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会议
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5-07-09 浏览次数: 213

627日,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在清华大学顺利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致辞。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担任开幕式主持,世界和平论坛主席唐家璇也进行了发言。

出席本届论坛的前政要包括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希洛、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欧盟前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等。中国原国务委员、世界和平论坛主席唐家璇,外交部部长王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外交部副部长张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副校长谢维和、校长助理施一公等出席论坛。来自近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驻华大使及代表、近百名中外国际关系领域的智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等中外来宾出席论坛。

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主题为“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为期两天的论坛主要议题包括大国的安全合作、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欧洲与国际安全合作、地区安全合作等。

1组: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

在第1组小组讨论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分会场,印度人民党执行秘书SWAMY、美国国务院常务副部长BURNS、俄罗斯国际事务学会会长IVANOV教授、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杜起文大使、宫本研究所所长MIYAMOTO纷纷发言。

印度人民党执行秘书SWAMY说,大国的定义在我看来有四个层面:第一,我认为一个国家除非说它可以承受第一轮的核打击有这么一个能力才能成为大国,而且必须有效的组织起第二轮的核反击,这样的能力才能成为大国。面积大人口多这样的国家是潜在的大国,在这样的国家有中美印等等。第二,这些国家必须有技术上的进步。第三,这些国家必须要有创新能力,要能突破他们的一些限制,能够突破他们依赖的限制来展开创新。第四,一个国家的发展层面。

美国国务院常务副部长BURNS表示,我们的世界是国际秩序正在变革的世界,这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会决定我们在这个国际关系有多大程度上能够维持它的秩序,也就是说大国如何应对这么一个变化中的国际形势,这里有三个主要挑战,第一个是结构性的变化,第二个是地区的秩序,第三个是国际秩序。

俄罗斯国际事务学会会长IVANOV教授发言时说,全球问题有可能成为全球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全球繁荣最重要的制约,因此大国应该共同的努力来进一步加强全球治理。改革联合国的一些计划以及进一步的加强多边区域的机构的建设,如果想要成功,需要一些答案,那就是大家进行更多的探讨来找到更多合理的解释的方法。

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杜起文大使说,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不断升温,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上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谈三点:第一点,关于中美关系在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的一种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下降;第二点,对于中美关系,总体上还是应该持有乐观的态度;第三点,应该更好发挥两国学界和传媒的作用。

日本宫本研究所所长MIYAMOTO提到,国际秩序或者说国际体系要下定义当然是很困难的,各个学者有自己的看法,但总的来说新的国际秩序,这个国际秩序是由联合国所主导的,这么多的联合国成员国都是支持联合国宪章,大家看宪章就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体系,也就是自由的民主主义。今天下午,王毅外长表达了对于联合国的权利支持,我对此感到非常的高兴。

2组:亚太地区安全合作

在第2组小组讨论,在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分会场澳大利亚前外长CARR、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部长KIM、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查培新、巴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CARVALHO LYRIO、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韩磊分别发言。

澳大利亚前外长CARR表示,有一个对于中国的批评是房地产方面,同时7%的新常态将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财富,也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财富。事实上,那个量是比几年前的11%以上还要高的,大家对于中国在现在的2020年之间实现7%的增长率是有信心的,这将会帮助中国在它的目标预期内实现小康社会,AIIB这个银行的设立显示了中国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而且中方宣布将会遵守最高的环境规则和标准,这是很强的软实力。

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部长KIM发言时提到,首先,亚洲要再平衡就应该要减少分歧进行建设性的关系建设,而不是加大紧张局势,美日新的防务协定应该更透明,贡献于这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第二,两个国家都应该要率先与这个地区的国家加强互信,在亚太很多人都提出我们缺少多边的合作机制来有效的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冲突,所以我们应该要确保像东亚峰会和东盟地区论坛这样的地区机制发挥其作用。第三,美国和中国应该加强双边对话的渠道,并且在彼此的国家加强公共外交。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查培新说,这次世界论坛的主题就是同舟共济,理解、协商、合作,今天上午李源潮副主席的演讲,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就是要树立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我认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我们一定要摒弃冷战思维,大家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来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每个人都做出贡献,我相信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前景将更加美好。

