失地”,还打算占领更多的领土。他们在袖手旁观地看着一场战争大片,两边都在帮助他们一把。
无辜百姓最遭殃。联合国的统计显示,自阿拉伯联军和胡塞武装硬碰硬地干起来以后,已有550人死亡,近2000人受伤,亚丁港变成了四壁残垣式的“鬼城”。
也门战事,会不会变成“中东忧闷”,使本来畸变的中东再添新乱?
这需要从内战是怎样变成国际战争讲起。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属于逊尼派,但特别能打仗。他们与伊朗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与前总统萨利赫保持着盟友关系,当然也与基地组织势不两立。自新世纪以来,胡塞武装的根据地在扩大,但基本上在高度自治条件下对政府保持尊重,勉强维护着基本的稳定。
是那场西方鼓噪的“阿拉伯之春”,打破了也门脆弱的均势。当什叶派总统哈迪对胡塞武装的抗议示威容忍没多久,胡塞武装看到了政府的软肋,于是开始南下占地。也门政府对胡塞武装进行打击,没料到部落人心涣散,终究抵挡不了攻势。总统不得不逃亡,前往沙特避难。
看自己的什叶派同盟将要失去对也门南部的控制,沙特发起空中打击,动员阿拉伯国家一同参战,要把胡塞武装给逼回北部。于是,也门内战扩大为国际战争。
也门实际上就是一个各种势力混战的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也门就没有消停过。先是西方国家在空中投毒气,接着是前苏联在南部建立军事基地,再接着是沙特扶持的南方政权,曾经谋划过南部独立成国而宣告失败。美国的“反恐”战争,把争斗的双方机械地拉扯到一起,但也埋下冲突的种子。
沙特是美国在中东最可靠的盟友,但在反恐上并不全力以赴,担心对基地组织打击力度过大,就没了对胡塞武装的制衡力量。胡塞武装和基地组织是对手,但对美军踏上也门也颇感不满。多重矛盾纠结在一起,反恐不彻底,也门南北冲突加剧。
到了现在,当胡塞武装攻入南部的亚丁市,眼看过去的盟友丧家而逃,沙特便派出战斗机去也门攻击。为了保持也门的力量平衡和国际海运大通道的安全,美国也赤膊上阵了,要把胡塞武装给“瘦瘦身,收收心”。
也门的战争,也被看做是沙特和伊朗的隔空交手。伊朗在核制裁下,有点儿体弱病多,但伊朗的制裁可能随着伊核谈判而取消或部分取消,康复是很快的事。这让沙特非常不快,干脆先下手为强,给伊朗扇去隐形的一巴掌。
还好,伊朗保持着克制,已经与老对手土耳其达成停火协议,敦促通过政治对话手段解决也门战事。比较好的结果是,通过谈判在胡塞武装和也门政府之间划一条线,北方的逊尼派和南方的什叶派井水不犯河水。糟糕的结果则是,伊朗甚至俄罗斯卷入也门战事,从而阻止美国的势力扩张,那么中东的麻烦就大了。后一种情况,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除了基地组织。
(作者:陈冰)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