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年论坛
朱兆一:美国直接“下场”,中东局势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2025-06-24 浏览次数: 10

德黑兰时间622日凌晨,美国派遣B-2隐形轰炸机对伊朗境内三处重要核设施实施精确打击。这标志着美伊冲突从幕后博弈升级为公开军事对抗。此次代号为午夜铁锤的行动,暴露出美国早已深度介入以伊冲突的事实,也将中东局势推向了战争扩大化的临界点。

本次“午夜铁锤”行动,美军投下的14GBU-57巨型钻地弹堪称地堡终结者,每枚重达13.6吨,可穿透6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岩层。这一设计专门针对福尔多核设施——该设施主体深埋于90米厚的花岗岩山体中,内部采用迷宫式防爆结构,常规武器难以撼动。即便如此,美军仍需连续投放多枚钻地弹,通过楔入式攻击逐层破坏防护层。

空袭结束后,部署在波斯湾的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发射30BGM-109战斧导弹,对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设施实施补充打击

在整个攻击过程中,伊朗部署的S-300PMU2防空系统未能作出有效反应。该系统因指挥系统与航空管制系统不兼容,长期存在预警延迟问题,且关键雷达站在空袭前已被美军电子战部队压制。伊朗革命卫队的近程防空导弹(如FU-8轻剑)射程不足10公里,无法对高空突防的B-2构成威胁。

面对本土遭袭的严峻形势,伊朗议会于620日紧急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安全法案》,授权政府在必要时对其实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承担全球20%的原油运输,日均通行量达2000万桶。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飙升至90美元/桶,短期内可以对美国能源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报复美国空袭的目的。但伊朗自身80%的石油出口也依赖该通道,长期封锁将导致其石油收入锐减,加剧国内经济危机。

伊朗议会安全委员会成员伊斯梅尔科萨里透露,政府正在研究“选择性封锁”方案,如限制特定国家油轮通行。这种“边缘威慑”策略既能施压美国,又可避免彻底切断自身经济命脉。哈梅内伊在620日的声明中强调伊朗不会投降,但未明确是否对霍尔木兹海峡实施封锁,显示其仍在评估国际反应。

美国此次行动打破了美伊之间的“冷平衡”,将冲突推向了一个新的、不可预测的阶段。伊朗政府的当务之急不仅是实施军事反击,还应通过外交途径尽快结束冲突,以避免引发进一步的军事对抗和国内政治动荡。伊朗政府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避免军事升级之间寻求平衡。

未来数周,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航状态、伊朗核设施的修复能力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支持力度,将成为判断冲突走向的关键指标。这场危机不仅关乎伊朗和以色列的命运,更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与大国关系。

(朱兆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东研究所执行所长)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