巴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CARVALHO LYRIO表示,很荣幸是唯一一个非亚太国家的代表,来参加今天的论坛,这可能是个优势,有可能是个弱势,因为我来参会,我受到邀请,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亚太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亚太的国家,现在亚太的经济地位就决定了亚太的安全和稳定,影响会超越这个地区。亚太的安全是个全球问题,但是在亚太要建设稳定和和平,这些决定是由亚太国家自己去做的,没有什么别的国家可能给他们一个神奇的解决办法。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从别的国家经验中去学习。

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韩磊发言时提到,所谓的地区权力的再分配,有些人想要围堵中国的崛起,有些人谈到要容纳中国的崛起,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自然的发生,不是说有一天醒过来就要去容纳中国,这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也不可能去围堵中国的崛起或者是用一种对抗性的政策,我觉得在中国大概也不会接受或者赞赏这样的政策,整个地区都不会赞赏这样的政策,我觉得美国的决策者要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3组:南亚安全问题及合作

在第3组小组讨论,在南亚安全问题及合作分会场,原中联部副部长艾平、孟加拉前外交部部长CHOWDHVRY、巴基斯坦学者KHOKHAR、印度外交家SARAN发表演讲。

原中联部副部长艾平表示,大家都在讲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中国是世界变化当中重要的因素,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努力,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然这种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内容是符合后发国家,或者叫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些普遍规律。如果能够把这些普遍的规律用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讲清楚,促使他们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这种交往就可以用很少的投入成本实现很大的价值。

孟加拉前外交部部长CHOWDHVRY发言时说,现在中国的领导班子一定会带领中国介入到下一个阶段。有些人他们觉得现在我们这样和谐的状态,有一些人也会有一些担忧。例如说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发挥着非常和谐的作用,这样的一个作用必须被世界其他地区所接受,所以中国发展是必然的过程。

巴基斯坦学者KHOKHAR提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是我们巴基斯坦的朋友,现在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我们希望中国能够获得成功,因为中国是我们巴基斯坦的朋友。刚提到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热烈欢迎一带一路,我们认为这是对于我们未来发展,不仅仅是亚洲中部,包括南亚,对我们来说都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过去131415世纪时丝绸之路对我们发展非常重要,当时辉煌时代丝绸之路给沿线国家很多发展的机会。

印度外交家SARAN表示,中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我们也应该考虑与他之间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如果考虑到这些背景,我们应该可以探索出加强区域合作的道路和方式。

4组: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在第4组小组讨论国际网络安全合作分会场,欧盟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SOLANA、第29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ROUGHEAD、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理事长KORTUNOV、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分别发言。

欧盟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SOLANA提到,我们在管理的时候不能采取分割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风险。因为现在在全球秩序下,往往出现了一种孤岛现象,使得网络空间出现了割据状态。这对于全球商贸来说也是件坏事,比如说如果一家企业想在中国做生意,希望这个环境是开放的,让各国之间的网络环境如何能够兼容、协调、遵循同样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状,也是我们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9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ROUGHEAD发言时强调,在最近一次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上,杨国委曾经讲到坚定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让我们来共同地推动保护好我们的网络空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尽管当前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在政治理解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分歧和问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由易至难,从最基本的共识开始。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理事长KORTUNOV表示,关于互联网的管理,我们关于一些综合的,还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协议可能现在很难短时间达到。有一些比较僵化的改变的过程可能很难,关于互联网的管理,必须要建立好一些好的机制解决问题,管理网络。有一些互联网上兼容的一些机制更加的灵活、更加民主、更加包容,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那么就可以加速我们在互联网网络方面的进展。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希雨提到,对于网络空间来说,我们是否应当禁止网络空间的军事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生产、交通、消费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更高效,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各方面的脆弱性也以同样的速度激增,越高效越便捷,我们就越脆弱。所以我说我们需要重新地思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带来的过去的教训,还有地雷的使用以及其他武器的使用,在网络空间我们要建立规则,要预防这些糟糕的现象发生,教训是我们需要汲取的。然后我们再讨论网络安全问题。

