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用3代人消弭仇恨:以色列与德国成历史和解典范
发布时间: 2015-05-20 浏览次数: 29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12日发表了题为《50年过去了,德国与以色列友谊的切实经验》的报道,编译如下:

在德国同以色列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在可怕历史(比如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之后和解的典范。

在近日为纪念德国同以色列建交50周年发表讲话时,德国外长向世人发出了一个特别请求,此事不应被忽视。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恳请所有关注以色列与德国在经历了“过去难以言表的残暴”后建立亲密友谊的人不应只用语言来赞美这种友谊。他说,这种可贵的和解(7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传达的思想在这个依然充满冲突和仇恨的世界应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地付诸实践。”

在经历了3代人后,大多数德国人和以色列犹太人都将两国间的这种友谊看做是理所当然。例如,许多以色列人很享受在柏林的生活,德国则帮助以色列支付安保费用,在国际争端中支持以色列,并不断就大屠杀事件教育德国年轻人。三分之二以上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对德国持赞成态度,而且近一半人访问过德国。以色列文学在德国大受欢迎。去年,以色列向德国总理默克尔颁发了公民最高荣誉奖。

世界其他国家不应对这50年的独特友谊表现得漠不关心。德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相互理解,为其他要么在处理大规模屠杀留下的创伤、要么作为此类罪行的实施者尝试承担责任的人们,树立了榜样。

正如施泰因迈尔指出的,这还表明“希望未必是天真的表现。”

必须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赢得和解,比如,反对种族仇恨,就像德国所做的。而且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比如民主和自由,才能取得和解。

随着两国关系日渐亲密,有时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会令双方感到不适。例如,德国批评以色列控制西岸,以色列则坚称德国更强硬地支持自身在欧洲的利益。

对两国而言,建交50周年是一个朝前看而不是回忆过去的机会。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教训应该永远被记取。但现在德国和以色列创建的这种关系还无法让所有世人既称赞又付诸实践。

(编译:龙君)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