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当苏丹选举委员会主席穆赫塔尔·埃萨穆宣布,现任总统巴希尔凭借94%的得票率再次赢得总统大选时,新闻发布会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有情绪激动的苏丹老人高举手杖,高呼支持巴希尔的口号。
这是苏丹南北分裂后的首次大选,民众投票选举产生总统、国民议会议员、各州立法机构代表等关键职务。整体而言,大选进程顺利平稳,并未出现大的波折。来自中国、俄罗斯、非盟、阿盟等国家和组织的观察团对此次大选表示肯定。
从公布的大选结果看,在苏丹1300余万符合投票资格的选民里,有609万人进行了投票,投票率为46.4%,有效选票约为558万张,投票率超出了选举委员会的预估。考虑到各国的平均选举投票水平和苏丹普通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现任总统巴希尔获得525万张选票,而位列第二的真理党候选人法迪尔·赛德仅获得不到80万张选票,差距悬殊。巴希尔领导的苏丹全国大会党在苏丹国民议会和地方立法机构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赢得国民议会超过75%的席位,巩固了执政党地位。
年届七旬的巴希尔自1989年就开始担任苏丹最高领导人,分别在1996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总统大选中当选。他系军人出身,形象清廉,在打击国内叛乱武装和恐怖分子问题上态度强硬。他重视发展国内经济,苏丹近年来虽受南北分裂严重影响,能源出口收入锐减,但仍通过农业、矿业等领域的开拓,基本保持国内经济平稳,得到大部分基层民众的支持。
“稳定”是巴希尔此次竞选的主打牌。他在数场竞选活动中都表示,将尽全力打击叛乱武装,同时坚持与反对党进行对话,以实现国内和平。西亚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以来,苏丹周边的利比亚、埃及、也门局势动荡不堪,民生凋敝,苏丹各大城市也随处可见来自叙利亚等国的难民,身边的惨痛教训使得苏丹百姓意识到保持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苏丹政治分析人士纳赛尔告诉本报记者,苏丹民众十分清楚,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军队,苏丹迟早会面临更多的分裂和冲突,其他候选人并不具备控制局势的能力。而对于巴希尔的新一届任期,纳赛尔表示,通过政治对话实现全国和解、继续清剿国内叛乱武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仍将是摆在巴希尔面前的挑战。
(记者:李逸达)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