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人民日报:伊核最终协议恐难如期达成
发布时间: 2015-06-15 浏览次数: 48

伊朗总统鲁哈尼61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表示,伊朗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仍在很多细节方面存在分歧,双方必须将所有分歧妥善化解。伊朗核谈代表将会坚守红线,确保国家利益。为了达成一项有尊严的最终协议,伊朗并不急于考虑谈判的最终截止日期限制。

鲁哈尼还指出,如果谈判另一方遵守此前双方于42日在瑞士洛桑达成的框架性解决方案,且不再提出其他过分要求,则最终协议能够在既定日期即630日前达成。鲁哈尼对西方国家在谈判中表现出的讨价还价行为予以指责,他认为这是造成谈判一再拖延的重要原因。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将伊核谈判当前的进程形容为“缓慢得非常令人担心”。里亚布科夫认为,双方目前失去了谈判动力,而距离最终截止日期已经时日无多,谈判各方亟须加快速度。

谈判场内进展不顺,场外又传出不和谐的声音。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13日报道称,由于伊核谈判代表驻地疑似出现间谍入侵酒店系统事件,伊朗要求奥地利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安保力量并提高网络安全,以保证伊核问题谈判的顺利进行。

此间媒体认为,除了西方过分要求和谈判桌上缺乏互信,伊朗国内反西方的政治力量向伊朗的核谈团队发难,可能也造成了伊核谈判进展困难。伊朗议会内部有言论指责伊朗外长扎里夫及伊朗核谈团队在谈判过程中太过软弱,称他们没有坚守谈判的红线,向西方国家妥协,并同西方国家达成了伊核问题框架性解决方案。5月,伊朗议会曾召开两次会议,质询扎里夫率领的核谈团队。

扎里夫13日在同到访的印度外交秘书贾伊尚卡尔举行会谈时呼吁,国际社会应当在伊核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谈判进程发展,而不只是作壁上观。扎里夫此前在维也纳表示,任何企图修改框架性解决方案的行为都将导致最终协议谈判的失败。

有分析称,解除对伊朗制裁和国际核查人员检查伊朗相关设施等,是伊核谈判的主要阻碍因素。伊朗方面要求在最终协议达成后立即解除对伊朗制裁,而西方国家则希望在最终协议达成后分步解除制裁。此外,西方国家提出对伊朗包括军事设施等在内的任何可疑设施进行检查的要求,被伊朗以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由予以拒绝。

(记者:徐伟)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