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土耳其议会选举结果揭晓之后,全球媒体的报道都提到两点:一,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简称正发党)“输掉”了选举;二,总统埃尔多安受挫。
其实从选票来看,正发党获得41%的选票,得票仍是第一。得票第二的共和人民党获得25%的选票。那么为什么舆论还是认为正发党“输掉”了呢?况且,这是土耳其的议会选举,选举结果决定550个议会席位的分配,决定谁出任总理,而埃尔多安是总统,为什么说是他“受挫”了?
这两个问题其实息息相关。舆论说得没错:正发党是“虽胜尤败”,埃尔多安的确受阻。要理解这两点,须从土耳其近年的政治发展和埃尔多安的雄心壮志说起。
土耳其是中东大国,是个穆斯林国家。不过和其他中东大国相比,土耳其的世俗化和民主化让人觉得它很独特,也充满活力。长期以来,西方对中东的判断是,如果能有稳定的民主最好,如果不能有稳定的民主,那么稳定集权甚至独裁政府,也好过充满宗教色彩的政府。这也是土耳其经常发生“维护世俗政治”的军事政变而得到西方默认的原因。不过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土耳其的民主发展很快,军人影响急剧下降。作为一个宪法规定“民族、民主、政教分离和实行法制”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赢得了全球的注意,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土耳其出现了一个非凡人物,那就是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现年61岁的埃尔多安出身普通之家,少时生活清贫。但他有非凡的政治才干,1994年就当选为伊斯坦布尔市市长,政绩显著。2001年与人创办具有宗教色彩的正义与发展党。2002年正发党就赢了选举,次年埃尔多安任总理。2007年和2011年,该党再赢选举,埃尔多安两次连任。2014年,埃尔多安参加总统选举获胜。总理和正发党主席,由达武特奥卢接任。
从2002年开始,土耳其可以说是“埃尔多安的土耳其”。一开始,埃尔多安政府的施政如民族和解政策、削减军方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等等,都赢得外界赞扬。但随着他声望日隆,土耳其国内和国际舆论开始有两点担心:一,埃尔多安言行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浓,而此时土耳其国内已无军方可以制约。二,他的“专制”倾向越来越明显,对媒体控制越来越严,反对他的政党被贴上恐怖分子或西方势力的标签,对游行示威的镇压也非常强硬。而他的部分支持者,还把他与先知穆罕默德相提并论。
在这两个担心中,埃尔多安的正发党所向披靡,2011年选举获得近一半选票,直接左右议会。埃尔多安2014年当选上总统后,毫不掩饰地表达要修改宪法加强总统权力的壮志。当时人们一推算,如果埃尔多安此计成功,他将执掌土耳其到2023年——正是现代土耳其建国一百周年。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强人,对土耳其、对中东意味着什么,人们还真难预测,但有足够理由担心。
不过,也正是埃尔多安高歌猛进之时,反对势力也悄然兴起。据统计,这次“击败”正发党的,主要是持世俗理念的选民、少数民族(库尔德人)、城市知识分子、妇女。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对埃尔多安的担心,是如何影响到这次选举。正发党没有获得过半选票,更无法获得能左右修改宪法的三分之二的议席,埃尔多安想加强总统权力的雄心,的确受到挫折!
当然,埃尔多安是靠民主手段起家,他在这次选举后透过自己办公室发表声明,表示尊重民主选举结果,督促各党派妥协,尽快建立起联合政府。
如果真的能实现他现在的愿望,那么土耳其那些意在“狙击”总统的选民,总算用选票达到目的。起码现在可以缓一口气。
(记者:钱克锦)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