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马晓霖:也门战争:伊朗会否与沙特拼刺刀?
发布时间: 2015-05-06 浏览次数: 146

据新华社报道,54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十国联军派遣少数特种部队进入也门第二大城市亚丁,揭开了也门战争地面战的序幕。沙特政府发言人就此否认存在“大规模地面行动”,但又拒绝对战事加以评论。同时,也门反叛武装支持者伊朗警告称将捍卫其在也门的核心利益。这显然是也门内战爆发以来,伊朗最为明确、清晰和强硬的表态。那么问题来了,也门内战会否烈度升级和规模扩大,伊朗和沙特两大世界产油国会不会短兵相接,刺刀见红?

十国联军启动地面战,尽管只有几十名官兵,意义也将不同,因为这意味着其恢复空袭后尝试陆空协同作战。421日,十国联军曾暂停空袭,而且间歇长达一星期,这显然是战事持续2个月后,沙特秀出的怀柔动作,一则向国际社会显示其和平意愿,争取主动;二则缓解日趋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排解压力;三则给对手台阶,以妥协解决危机。

但是,沙特的示好没有赢得积极回应,被迫继续回到武力解决的轨道。基本的战争常识显示,在也门这种部落气质和宗教情绪浓厚的国家,军事优势、人员伤亡都不是改变战争进程的关键因素,更何况,站在对立面的胡塞武装,兼有什叶派千年一贯的悲情心结和拼死抗争的传统,更有来自伊朗的道义、舆论、精神乃至实在的物资和装备支持,因此,开辟地面战线在所难免。否则,十国联军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也许是试探性发动地面战的原因。

很显然,既然是一场重大博弈,无论是沙特为首的伊斯兰逊尼派联盟,还是伊朗为首的中东“什叶派之弧”,都志在必得。而且,双方间接角力已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据报道,联军在警告一架飞往也门首都萨那的伊朗运输机掉头返航无效后,索性出动战机炸毁萨那机场残存跑道,彻底从空中切断胡塞武装与伊朗之间的通道。沙特指责伊朗过去一直在资助、武装胡塞武装,也门战争爆发后,伊朗又通过胡塞武装控制的机场直接输送大量武器。当然,也不排除伊朗已向也门派出经验丰富和技战术较强的志愿人员。

笔者此前曾分析过,单凭胡塞武装及前总统萨利赫的实力,无法获得持续对付十国联盟的战争实力,要获得可持续的战争潜力,必然依托大国源源不断的输血。就目前世界和中东两张地缘图谱看,十国联盟明确得到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支持,中俄两个大国则保持超脱,避免选边站队。地区国家中,真正有意愿、有能力扶持胡塞武装的大国,仅有伊朗。然而,伊朗地理上远离也门,陆地有沙特、阿曼、阿联酋等海湾国家阻隔,海上有美国、埃及等对手舰队游弋警戒,其能给予的实质性援助相当有限。当连接德黑兰与萨那的空中航线被联军彻底掐断后,伊朗失去了仅有的进出也门通道。也许正因如此,德黑兰才释放出强硬且带有威胁腔调的最新表态。

这场战争进行到这个关头,其实已颇有看点,尤其是优势占尽的沙特志在必得。决战不止在沙场。沙特新国王萨勒曼上台后显现硬朗、剽悍的执政风格,并且展示了善打组合拳的能力:快速组建十国联盟,不仅集合其海湾众酋长国,而且连埃及、巴基斯坦这种一等一的阿拉伯或穆斯林大国都愿意为其两肋插刀,凸显沙特在伊斯兰世界极其明显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沙特在策动多国“围殴”也门反对派时未曾对其关闭谈判之门,轰炸一个多月后又主动停炸一周,表明以战促变、以打促和的战略诉求。最让世人意外的是,萨勒曼突然宣布更换王储,并破例任命非王室成员出任外交大臣。如果说换储可以证明萨勒曼是位铁腕君主,出让核心内阁席位则打破了王室对权力的垄断,并通过任命知美派担纲外交大任,意在对内笼络非王室精英,对外强化沙美关系。这些组合拳让外界感觉,新国王领导下的沙特充满自信和活力。

相比之下,伊朗要被动得多,进而无法让观察家看好它在这轮博弈中的前景。与沙特迥异的是,伊朗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地区,铁杆盟友寥寥无几,更无一国愿意和它同驾一辆战车,孤立无援是不争的事实。伊朗长期遭受国际制裁,经济凋敝,外汇匮乏,且长时间深度卷入伊拉克内乱和叙利亚内战,战线铺得太长,消耗资源极大,根本没有任何资本在也门做大规模和长时期的投入,更无可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之外,另辟新的战场。更何况,也门没有直接与伊朗接壤的便利,长途奔袭简直不可想象。

这场发生在亚丁湾的战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80年至1988年的“两伊战争”。那场围绕伊拉克和伊朗领土纠纷、意识形态输出和领导人恩怨的双边战争,最后演化为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穆斯林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西方世界联手阿拉伯对付伊朗的武装摊牌。人口、面积与伊朗不成比例的伊拉克,由于得到几乎全体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并受益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情报、装备和物资援助,竟然成功与伊朗拉锯8年。“两伊战争”不断升级、扩大,包括发动袭城战、油轮战等,直到美国海军击落伊朗民航飞机,伊朗领导人霍梅尼才意识到本国根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于是才接受安理会停火决议,并将之形容为“喝毒药”一般痛苦。

今天的阵势也是由也门内战快速升级为一场地区博弈,只是双方没有直接摊牌或交手。然而,就战场层面的情势看,伊朗的困境更为明确,其最终的胜利概率几乎为零。当然,伊朗千难万险与世界六大国达成核问题协议,这个成果得之不易,因此,应该不会铤而走险,在阿拉伯半岛西南角这个没有把握的牌局中投入过多资源。

行文至此,逻辑大致已经清楚,伊朗敢和沙特拼刺刀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只是尚不清楚,伊朗在被掐断通往也门的空中走廊后,下一步要打的牌会是什么呢?

(作者:马晓霖,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