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对关注度的渴求可能仅次于对血腥。过去两个月,它的风头多少被也门战事盖过,但进入5月,它再次悍然抢了一大把头条:5月15日,“伊斯兰国”攻克伊拉克安巴尔省省会拉马迪。5天后,夺下叙利亚城市帕尔米拉,当地的罗马时代古城遗址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伊斯兰国”眼中应该摧毁的异教徒文明。也许,这一轮初夏攻势,是“伊斯兰国”为自己庆生的献礼工程,毕竟下个月,就是该组织攻占摩苏尔一周年纪念。再下个月,就是它宣布建国一周年。整体上,“伊斯兰国”的势头在伊拉克得到了一定克制,但在叙利亚却还在增长。现在看来,要全部夺回被它攻占的领土还遥遥无期,至于要消除其不良影响,那更是远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拉马迪的陷落:没有想象的可怕
战略上,伊拉克的拉马迪比叙利亚的帕尔米拉重要得多。它不仅是伊拉克面积最大、逊尼派聚居的安巴尔省的省会,其往东110公里就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但是,丢掉拉马迪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可怕。
毕竟,巴格达没有受到直接威胁。2014年1月,“伊斯兰国”就已经占领了距离巴格达仅70公里的费卢杰。尽管车程只有半个小时,但伊政府和什叶派民兵在这段路上已布下重兵。此外,美国也绝不愿看到该组织真的兵临巴格达城下:丢掉拉马迪已经让奥巴马广受批评,要是“伊斯兰国”真的攻打巴格达,那奥巴马或许只能被迫让美军参与地面作战,而这可是他说了无数遍要坚决避免的情景。对于一个打着从伊拉克解脱旗号上台的总统,空袭或许已经是他的政策底线了。
另外,伊拉克的安全部队打得也没有那么差。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拉马迪陷落后,公开批评伊拉克部队显得“毫无战斗意志”(no will to fight)。伊安全部队指挥混乱、士气低落,这都是事实,但卡特的说法并非十分公平。毕竟比起去年6月摩苏尔之战中的一触即溃,在拉马迪的军队已抵抗了16个月,期间多次打退“伊斯兰国”进攻。在最后的攻势中,“伊斯兰国”从叙利亚战场补充了兵员后,还发动了近30次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攻坚,并且激活了在拉马迪城内布下的内应,其取胜也不算轻松。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伊安全部队和美国因为要降低平民死伤而束手束脚时,“伊斯兰国”并不会有类似担心——它的胜利有时并非来自其先进,而恰恰是来自野蛮与血型。
“伊斯兰国”正在越来越像个国家
在摩苏尔,“伊斯兰国”的治理水平甚至高于原来的伊拉克政府。中东新闻网站Al-Monitor不久前刊登了一篇文章,采访了15位还生活在摩苏尔的市民,他们认为摩苏尔的情况在“伊斯兰国”治下是在好转而非相反: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没有问题,市政人员正在修路和植树——在“伊斯兰国”不好好干就鞭打的威胁下,市政人员似乎勤快多了。而且,该组织把原本萨达姆的豪华宫殿改为向民众开放的公园,并且为所有的新婚夫妇提供三晚免费五星级酒店住宿。即便这是邀买人心,但至少也受到一定效果。正如一名去年从摩苏尔逃跑的前官员说,“伊斯兰国”最危险的花招就是它能靠市政服务获得支持和合法性。一个极端恐怖组织干了政府的活儿,还干得更好,这不得不说是中东孕育的又一个黑色幽默。
同时,中东腹地的极端主义根据地已经形成。“伊斯兰国”的领土有8-9万平方公里(跟整个重庆差不多大),治下有600万人口。这是一个规模可观的恐怖主义根据地和大本营,不仅给了外籍圣战者一个可以明确的目的地或者说“圣地”,还可以自己培养极端分子。“伊斯兰国”建立了专门的训练营,对青年进行极端宗教教育、军事训练,还让他们“观摩”斩首现场、执行鞭刑。更可怕的是,该组织已经把手伸向了中小学生,它取消一切数学、理化、艺术等课程,代之以狂热宗教灌输。在拉卡,该组织甚至禁止学校老师提到“叙利亚”和“祖国”这样的词语。由于有一个可以不断补充圣战者的基地,即便“伊斯兰国”在战场上已经损失了接近10000名战士,它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兵源不足问题。
“伊斯兰国”还想干什么
