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主要著作
吴富贵:《<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
发布时间: 2025-07-29 浏览次数: 11

出版信息

书名:《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

作者:吴富贵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57

ISBN978-7-5130-9699-7

 

作者简介

吴富贵,满族,系50后阿拉伯语著作家,中东问题专家,现代著名阿拉伯语学者,中国前驻中东国家大使馆资深外交官,多年与阿拉伯世界打交道,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也门(原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叙利亚、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沙特、苏丹、南苏丹、埃及、摩洛哥、利比亚等海湾、西亚、北非、中东阿拉伯国家都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站点。

阅历丰富,著述颇丰,代表作有《阿拉伯世界风情》《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发现苏丹之美》《魅力苏丹相识在尼罗河畔》《阿拉伯侨民在中国新丝绸之路圆我梦想》《百年牵手中国和黎巴嫩的故事》(中文版、阿拉伯文版)《我们和你们中国和摩洛哥的故事》(中文版、法文版)《我们和你们中国和科威特的故事》(中文版、阿拉伯文版)《中国伊拉克建交60周年主题纪念专刊》(中文版、阿拉伯文版)《中国和伊拉克建交65周年主题纪念专刊》(中文版、阿拉伯文版)<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中文版)等著作多部。

术业有专攻中国阿拉伯语界和非洲国家游记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其著作《百年牵手中国和黎巴嫩的故事》中文版和阿拉伯文版被福建冰心文学馆、北京茅盾故居、山东黎巴嫩女子学校、黎巴嫩纪伯伦博物馆、纪伯伦故居、纪伯伦全国委员会、黎巴嫩大学、黎巴嫩中国友好协会、黎巴嫩外交部、文化部、新闻部、黎巴嫩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展出。这本图书经编号、上架后已进入黎巴嫩大学图书馆、黎巴嫩国家图书馆HOLLIS检索和借阅系统,有助于提升中国中东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


内容简介

薪火相传纪录百年经典——《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知识产权出版社  张荣

近日,《<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是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中国等亚洲、非洲国家游历的亲口笔录,成书于14世纪,是享誉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世纪阿拉伯游记文学名著。

1346年,他曾途径海上丝绸之路抵达中国福建,从泉州上岸,随后访问了杭州广州和大都(今北京)等重要城市,深入考察了当地的风土民情。他用亲历生动地描述了所见所闻,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这部游记以其丰富翔实的内容,成为研究中世纪地理、历史、民族、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尤其对于了解元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享誉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世纪阿拉伯游记文学名著。《<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是首部介绍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百年译介历程的学术专著。

该书作者吴富贵教授是中东问题专家,现代著名阿拉伯语学者,中国前驻中东国家大使馆资深外交官。20世纪90年代,吴富贵教授在摩洛哥常驻期间,看到上至国王、下至民众对伊本·白图泰的尊崇,着实令人费解。在摩洛哥,全国各地有许多伊本·白图泰的雕像、纪念碑、博物馆,还有用伊本·白图泰命名的学校、机场、剧院,甚至有专门的节日纪念他;在丹吉尔伊本·白图泰的故乡博物馆里保留着其用过的家具、手稿,他的墓地鲜花常新,可以说在摩洛哥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伊本·白图泰的印迹。于是,吴富贵教授便找机会阅读了《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他被伊本·白图泰用近30年的时间、游历30多个国家、行程约12万公里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深深吸引。

国内目前有3个译本,分别是张星烺教授的德文版编注本、马金鹏教授的埃及阿拉伯文版校订本、李光斌教授的阿拉伯文版全译本。

回国后,因缘巧合,吴富贵教授结识了国内出版的《伊本·白图泰游记》3个版本译者的后代,得知了三位前辈的译介心路。作为一名外交官,吴富贵教授为三位前辈的治学精神以及他们为中摩友好交往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所感动。续写中摩友好交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让吴富贵教授拿起笔,将《伊本·白图泰游记》原著在中国的译介历程讲述下去。

