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选3月18日揭晓结果,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再次组建联合政府的资格。以色列总统里夫林于3月25日向其发出组织新政府的授权。如组阁顺利,内塔尼亚胡将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首位四次担任总理的政治强人。以色列政坛此次重组,将给中东局势带来广泛影响。
安全诉求助内氏取胜
再次把内塔尼亚胡推上总理宝座的,是以色列多数选民的安全诉求。
3月17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共有25个政党参与竞选,角逐议会的120个席位,并按其得票比例获得相应的议会席位。内塔尼亚胡的竞选口号主要是“维护国家安全”,而其主要竞争对手、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领导人赫尔佐克则主打“改善民生”牌。双方较量的结果,是利库德集团获得30个席位,对手只得到24席。由于内塔尼亚胡未能获得以色列法定单独组阁的61席,故他只能与其他获得席位的小党组成新的联合政府。从选举结果不难看出,以色列选民的“安全诉求”显然盖过了“改善民生”的愿望。
作为生活在阿拉伯国家夹缝中的以色列,生存安全一直是国民的重要关切。从1948年建国至今,以色列已经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经历了5次中东战争和多次局部军事冲突,虽然在强大后盾美国的庇护下立于不败之地,但国家的生存安全始终面临威胁。过往的3任总理任期,证明内塔尼亚胡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强势领导人。因此,大多数选民依然选择了他。
不过,可以预见,内塔尼亚胡的第四任期不会一帆风顺。他完成组阁后,必须在巴以问题、以美关系,甚至在伊核问题等重大中东热点问题上做出政策调整,否则,以色列不仅可能陷入空前孤立,内塔尼亚胡“维护国家安全”的承诺也会泡汤。
内氏连任将影响中东局势
根据内塔尼亚胡此前的公开表态可以预见,他的再次连任很可能会给中东局势带来较为广泛的影响。从目前形势来看,影响最大的将是巴以局势和伊核谈判两大热点问题。
首先,巴以和平前景或更加黯淡。内塔尼亚胡在竞选中放出狠话,只要他担任总理,以色列就绝不允许巴勒斯坦建国。虽然他在2009年曾说过支持建立一个“承认以色列是犹太国家且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但他从未真正接受过永久结束巴以冲突的“两国方案”。代表国际共识的“两国方案”,是建立一个以1967年战争前的国际停火线为边界、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内塔尼亚胡还多次宣称,东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连位于国际停火线巴方一侧的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也是以色列的领土。此次内塔尼亚胡的竞选表态,更加清楚地说明他从骨子里反对“两国方案”。
内塔尼亚胡否定“两国方案”,是公然对抗国际共识。“两国方案”除了受到美国认可外,中东问题有关四方中的另外三方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也赞同,广大国际社会也都乐见其成。但是,内塔尼亚胡在竞选中表示,他连任后将继续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回顾巴以和谈多次重启又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都出在定居点问题上。自1993年巴以和平进程启动以来,以色列就没有停止过定居点建设。据一家叫“现在就和平”的以色列非政府组织披露,最近的一轮巴以和谈期间,以色列政府还批准了近1.4万套定居点新住宅建设计划,创巴以和谈以来批准定居点扩建的历史新高。
内塔尼亚胡反对巴勒斯坦建国以及继续扩建定居点的言论是其执政理念的体现。即使他连任后在外部压力下软化强硬表态,恐怕仍难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立场。在此前提下,巴勒斯坦方面自然不会坐视建国梦的破灭以及所剩无几的领土被逐渐蚕食。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已明确表态,他愿意与任何接受“两国方案”的以色列政府合作,但如果没有“两国方案”,巴以和平就没有机会。据此看来,内塔尼亚胡新任期内巴以和平的前景或将更加黯淡。
其次,伊核谈判可能受到干扰。内塔尼亚胡反对伊核谈判人所共知。他在选前曾发誓,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安全,他将不遗余力地“搅黄”伊核谈判。因此,内塔尼亚胡的连任,也许会给伊核谈判的圆满收官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伊核谈判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虽然困难重重,但有关各方仍普遍看好6月30日前签署全面协议的可能性。应该说,只要伊朗同伊核问题六国尤其是美国决心达成协议,内塔尼亚胡很难将其“搅黄”。
但是,在破坏伊核谈判问题上,内塔尼亚胡仍可以有所作为。首先,他可以制造以色列与伊朗两国的紧张气氛,继续放言对伊朗动武,以此恶化中东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气氛。其次,利用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拥核的担忧情绪,挑动他们干扰美国达成伊核全面协议的决心。况且伊核谈判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伊美双方缺乏互信以及双方国内强硬派的掣肘,仍然是谈判成功的重大障碍。
美以关系难受太大影响
此次以色列选举前后内塔尼亚胡的言行,大大伤害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颜面”,这势必在短期内影响美以互动,但双方“铁杆盟友”关系的基础恐怕难以动摇。
内塔尼亚胡和奥巴马可以说是一对“冤家”。2009年起,内塔尼亚胡第二次和第三次出任以色列总理时,恰值奥巴马在美国当政。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和已经过半的第二任期里,都以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作为外交抓手,并于2010年9月和2013年7月两次促成巴以和谈重启。然而,内塔尼亚胡不仅不予配合,反而从中作梗。两次和谈无果而终,均因内塔尼亚胡拒绝停建犹太人定居点而造成。奥巴马对此自然十分恼火,二人关系因此长期冷淡。
今年3月初,内塔尼亚胡绕过白宫访美,不顾奥巴马的极力反对在国会发表攻击伊核谈判的演讲,更让奥巴马感到没有面子,二人关系更加不睦。因此,白宫一反惯例,没有安排现任总统会见来访的以色列现任总理。
内塔尼亚胡此次竞选前拒绝巴以“两国方案”和抹黑伊核谈判的政策宣示,又同奥巴马大唱反调。内塔尼亚胡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行,让奥巴马心生不快。内塔尼亚胡连任后,奥巴马在余下的两年任期里,不得不再同这位强硬的领导人打交道,自然会感到不悦和头疼。有消息说,奥巴马在迟发的祝贺内塔尼亚胡胜选的电话中,严厉批评了内塔尼亚胡此前的极端言论,这自然是这位美国总统胸中怒气的公开发泄。美以关系无疑会受到一定伤害。
不过,美以利益攸关的“铁杆盟友”关系,不会因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恩怨受到颠覆性影响。随着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对其强硬立场的不断软化,受伤的美以关系会逐渐得到修复。在美以两国利害关系和美国内部亲犹太人利益集团的作用下,华盛顿偏袒以色列的基本立场不会改变,美国还会在安全、军事、财政等方面以及各类国际场合全力支持以色列。在此前提下,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去向何方,仍然值得长期关注。
(作者:唐继赞,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