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半月谈:阻断“伊斯兰国”玷污人类文明的黑手
发布时间: 2015-04-09 浏览次数: 24

人是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唯有世代传承下来的文明遗迹记载着曾经创造过的辉煌。损毁古代遗迹的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野蛮践踏,更是对人类尊严的严重侵犯。不幸的是,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在人类发展了数千年之后的今天仍在发生: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近来在伊拉克连续摧毁古迹的事件震惊世人。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创造了世界上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第一部法律……在那里,难以计数的历史瑰宝正被“伊斯兰国”分子用野蛮方式毁灭。

倒行逆施欲盖弥彰

20152月下旬以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发布的视频显示,其武装人员在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市的博物馆动用大锤和电钻等工具肆意毁坏珍贵文物,许多古亚述时期的手工艺品毁于一旦。3月初,“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又接连破坏了尼尼微省的哈特拉古城、尼姆鲁德古城及杜尔舍鲁金古城遗址。

这些古城记载着两河文明的辉煌,其文物价值难以估量。其中,位于摩苏尔西南约110公里处的哈特拉古城遗址,早在198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特拉是安息帝国(西方称帕提亚帝国)时期的要塞,融汇了希腊罗马及东方特色的建筑风格,是安息文明的杰作之一。由于城墙和城堡高大厚实,曾多次抵御过罗马人的入侵。

尼姆鲁德古城建于公元前13世纪古亚述时期,它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距离摩苏尔大约30公里。亚述国王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曾定都于此。古城遗址中发掘出的女性雕像精美绝伦,被人称为“尼姆鲁德的蒙娜丽莎”,遗址中还保留着大量珍贵文物。

建于公元前700年左右的杜尔舍鲁金古城又名豪尔萨巴德,是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指挥建造的亚述王国都城。这座四周被高约24米城墙包围的古城拥有7座巨大的石雕城门,在古城内东北角还留有萨尔贡二世的宫殿遗址。据伊拉克官员称,极端分子盗取了杜尔舍鲁金古城内的珍贵文物,随后试图使用工具将古城夷为平地,最终对遗址造成了严重损毁。

人们不禁发问,多次残忍杀害平民与人质的“伊斯兰国”,为何连历史古迹也不放过?

据“伊斯兰国”称,这些古代建筑违反了伊斯兰教义。但这种说法难以成立。众所周知,埃及同样是伊斯兰国家,同样保存着大量法老雕像、神庙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更是世人皆知。埃及政府及民众对当地的古代遗存却呵护有加,并未进行过破坏。在笔者曾经走访过的叙利亚、约旦、利比亚等伊斯兰国家,当地遍布的大量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古迹,也都得到了当地穆斯林的善待,被尽可能地保护与尊重。可见,假借伊斯兰教义之名而损毁古迹的说法根本无法成立。事实上,“伊斯兰国”洗劫博物馆和古城遗址的真实目的,竟是为了走私文物以换取暴力活动资金。

两河文明历史悠久,遗留的文物价值连城。比如,两河文明亚述时期的一块浅浮雕曾以1190万美元的惊人价格被拍卖,而这块浅浮雕仅是一块巨大浮雕装饰中的一部分。根据媒体报道及伊拉克政府披露的情况,“伊斯兰国”成员都是先将便于移走的古物洗劫一空,再动用炸药与推土机等将难以搬动的建筑物与雕像摧毁,以此掩盖他们“窃贼”与“强盗”的真面目。“伊斯兰国”还在当地摧毁过数座清真寺与教堂,足以说明其反人类、反文明的丑恶嘴脸。

为了谋取钱财,“伊斯兰国”甚至干起摘取人体器官的勾当。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阿尔哈基姆317日说,在伊拉克一些掩埋很浅的集体坟墓中发现一些尸体上有外科手术疤痕,肾脏或其他一些器官不翼而飞。他还说,因为拒绝摘取器官,一些当地医生惨遭杀害。

野蛮行径举世讨伐

目前,伊拉克登记在案的上万处古迹中,约1800处在“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占领下,那里的珍宝正惨遭洗劫和摧毁。国际社会对此痛心疾首,并对这种泯灭人性的暴行予以强烈谴责。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说,故意毁坏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行为构成战争罪,代表了对全人类的攻击。他呼吁国际社会迅速制止这一丑恶的恐怖主义行径,并根据安理会相关决议打击非法贩卖文物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并呼吁国际刑事法庭展开调查。联合国安理会则强烈谴责对伊拉克及叙利亚两国文物、宗教场所等进行破坏的行径,对从两国掠夺、走私文物以获取资金的行为表示关切。

伊拉克旅游和文物部在声明中说,“伊斯兰国”不仅挑衅全球良知,而且“正在试图消灭伊拉克的历史”,“国际社会和相关组织必须正视这种对人类遗产的公然挑衅”。

土耳其政府则表示,“伊斯兰国”正试图毁灭伊斯兰文化的瑰宝,穆斯林应团结起来共同抵制。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主管托马斯·坎贝尔说,“伊斯兰国”对中东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进行了“灾难性破坏”。“对艺术、历史和人文的愚蠢破坏不仅对摩苏尔博物馆,也对我们希望利用艺术团结人民、提高人文理解的世界努力带来悲剧性打击。”

穷途末路终将灭亡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不惜使用“偷坟掘墓”的手段来维持资金链,或许从侧面说明他们的处境越发艰难。这与国际社会和伊拉克政府向“伊斯兰国”展开的反击有关。

数月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通过空袭、支持当地武装等方式,基本切断了“伊斯兰国”连接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通讯线和补给线,增加了“伊斯兰国”面临的经济困难。

伊拉克总理阿巴迪31日宣布,正式展开清剿“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3万多名伊军官兵、警察以及什叶派和逊尼派民兵参加此次军事行动。经过激战,伊拉克军队37日收复了西部安巴尔省省会巴格达迪。310日开始,伊拉克军队和民兵组织对提克里特发起大规模反攻,并夺回了该市部分地区。尽管目前战事胶着,但正朝着有利于伊军队和民兵的方向发展。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邪恶造成的伤害却已难以恢复。对此,我们更应该反思如何铲除恐怖主义滋长的温床,彻底荡涤玷污人类文明的阴霾。

(记者:赵悦)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