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宫小生:中东多国都期待中国领导人来
发布时间: 2015-05-21 浏览次数: 402

原标题:专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中东多国都期待中国领导人来

宫小生特使

中东地区混乱的局面一直是全球治理的重大难题,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进一步崛起以及也门危机的持续发酵,为这片全球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区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全面落地,如何建设性地参与中东地区的劝和促谈成为中国政府新的挑战。

近日出版的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主编的《中东地区发展报告2014》指出,进入2013年下半年以来,中东热点问题呈现出的较为明显变化,其中包括IS异军突起、埃及重回强人政治、叙利亚危机长期化、伊核问题依然分歧严重、巴以和谈再陷僵局、阿富汗问题南北苏丹问题以及库尔德问题再度出现升温迹象等。

中国的中东外交应该怎么做?中国又一直在做什么?对于重大的热点问题中国又是怎样参与的?

近日,去年履新的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做客由中国中东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等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中东外交”全国学术研讨会。他在会议期间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对中东问题一直很关注,不仅在劝和促谈方面做出大量的工作,也一直参与到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当中。长期从事中东前沿外交工作的他亲身感受到30多年来中国与中东发生的巨变,他说,以前自己常被认作日本人、韩国人,现在中东很多国家都热切期盼中国领导人的到来。

中东特使做什么?

澎湃新闻: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国似乎更加积极地介入到中东事务当中,作为特使,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宫小生:中国实际上对中东问题一直都很关注。我们从2002年就设立了中东问题特使,每一任的特使都非常资深。自上世纪50年代和大部分中东国家建交以来,我们和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双边关系可以说都是不错的。尽管他们彼此之间可能有纷争,但是中国和他们所有国家都能说得上话,关系都非常好。

当前中东地区的形势紧张动荡,过去只有巴以问题,但现在出现了包括索马里问题、伊拉克问题、叙利亚问题、利比亚问题,加上最新的也门问题,政权更迭一个接一个,内战也一个接一个。作为中国的中东特使,我们首先需要传达十分关切当地的局势这一信息。中东太重要了,动荡不仅会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对很多地区包括欧洲地区的稳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中国希望这一地区能够实现稳定,实现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的愿望,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工作实现当地的稳定。但是中东问题特别复杂,也不是我们中国一方就能推动的了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总要有人做一点工作、做一点推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作为中东问题特使,也代表中国对中东当地的人道主义状况表示关切。我曾经在巴勒斯坦工作过,当地的人道主义状况确实非常严峻。我在土耳其工作时看见过叙利亚难民,他们的境遇是极其困难的。虽然中东离我们很远,但现在地球是一个村子,我们都是村民,我们要显示我们的关心,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他们。

这就是我担任中东特使以来主要的工作:显示我们的重视、表达我们的关切,同时做一些推动工作。

“阿拉伯之春”不能简单归因于外部干预

澎湃新闻:中东现在的持续动荡被很多人认为源于5年前那场被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回顾这几年,该如何评价那场运动?

宫小生:“阿拉伯之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非常复杂,至今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些国家发展的比较好,例如突尼斯。对另一些国家是一个灾难,例如叙利亚。我想如果有选择的话,叙利亚的人民绝对不会希望发生这样一件事情。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可能更希望国家能够安定平稳。但通过观察“阿拉伯之春”的变化,至少有一些东西值得深思。首先,“阿拉伯之春”的发生有每个国家自身宗教、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外来干预。另一方面,民众有变革的愿望,也需要思考该如何回应这种愿望,不能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在一些国内矛盾比较简单的国家,例如突尼斯,很快就进行了平稳的过度。但在一些国内政治宗教矛盾复杂的国家,“阿拉伯之春”带来了灾难。

对于外国来讲,我们应该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各国民众的意愿要得到尊重,不能干涉他国的内政,要尊重该国人民的选择等等。