“伊斯兰国”最大的群众基础,就是仇恨什叶派的逊尼派,因此在煽动教派冲突方面,它向来不遗余力。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它几近见一个什叶派杀一个。5月23日,它还在沙特东部的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发动自杀性袭击,造成23人死亡,是近年来沙特规模最大的恐袭。在中东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局势越乱、政府的控制力越薄弱,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对立越激烈、越血腥,“伊斯兰国”的生存空间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伊斯兰国”在利比亚找到了伊拉克、叙利亚以外的第三据点,但壮大速度却相对缓慢的原因——利比亚局势混乱,令它可以浑水摸鱼,可利比亚基本上全是逊尼派,基本不存在教派冲突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除了煽动教派矛盾,“伊斯兰国”还在努力提高曝光度。时至今日,它已根本不介意树大招风,相反它的盛名却带来许多实际好处。当今无论在伊斯兰世界还是西方,如果任何人想要加入圣战,“伊斯兰国”基本上都自动成为了首选。它在网络上的粉丝自动转载、传播其信息,使它的声音总是能广为流布。更关键的是,它还获得了埃及的“耶路撒冷教法者”、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等明星级恐怖组织宣誓效忠。未来若“伊斯兰国”能有效整合这些归附者,它就将建成有史以来最可怖的全球恐怖网络。
此外它也在奋力保住其核心地盘。“伊斯兰国”能纵横伊叙,关键的是它牢牢控制了叙利亚的拉卡和伊拉克的摩苏尔两大中心城市及其来往交通。因此,它现在要不惜代价保住这两点一线。在伊拉克政府军夺回提克里特,希望能继续沿底格里斯河北上、攻向摩苏尔之际,“伊斯兰国”开始疯狂进攻安巴尔省,更像是要把伊军主力拖在西部,尽可能延其向摩苏尔进军的过程。毕竟,像摩苏尔这样坐拥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伊斯兰国”多待上一天,就能多赚上不少钱、招到不少人。
“伊斯兰国”会走向何方
评估“伊斯兰国”的未来是个难度很大的任务。首先,它极为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至少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已经各遭了一次大败。在叙利亚,它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猛攻叙土边境的科巴尼镇未果,损兵超1000人。当时,库尔德人同仇敌忾保卫科巴尼,美国也进行了密集的空袭支持。在伊拉克,“伊斯兰国”在4月丢掉了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这次靠的是美国和伊朗的某种默契:伊朗大力支持的什叶派民兵担任地面主攻,而美国的空袭则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力量,双方通过伊拉克政府进行协调。然而,库尔德和伊拉克武装的士气时高时低,伊朗和美国也不是总有合作意愿,这导致已有的成功经验未来很难被复制。
从战场形势上看,比较确定的是“伊斯兰国”会先被赶出伊拉克。至少,在伊拉克存在可以抗衡“伊斯兰国”的地面部队,伊拉克政府也得到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支持。但是,所有的分析到了叙利亚就有点难以为继了,毕竟现在所谓“温和反对派”已经越打越少,隐隐呈现阿萨德政府、“支持阵线”(就是“基地”组织的叙利亚分支)和“伊斯兰国”三分天下的局面,除了美国和沙特等欲除之后快的阿萨德,已经没有抗衡“伊斯兰国”的势力了。未来,如果美国或地区国家在叙利亚不进行重大政策投入或调整的化,“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势力很可能进一步扩大。
而且,即便“伊斯兰国”丢掉了它占领过的每一寸领土,也没人知道拿它的几万圣战者怎么办。这一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阿富汗抗苏“圣战”的参与者规模,国际社会还从来没有过应对这么多极端分子的经验。比起被审判或者关押,他们更有可能四处流散,上演恐怖版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就如同本·拉登崛起自阿富汗一样,未来的全球恐怖主义大亨,真不知会有多少是“伊斯兰国”的老兵了。
(作者:唐恬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