5组:合作小组:中日关系与东亚秩序

在第5组小组讨论,合作小组:中日关系与东亚秩序中,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东京财团研究员小原凡思、清华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刘江永分别发言。

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提到,为什么中日之间互不互利的经贸关系像刚才所说的那样,没有能够阻止这一趋势的发展?首先,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面对苏联扩张这个压力这样一个共同威胁消失了。第二,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标志着美国建立独霸世界格局的企图终结,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借助盟国力量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第三个变化是中国的迅速崛起,但是中国无意也没有力量取代美国主导亚太事务,因此本地区以及世界将进入一个无霸主的世界。关键是要回到四个历史文件所确定的原点,为此必须要正确认识亚太秩序的调整,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确立中日两国互为合作伙伴,在这个基础上处理历史认识和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

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表示,王毅部长曾经提到过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说中美之间的战略互心非常重要,那么中国和日本之间就对方是怎么看自己的有一个坦率的交流,不光是信息的交流,同时把彼此的心里想法传递给对方,我觉得这两点非常重要。所以我由衷的欢迎中国人到日本去理由,究竟日本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希望中国人能够实际去到日本了解,我们并不是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发展。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说,谈东亚秩序的问题。我觉得目前东亚的问题我们看到好多好多问题,每天报纸都在报道,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形势变了可是我们的秩序没变。中日之间首先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才能够谈得上构建战略互信。过去我们1972年建交以后中国是一个比较贫弱的国家,那个时候我们主要是跟日本之间民间交流、经济交流很频繁。但是现在中国确实强大了,日本看中国的眼光变了,心里状态也变了,但是我们中国人是不是自己也变了呢?恐怕也变了,接触日本的时候我们的心境也变了。

东京财团研究员小原凡思表示,关于安保法制、安保政策这一块其实跟历史认识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说把两这个混为一谈的话,日本人可能要反驳或者说他们无法理解。日本现在试图修改这个安保法制,并不是把中国当作敌人。我一开始就说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们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来试图调整我们相应的法制。其实我认为应该早就开始安保法制方面的讨论,那么为什么没有实现呢?是因为日本国内形势的一个限制,这个也不是因为中日关系的问题。

清华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刘江永发言时提到,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东亚秩序,首先,我认为这两者有直接的关联,就是战后的东亚或者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秩序中日两国理解是不一样的。日本出现很多爱好和平的人民上街,他们的确有危机感,如果安倍在政治右倾化这个浪潮中继续往前走,政治右倾化从政界波及到媒体、波及到安全保障、波及到对外关系,老百姓会觉得明年修宪是板上钉钉,年轻未来不上战争就违法、就不行,所以最后牺牲的是现在九零后、零零后,甚至还有以后的日本人,所以他们就上街了。这些跟陈大使讲到的安倍内阁他的政治诉求讲的使命感是完全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中日关系充满信心。

6组:国际反恐合作

在第6组小组讨论国际反恐合作中,阿联酋文化发展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Nasr M. Arif、哈萨克斯坦世界经济研究所AKIMBEKOV、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AKINTERINWA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研究中心的主任梅建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GEWIRTZ分别发言,会议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主持。

哈萨克斯坦世界经济研究所AKIMBEKOV表示,反恐形势在目前而言十分严峻,在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托尼斯法国和其他地区的恐怖袭击对无辜人民来说是非常惨痛的,在我们的国家恐怖主义是一个很重大的挑战和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了解伊斯兰世界,而且他们内部也有很多的宣传,很容易蛊惑人心。除非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安全合作,否则就很难阻挡这种恐怖势力的蔓延。