我们认为别国不应想当然地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该怎么走。一个国家要选择怎样的道路、怎样的领导人这是该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也是秉承这样的理念来做工作,尽管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实践证明我们的态度是对的。

澎湃新闻:在对待IS等极端组织方面,中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宫小生:恐怖主义的发展和蔓延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近段时间以来,恐怖活动表现出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利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宣传、招募,做一些组织工作等。同时恐怖主义出现国际化的趋势。过去恐怖主义活动主要局限于一个国家,现在出现了“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国际性的恐怖组织,从一个国家打到另一个国家。恐怖主义的蔓延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中国对此也十分关切。中国对恐怖主义的态度非常明确,我想强调的是,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方面,中国同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立场是一致的,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威胁,反对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中国也一直积极参与到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中。

我还想强调一点是,对待恐怖主义不能采取双重标准,不能说你在叙利亚就是反对派,到了伊拉克就成为恐怖分子。打击恐怖主义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在情报、信息分享等等方面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些事情中国一直在积极提倡,也在不断做一些工作。

还有就是需要从根源上认识恐怖主义。有些国家一方面宣称积极打击恐怖主义,另一方面其政策又在客观上为恐怖主义的蔓延提供土壤,这就是有问题的。只要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得到尊重,各国的政府形成有效的治理,恐怖主义就没有滋生的土壤。所以,对待恐怖主义要采取治本的办法,单单采取军事行动,把人都抓起来都杀掉,这不是解决之道。

“一带一路”比工业革命更了不起

澎湃新闻:从事中东前沿外交工作近三十年,您有什么最深的感想呢?

宫小生:感想太多了,中东的形势日新月异,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现在出现一个新的现象,中东很多国家都期待中国的高层领导人能够多来,多发挥作用。我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东工作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的,当时我才到埃及工作的时候,对方会以为我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不会以为我是中国人,这也证明,当时我们的国力和影响确实很弱。但现在呢,我在约旦当大使的时候,约旦国王的妹妹要学汉语了,还是我安排她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一个国家的公主要求学习中文,你能想象吗?中国的影响和地位确实在上升。

但最深的感受,还是最近的“一带一路”规划。给你说一个我自己经历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我刚到埃及工作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我们向埃及出口牛肉罐头,我们在罐头里加了淀粉但没有标注,对方海关把我们的船只扣在苏伊士运河,当时对此还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司,我当时就在处理这个事情。当时我们想进口埃及的长绒棉,这是一种用于高档织物的原料,但是太贵了我们买不起,后来只有用化纤来代替。

但现在呢?我去埃及和他们谈“一带一路”,谈中国去给他们建电站、建港口、建高铁、建核电站、发射卫星,这个变化简直天翻地覆。

中国国力的提升,影响力的增强,作为大使真的能直观地感受到,感受到我们自己的腰杆子硬了。

我认为“一带一路”如果真的建起来,那应该是比西方的工业革命更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工业革命让西方的国家富裕了起来,但“一带一路”更多的面向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人口、面积都几倍于欧洲,如果能够通过“一带一路”带动这些国家加速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真是一件十分具有远见的壮举。我们需要明确,丝绸之路不单是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是世界的丝绸之路。

澎湃新闻:此前外媒称宣称吉布提邀请中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为了更好地保障中国海外企业与侨民的利益,中国是否应该加大在海外的安全存在?

宫小生:过去我们承诺我们在海外没有一兵一卒,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坚信一个信念: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我们不希望别人侵略我们,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但现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变化,过去中国国力有限,也谈不上什么海外利益。但现在随着中国在海外利益的增加,外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对于中国海外安全存在的讨论。但我个人认为,中国外交依然要坚持和平发展的方向。当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也应该参与例如联合国的维和任务、对抗埃博拉病毒、打击海盗等行动,这也是履行中国在国际上应尽的义务。作为一个在中东工作多年的人,你可以看看现在中东的形势,我并不希望要到中国必须派军事力量的地步。

(记者:黄翱)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