在《<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一书中,吴富贵教授从《伊本·白图泰游记》译介起源、译介版本、出版过程、读者反响、国际影响五个方面,梳理归纳《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近百年时间里翻译出版的情况。本书以作者的第一视角为叙事方式,从摩洛哥王国名胜古迹入手,引出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介绍了伊本·白图泰的游历经过,进而落脚在《伊本·白图泰游记》,反映了近600 多年的深厚、悠久的中摩关系,以及中摩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对于摩洛哥王国、阿拉伯国家读者乃至世界各国读者来说,透过本书,可以窥见中国从来都是友善之邦,海上丝绸之路见证着友好往来。

摩洛哥丹吉尔伊本·白图泰博物馆馆长拉贾·埃尔哈娜什,中摩伊本·白图泰友好协会会长李若弘教授,埃及著名汉学家、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穆赫辛博士,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福阿德·加兹尔教授分别为本书作序。由此可以看出,伊本·白图泰曾经在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也感受到在新时代文明对话,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流,期冀这种文化交流成为两种文明之间世代友好交往的桥梁。

今天,在全球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下,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知己知彼,让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开出更加灿烂、鲜艳的花朵。这不仅是本书作者的愿望,也是我们大家的期盼。

序言一: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和苑博物馆馆长、中摩(伊本·白图泰)友好协会会长李若弘教授

序言二:摩洛哥丹吉尔伊本·白图泰博物馆馆长拉贾·埃尔哈娜什(Mme Rajae EL HANNACH

序言三:埃及著名汉学家、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埃及最高文化理事会翻译委员会成员、埃及国家翻译中心中文专家组成员、埃及著汉学家、翻译家、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穆赫辛博士

序言四: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语言、艺术和人类科学学院教授、摩洛哥中国研究院院长、摩洛哥阿中友好协会会员福阿德·加兹尔博士


目录

     当中国遇上摩洛哥——天涯路远有知音

第一章  伊本·白图泰与《伊本·白图泰游记》

第一节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摩洛哥王国

一、与沙丁鱼和磷酸盐结缘的国家

二、与茶结缘,不可一日无茶

三、水上清真寺美轮美奂

四、散发着香味的塔

五、与电影结缘的卡萨布兰卡

六、与无烟工业缘的国家

第二节  伊本·白图泰其人其事

第三节  伊本·白图泰游历世界的时间及意义

一、生平

二、朝觐

三、意义

第二章《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的译介

第一节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

一、《伊本·白图泰游记》进入中国时间

二、张星烺其人其事

三、张星烺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译介

第二节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

一、马金鹏其人其事

二、马金鹏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译介

第三节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

一、李光斌其人其事

二、李光斌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译介

第三章《伊本·白图泰游记》的译介传播及影响

第一节  中摩两国领导人关心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及其价值

第二节   伊本·白图泰永远留在了泉州

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二、伊本·白图落户

第三节《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中的伊本·白图泰

第四节《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一、在中国的译介

二、在中国的影响

第五节《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摩洛哥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中国学术界有关《伊本·白图泰游记》的研究

一、译介回眸

二、译介归纳

第七节 寻找马金鹏译介《伊本·白图泰游记》亲笔墨迹

一、60 年前的译介手稿

二、译介手稿之美

三、传承价值

第八节  伊本·白图泰在华停留时间、游历国家和生卒年

一、有关伊本·白图泰的生卒年

二、有关伊本·白图泰游历国家的个数

第四章  历史上中摩交往的先行者

第一节  读《经行记》天涯尽知音:忆杜环远足摩洛哥之旅

一、中国学者关于杜环的研究

二、影视传媒用镜头再现杜环

三、被写进中非友好史册的杜环

第二节  中摩远洋航海对外交流的先驱:汪大渊的别样人生

一、丰碑不可逾越

二、找回昨日辉煌

三、航海不是童话

    中国学术界对《伊本·白图泰游记》的研究

附录一《伊本·白图泰游记》在中国 / 朱威烈

附录二   一部译著的记述

——马金鹏与《伊本·白图泰游记》/ 马博忠

附录三  14世纪一次对海上丝绸之路宏伟场景的见证 / 张荣

附录四  中阿友好交往的先行者伊本·白图泰

——兼评《伊本·白图泰中国纪行考》/ 张荣

附录五  古老而又年轻的中阿友谊之树长青

——记《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文译本在宁夏编辑出版的经过/ 杨怀中 马博忠 杨进

附录六  岁月留痕:与伊本·白图泰有缘的中国学者/ 李世强 李警予 李世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