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应法国外长法比尤斯邀请,来自2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代表2日在法国巴黎参加了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部长级国际会议。与会代表支持伊拉克政府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手中夺回被占领土的紧急行动方案,并提出了一些进一步打击该极端组织的建议。
这次会议具体都探讨了哪些内容?美国等西方国家组建的反“伊斯兰国”国际联盟为何召开此次会议?未来打击策略可能又有哪些转变?
去年6月初,伊拉克爆发严重武装冲突,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及一些伊拉克反政府武装相继夺取该国西部和北部大片土地。近几个月来,武装人员一直试图从安巴尔省向首都巴格达推进。
今年5月17日,“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占领安巴尔省省会拉马迪,这是自去年6月伊拉克政府军开展全面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以来遭遇到的最大失利。目前安巴尔省约80%的土地被“伊斯兰国”占领。
近来,伊拉克的安全部队、什叶派和逊尼派民兵同时在西部安巴尔省和北部萨拉赫丁省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来力图收复拉马迪。
王昆鹏:从5月23号开始,伊拉克政府军、什叶派的民兵以及一些逊尼派的部族武装就开始在周边的城镇进行战斗。此前有消息称,陆续将有数万人参加拉马迪的反攻行动,行动可能在几天之内开始。然而考虑到之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城市中部署爆炸装置,安排狙击手等策略,可以想见拉马迪未来的解放行动会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局面。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时间6月2日,来自北美、欧洲和中东的2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代表在法国外交部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
不过当天的会议结束后,有国际时评指出,会议的结果令人失望。因为既没有对已持续了近10个月但收效甚微的反恐行动做出战略性调整,也没能制订出下一步行动的具体方案,“失败”成为这次会议的关键词。
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在会议上就毫不掩饰失望之情,他批评美国及其盟友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做得不够。对此,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当然不愿言败,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反恐行动虽有进展但也“遭遇挫折”。法比尤斯说,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斗争是一个长期斗争,与会国家决心保持团结、协调立场,对伊拉克政府提供坚定支持。
法比尤斯:“战斗有进展,但也会有挫折。必须要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战斗,我们对战略根本点进行了思考,这包括在伊拉克通过空中打击,以此进行对伊拉克军队的支持。提供武器装备和军队训练,来帮助伊拉克军队抗衡“伊斯兰国”组织,并能够取得胜利。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当天在也会议上表示,对伊拉克的反“伊斯兰国”国际联盟有信心,布林肯还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将为伊拉克提供武器,应对自杀式汽车袭击等。
安东尼·布林肯:目前在伊拉克,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只有参与各方联合起来才能奏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与会代表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伊拉克、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国家和国际机构。但与中东局势有密切关系的伊朗、俄罗斯和叙利亚却没有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上,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就对沙特没能阻止外国武装人员进入伊拉克表示不满。他还直接表示,伊拉克希望从俄罗斯和伊朗方面获得武器,但针对俄罗斯和伊朗的国际制裁使得这一愿望无法实现。
中东问题专家、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本地区也好,国际社会其他大国也好,并没有形成合力在打击“伊斯兰国”,这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所以这次会议,像俄罗斯、叙利亚这些关键的国家不能参加,突出地显示了现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的短板和困境。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缺乏明确的整体战略,有些成员甚至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才是这场反恐行动“失败”,至少也是“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
李绍先:“伊斯兰国”本身的存在和壮大是它肆虐的地区政治秩序崩溃后的产物,如果美国投入全力去消灭了伊斯兰国,那么在这么一个广大的秩序崩塌的地区,未必对美国最有利。这是美国私下打的算盘,因为如果匆匆忙忙消灭了“伊斯兰国”,最获益的还是叙利亚的现政权,最获益的还是中东现在处于上升势头的什叶派集团,所以这是美国重点考虑的,这也是美国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始终难以生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记者:李思默)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