阿联酋文化发展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Nasr M. Arif表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许多穆斯林年轻人丧失了自己的身份,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我们国家的一些部分西方化,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在新的时代下自己的一个身份,他们很困惑。国际政治当中伦理的缺失,尤其是指巴以关系和阿拉伯世界中被不公平对待的这些人群。第三是中东悬而未决的一些问题,只有进行极端化。如何来应对这种极端化的趋势?首先是要推进政治开放,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年轻人改善社会经济环境。还有解决贫困问题,像埃及、叙利亚这样的国家,大部分的年轻人都生活在联合国所定义的贫困线之下。接下来就是解决失业问题,很多年轻人因为没有工作就失去了希望,消灭政治腐败,由于政治腐败年轻人觉得依赖政府是没有出路的。最后一点是进行教育改革。

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AKINTERINWA教授提到,我不认为恐怖主义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什么呢?是因为有三个层面的矛盾,主要大国才是政治变动的幕后原因,比如在欧盟内部的一些政治斗争以及霸权主义,可能现在美国在全球是一个领导地位,但是欧盟也在作为,美国不应该是绝对的领导者,所以如果跟随美国,他们跟随的就是霸权主义,欧盟和美国之间的政务分歧就分裂了非洲。非常高兴今天王毅部长在午餐会上说要大力推动中日关系,他不是说中国人要变成原来的那样一个强国,现在在中日之间有利益冲突,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也有,美国人很难接受中国人已经强大起来,实际上中国人和美国进行竞争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所以在大国之间这种摩擦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研究中心的主任梅建明发言时说,第一点,世界各国应该总结过去十多年,至少是十多年,如果追溯的话可以追溯更多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911事件十多年反恐斗争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的事件。第二点,加强反恐国际合作不仅应当建立政府间反恐合作的平台,也应当推动和鼓励民进交流。第三点,各国在采取反恐强力措施的同时,应当采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明对话等多种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的方案。第四,反恐国际合作应当实行全面防范与重点打击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反恐国际合作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体制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反恐怖国际合作的体制与机制。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GEWIRTZ强调,恐怖主义是一个国际现象,因此国际合作至关重要,这在许多地方都在发生,比如人们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资金从一个国家流入另一个国家,武器穿越国境等等等等,所以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恐怖主义的蔓延非常严重,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解决之道,各国都非常热切地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同舟共济的,走在一条道路上。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合作。

7组:合作小组:阿富汗未来稳定与发展的国际合作

在第7组小组讨论阿富汗未来稳定与发展的国际合作中,前美国驻阿富汗担任大使KHAN、巴基斯坦战略研究院主任PRASAD、印度政府新德里咨询机构的研究员EIKENBERRY、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史志钦、阿富汗咨询机构成员主席AHMADI分别发言。

阿富汗咨询机构成员主席AHMADI表示,作为一个阿富汗人我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就是我应该给你们非常乐观的前景,但是我看到现在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和这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我很难给大家一个非常乐观的前景,我们有什么可以做的?北约正在撤军,我们看到其实是有一个真正的机会让阿富汗人民和周边地区的人民能够合作起来进行反恐,进行共同面对阿富汗面临的种种的威胁和挑战,所以我觉得像今天的这种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国际合作和地区合作。

印度政府新德里咨询机构的研究员EIKENBERRY提到,第一点我们看到这个地区出现了一些剧烈的变化。第二个观点正在进行的政治转型,现在有各个派别在参与这个进程,现在可能缺乏有关的激励措施,来让联合政府来放弃他们的主导地位。第三个安全转型,阿富汗的国际部队今年人数是急剧下降他们把更多前线战斗任务转移给了阿富汗国内的军队。国际和地区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共识,在提供援助的时候不能干涉他们的内政,同时我们必须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实现政治和经济和解建立有关的机制,让当地的人们能够利用开发自己重要的资源,在重要的关口进行和南亚的贸易关系。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我想当地会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前美国驻阿富汗担任大使KHAN发言时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关系就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必须要被加强,当然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双方的安全和合作都应该进一步的进行加强。那么两国的领导也要逐渐的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有很多时候这两个国家关系互相纠结很难分清的,因为无论在巴基斯坦发生什么事情,在阿富汗也有所反映,那么阿富汗发生了什么事情,巴基斯坦也会有所反映,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就像兄弟一样的,必须要进行合作的关系。我认为两国之间关系必须进一步合作和加强。

