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解放日报:伊核谈各方艰难跋涉“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15-07-09 浏览次数: 559

由于分歧犹存,正在维也纳进行的伊核问题谈判恐将至少延续至10日。

虽然各国外长在此轮谈判前对达成一个公平、持久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表达了信心,但谈判截止日期先是从原定的630日推迟至77日,后又由于剩余几个难点分歧一时难以解决,再度推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谈判最后期限已被推迟至710日。

最敏感最困难阶段

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副外长阿拉格希表示,谈判实际上没有一个准确的最后期限,只要谈判需要,伊朗代表团可以继续留在维也纳开展工作。俄罗斯代表团官员此前表示,协议文本已经完成90%。除伊朗外长扎里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外,很多参与谈判方的外长在陆续离开维也纳。在此期间,技术方面谈判将继续进行。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表示,谈判目前已经进入最敏感、最困难阶段,参与谈判国家外长离开维也纳,并不代表谈判终止或延期,他们还将返回。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谈判仍有大约67个问题需要解决,各方已拿出了几个方案。

仍卡在制裁问题上

7日的截止日期过后,伊核问题谈判再次进入“加时”。“最后一公里”为何如此艰难?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伊朗和西方主要的分歧在于制裁问题,伊方希望一举取消全部经济、军事制裁,步入不受制裁约束的快速发展时代。

“我们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达成协议之后,解除所有制裁,”伊朗核谈代表阿巴斯·阿拉格希8日说。他还透露,谈判已经就大部分问题达成一致,而且协议草案已基本完成,但还剩下一些问题需要各方作政治决断。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作为坐拥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中东大国,一旦制裁解除,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

对伊制裁体系纷繁复杂。其中,金融制裁将伊朗与全球支付体系的联系切断,资金无法自由进出伊朗,使得伊朗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萎缩,依赖进口的商品物资价格高涨,通胀、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对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制裁,直指伊朗经济支柱,导致伊朗政府长期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分析人士认为,伊方迫切需要放松经济制裁,缓解日益严重的经济压力,满足民众改善生活的愿望。

导弹禁运又来掺和

据阿拉格希此前表态,目前核谈各方已经就解除金融、经济制裁达成一致。有消息称,目前各方争执不下的是联合国针对伊朗的导弹等常规武器的禁运。

伊方认为,导弹与核问题无关,发展常规武器技术是伊朗的权利,而西方国家则以导弹可用于运载核武器为由,坚持将其纳入伊核问题制裁。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还担忧,解除对伊武器制裁会威胁到美在中东的利益和盟友。

此前备受关注的经济制裁和核查议题好不容易取得进展,军事制裁又浮出水面,这反映出伊核问题的复杂,也反映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担心解除制裁后伊朗实力发展过快,威胁西方在中东的利益。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