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享誉世界的两河文明。
两河文明与东方文明,曾经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融。如今,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中国和伊拉克共同描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国是伊拉克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伊拉克是中国第五大原油供应国。2014年,中国外交部部长访问伊拉克。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合作平台,实现中伊两国共同发展——这一战略构想达成的共识,成为“支持与合作”之旅的主基调。能源、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的信号,带来了中伊合作的新契机。
步入高端市场
从世界能源版图来看,伊拉克是全球重要的油气富集区。2014年,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伊拉克可探明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位于世界第5位和第11位。
这个坐拥“黑色金子”的国家,2008年开放境内石油市场,以打通因战火纷飞和国际制裁被切断的经济血脉。这一年,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对外石油合作项目——艾哈代布项目启动。以此为起点,此后通过伊拉克第一、第二轮国际招标,以及股权收购,中国石油的鲁迈拉、哈法亚、西古尔纳项目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伊拉克政府在多次石油投资会上表示,中国方面的加入对于开发伊拉克油田非常重要,我们期待中国更多地参与伊拉克的重建。
从残垣荒芜到生机勃发的千万吨级油田诞生,从百废待兴到石油重镇的崛起,伊拉克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石油新建产能项目艾哈代布和哈法亚油田,均比合同要求提前一年以上投产,加快了伊拉克石油产业的振兴步伐。
“根据伊拉克法律,米桑省可以从每桶原油中提取5美元作为预算收入。”米桑省长阿里·达瓦艾表示。哈法亚油田的商业性生产给伊拉克特别是米桑省带来了很多好处。
合作纵深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石油领跑伊拉克高端国际市场,真正站在了国际化的前沿。
机遇与挑战,让这个极具能源战略地位的国际市场,硝烟之外更有看不见的硝烟。
在伊拉克,中国石油与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油公司同台竞技、深度合作,开创了中国石油国际化运作实践新的蓝本。
无可否认,也正是在这个全球最高端的舞台,展示了中国石油20多年国际化征程厚积薄发的精彩。而综合一体化优势发挥、“三大一统一”管理模式实践、国际管理体系创新,这独具特色的“三驾马车”,促成了中国石油中东油气合作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格局。
如今,伊拉克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第一个年作业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合作区,以及最大的工程技术服务市场。
以“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带领的1205钻井队为代表,120多支中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在中国石油伊拉克投资项目带动下,累计获得合同额100亿美元以上。中国速度与中国制造相得益彰。同时,更多中方队伍在伊拉克高端市场得到历练,拓展更广阔的中东市场。
半岛电视台在《蓬勃发展的伊拉克经济》报道中称,伊拉克南部油田产量上升,跟中国作业者与承包商的实力密不可分。
从发展来看,伊拉克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油气市场。“2020年,要实际原油日产量达到900万桶的目标。”伊拉克石油部长迈赫迪对未来的增产计划很有信心。
据官方统计,目前伊拉克尚有约70%的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待开发。聚焦中伊能源合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方企业在伊石油领域作业多年,经验丰富、技术成熟,愿意帮助伊方建立上中下游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从伊拉克政府加大能源合作开放力度上看,伊方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意愿愈发强烈。
广阔的合作领域,蕴含着更广阔的市场合作空间,未来大有可为。
奏响共赢乐章
2014年8月,一条年设计输油能力5000万吨的长输战略管线投产,吸引了全球石油界的目光。
经由米桑、巴士拉,入法奥港,连接波斯湾,新建的米桑原油外输管线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将使伊拉克南部石油出口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快速促进了米桑省及伊拉克经济发展。”作为伊拉克战后第一条外输战略管线,米桑原油外输管线承载了伊拉克政府的厚望。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由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共同投资,中国石油管道局(CPP)承建的米桑原油外输管线,开创了资源整合、优化投资、多方受益的国际能源合作崭新格局。伊方称其为中伊能源合作互利多赢的重要里程碑。
据伊拉克石油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伊拉克原油日出口量为308万桶,创历史新高。2014年,伊拉克出口石油9.18亿桶。
中伊能源合作,奏响了共赢的乐章。
中国石油参与油田商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占伊拉克GDP半壁江山,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机会、员工本土化率达85%。
很多伊拉克家庭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石油项目工作了5年的阿拉,在阿马拉市建起了带有停车场和绿地的新房。有10个孩子的约瑟福,从牧羊人成为钻井机械师,孩子们也走进了学校。家住巴格达的萨阿德的父亲说,儿子到中石油工作后,让家里更稳定和安心。
在鲁马利亚镇,艾哈代布项目修建的环城公路,解决了油区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被当地人称为“通向中伊友谊的道路”。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为当地电厂免费提供天然气,照亮了千家万户。鲁迈拉、西古尔纳项目社区共建计划,让社区百姓从油田发展建设中全面受益。每年,一大批优秀伊拉克雇员圆梦中国,到中国学习,成为中伊文化交流的使者。中伊能源合作,助力海上丝路奋力扬帆。正如伊拉克前总理马利基所说的那样:“希望伊中友谊的丝绸之路一直通向未来。”
(记者:赵双)
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