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南方都市报:沙特:能否找到中间路线
发布时间: 2015-05-17 浏览次数: 84

在与伊朗的争霸中,沙特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其中东政策要调整,需要选择更中间的道路、更温和的政策。

在利雅得,好事是老国王去世后基本实现权力顺利过渡,新国王萨勒曼果断确定了王储人选,甚至提前确定了代理王储——55岁的穆罕默德·纳耶夫王子。这是沙特王朝创始人的孙辈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王位继承人,理论上避免了家族内的权力斗争。

但是在沙特之外,阿拉伯世界局势越来越糟。沙特支持的也门政府倒台,伊朗支持的胡塞叛军对抗美国在也门的反恐政策。沙特不仅失去关键性盟友,还进入了战争。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局势仍在恶化,极端力量IS也不受控制。沙特新国王掌权初期,希望向地区和邻国明确传达稳定和力量的信号,现实却是:国外有极端主义的威胁,国内有现代化的压力。

一直以来,沙特的外交政策相对独立并自信,前提是美国对自己的长期保护和对伊朗的压制。如今,沙特虽然理顺了内部的权力秩序,但这一努力在严峻的外部大环境下已没有决定性意义。

中东的主要冲突来源是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斗争,其次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斗争,比较隐晦的是统治模式的斗争。此前,世俗极权政府站稳了脚跟,但从卡扎菲到萨达姆的死亡,这种模式已经失败。现在的问题是何种模式能占据真空,于是出现了自由民主和IS极端原教旨之争。沙特作为地区内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权,要维持政教合一的君主制而又不受以上两方面影响,的确艰难。

最核心的冲突还是沙特和伊朗的地区霸权之争,两个国家都自认是中东最强国,伊朗的主体是什叶派,沙特是逊尼派,但它们之间的斗争不是宗派上的,更纯粹是权势斗争。两个国家都在利用区内较弱甚至脆弱的国家来扩张影响力,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也门和巴林都是牺牲品。

随着也门政府倒台、胡塞叛军崛起,在这个关键战场上沙特输给了伊朗。在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伊朗的影响力在美军撤离后增大,这对沙特、沙特在海湾少数盟友以及以色列来说,都是噩梦。

2011年反阿萨德示威开始,沙特急于帮助除掉阿萨德,希望给伊朗致命打击,但它设想的快速胜利没有到来,自己反而陷入长期代理战争。而美国不介入叙利亚冲突,这更让沙特王室震惊并失望。

IS的崛起表面上是代表逊尼派打击什叶派,似乎对伊朗威胁更大,但IS才是沙特的心头大患。IS要恢复对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要夺回麦加和麦地那(它们都在沙特境内)。换句话说,IS的目标是要占领或解体沙特。

种种挑战之下,沙特沮丧地看到美国和伊朗开始谈话并达成初步协议,对也门果断的军事介入体现了对伊朗的零容忍和对美国的失望。沙特用石油作为惩罚伊朗的工具,不减产维持低价是为了挤掉伊朗、俄罗斯和叙利亚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尽管这样做沙特自身承受了巨大内伤。沙特从不相信伊朗会因为压力放弃核武器计划。

在与伊朗的争霸中,沙特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其中东政策要调整,需要选择更中间的道路、更温和的政策,这样或许才能争取到美国的更多支持。

(作者:Karen Elliott House,《时代》杂志专栏作家)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