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求是网:为什么美国能与伊朗达成框架协定?
发布时间: 2015-04-16 浏览次数: 143

原标题:为什么美国能与伊朗达成框架协定?——以及为什么还不能高兴太早

201542日,长期僵持不下的美国和伊朗终于就核问题达成了初步的框架协议。作为两个长期敌对的国家,美伊两国在核问题上的谈判实属不易。正因如此,当美伊达成框架协定的消息传播开来的时候国际社会无不一片惊诧。其实,只要我们从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全球格局加以分析也许就会明白美伊谈判为何柳暗花明了。

一、美伊谈判取得突破的原因

首先,就纵向的历史与横向的国际格局而言,伊朗曾经是美国的合作伙伴也将继续可能充当其在中东的战略支点。伊朗早在伊斯兰革命之前就是美国中东地区的三大“桥头堡”伙伴之一。美伊双边关系史意味着两国并非一直水火不容,没有任何合作余地。奥巴马执政以来在俄格战争、叙利亚危机以及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都犹豫不决、一筹莫展。如果他能在卸任之前与伊朗达成协定无疑能为其执政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最近突然闯入国际社会视线的ISIS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与伊朗合作的神经。虽然ISIS发迹于伊拉克和叙利亚毗邻地区,但孱弱的伊拉克政府以及饱受内战之苦的叙利亚却均无法独自应对来自ISIS的威胁。作为在美军入侵之后建立的什叶派政府,伊拉克现今当局与伊朗可谓颇为亲近。而作为中东最具影响力的什叶派国家,黎凡特地区的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和巴林、也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伊朗的影响。随着美军的撤离,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又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增强了。美国如果不希望以地面部队直接卷入ISIS,那么伊朗的支持就必不可少。

此外,如果美伊核谈能有效地将伊朗核能力限制在民用甚至更低水平,这对全球核不扩散进程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进一步而言,伊朗核谈判的达成还可以给朝鲜核问题提供借鉴。不仅如此,美伊核谈还能因为其“限核”的实质而起到安抚以色列的效果。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关键盟友之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从伊拉克撤军、“重返亚洲”等举动都令以色列不安。在以色列看来,美国虽然重返了亚洲但却遗弃了中东。美伊协定的达成意味着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核垄断就能顺理成章地持续下去。而美伊关系的改善也必将带来伊朗对以色列的态度的改观。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美伊核谈判的进步对以色列来讲也是某种安抚。

其三,美伊核协定的达成还能平衡俄罗斯与沙特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与中东的伊朗和叙利亚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某种“准结盟”关系。在美俄两国已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战略僵局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美伊核谈并进一步拉拢伊朗的形式在俄罗斯的全球战略中撕开一道口子。此外,随着作为传统的阿拉伯国家领袖的伊拉克及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倾覆,沙特开始空前积极地介入包括巴林、也门等在内的中东事务。沙特虽然在一方面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伙伴之一,但与之同时也被指与恐怖主义和本·拉登等一批恐怖分子、以及ISIS存在联系。对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和ISIS的美国而言,利用伊朗来平衡沙特这个“既爱又恨”的盟友已经刻不容缓。

二、奥巴马政府尚需应对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尽管与伊朗实现缓和是一步妙棋,但要走好这一步仍荆棘满地。首先,奥巴马政府需要有效应对国际压力。作为谈判一方的伊朗自然是谈判进展的主要国际压力来源。由于多年的研发,伊朗核技术与核工业已有一定规模。美国如果试图敦促伊朗完全执行框架协定或者进一步达成更高水准的实质性协定就势必要为此而付出合适的谈判筹码。如果美国政府迫于国会压力而首鼠两端将极有可能令伊朗再次反复。此外,来自以色列的压力也可能左右核谈判进程。尽管美伊达成核协定有利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维持其核垄断地位,但这对以色列来讲似乎并不够。尤其是在以再次当选总理的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强硬派看来,伊朗只有彻底地弃核才能确保以色列的安全。美伊初步达成的框架协定中保留了伊朗发展民用核技术的权利,这对以色列强硬派来讲实难接受。而据华盛顿邮报称,奥巴马近日专门就美伊核谈在白宫罗斯福厅会见了美国的犹太领袖。奥巴马此举表明美国政府业已感受到了来自以色列和犹太人集体的巨大压力。对沙特来说,美伊缓和也是极大的震荡。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处理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能源问题的关键盟友。如果美伊缓和再加上伊朗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重要影响力以及其同样丰富的能源储备,那么沙特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从这一点来看,沙特似乎有必要像以色列那样开始积极动员力量游说美国国会和政府了。俄罗斯对美伊缓和的反应是美国需要面对的另一国际压力。普京总统在美伊达成框架协定后不久的412日便宣布解除向伊朗出口S-300导弹系统(S-300 missile systems)的禁令。而这一禁令正是梅德韦杰夫时期美俄关系缓和的产物之一。普京对该禁令的解除无疑是俄罗斯已经感知到了美国对伊影响力的上升并决定对此做出及时而坚决的回击。

其次,奥巴马政府还需要应付棘手的国内压力。作为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美国的政府与国会的关系向来极为微妙。当控制国会的党与总统为同一政党的时候,国会往往对政府政策较为配合。而当出现像目前这种控制国会的政党与总统分属不同政党的时候,政府与国会往往会在国际问题和国内政策上互相掣肘,互不买账。美国这种激烈的“府院之争”就导致了美国“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的奇怪现象。目前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在中期选举后悉数落入共和党之手,而连任两届的奥巴马总统则另属民主党阵营。“跛鸭总统”向来难为,此次的奥巴马政府也势必饱受“府院之争”的困扰。前不久共和党不顾奥巴马反对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华盛顿无疑是美国“府院之争”白热化的最好体现。在这种参众两院皆为共和党控制的情况下,即便奥巴马政府与伊朗达成实质性协定也将很难在国会得到批准。如若不能,那么奥巴马政府很可能失信于伊朗并进而导致伊朗核政策的再次反复。此外,随着2016年的临近,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期也行将结束。即使奥巴马总统能在任内勉强与伊朗达成实质性协定或者推动国会批准协定,新当选的总统也未免不会推翻这些成果(尤其是新总统来自共和党的话)。

总之,美伊核谈是一步一举多得的妙棋,但要走好这一步奥巴马政府还需要成功地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

(作者:王龙林;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