巴基斯坦战略研究院主任PRASAD说,我想阿富汗国内有巨大的力量来实现自己顺利的安全转型,除了安全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贸方面。些类似的经贸合作对当地的经贸合作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史志钦强调,中国一直是阿富汗的邻居和朋友,所以阿富汗的和平和安全和我们中国特别是西部的开发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当然也关系到中国在阿富汗的投资,今年是中国和阿富汗建立外交关系的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和阿富汗的友谊年,在1月的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新当选的阿富汗总统进行了祝贺。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非常注意不要直接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也没有在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之间进行和解的媒介角色。现在中国外交变得更加积极,希望在这个区域能够承担起更加积极的角色和作用。

8组:大国安全合作机制

628日上午的第8组小组讨论大国安全合作机制中,EIKENBERRY教授、印度前外长SARAN、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陆忠伟、巴西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司长Mauricio Carvalho Lyrio分别发言。

EIKENBERRY教授表示,合作的安全机制应当在大国之间建立起来,来确保国际的安全稳定,首先我们要记住我们面对着两大问题和两大挑战;第一是现存的安全机制在过去数十年非常的有用,但是现在变得不足够了,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来反映国际力量的转移和变化。虽然他们是在过去数十年前建立起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还面对着非传统的安全挑战。作为结论,第一,我们需要建立安全的机制,使大国之间的对话变得机智化,特别是在亚洲。第二,是网络安全的挑战必须得到应对,也包括相应的恐怖主义的扩散,以及情报的活动,网络的泄密,以及个人自由受到影响等等,这些在网络空间变得非常的清晰,这也有可能会造成大国之间的矛盾。第三,就是核武器必须要减少美俄之间关于核武器的谈判现在陷入僵局。第四,更广泛意义上来说,我们考虑到大国之间或者大国自己对全球不安全的分析,这是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是存在传统和非传统的威胁的,影响着世界上不同的地区。

印度前外长SARAN提到,我们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机制,不幸的是这个机制我们还没有。我们看到有些游戏原则在过去是有效的,而今天有一些国家却反对这些游戏原则。因此我们必须要研究一下如何应对目前的形势。保持包容与合理性之间的平衡。从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建立有效的机制。

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陆忠伟发言时强调,重视各国提升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中美安全领域合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消解中美邻安全的困境。最近中美签署了陆军安全合作战略文件,我认为大国之间要有管控危机的避雷针,大国之间的摩擦难免,除非一方完全趋同另一方,美日的关系很自然,不在于回避,而是解决和管控。中日双边关系里都在陆续建立这种管控机制,是非常科学的。

CARVALHOLYRIO教授提到,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维护世界的稳定,一个最理想的模式或者是我们应该有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准则和多边机制来维持多极化世界的格局。我们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合法的、多边机制,正如刚才外面所说的要在有效性和合法性中找到平衡。否则的话我们无法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机制。

9组:国际海洋安全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9组小组讨论“国际海洋安全合作”上,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CARR、韩国国防大学教授HWANG、日本驻华大使MIYAMOTO、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参会并发言。

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CARR表示,管理好争端,亚洲人民可以进一步的实现亚洲世纪的繁荣,而不受到偶然性冲突的影响,我们都想这种偶尔的冲突不要再演变为大型的战争,我们需要更好地管理好争端,我们需要更好地解决这些争端的技术措施。亚洲和平研究中心可以提供一个新的和平的构架,澳大利亚和地区的伙伴国应该多参与地区的论坛,在论坛上跟中国谈一谈他们的南海这个岛礁争端的计划,我们应该警告中国,不能有安全识别区。澳大利亚必须是保持中立,尤其是在东海问题上,在东海问题上我们应该劝日本和美国,我们希望和平地处理这些争端,不要采取单边行动,澳大利亚将继续保持中立,增加我们的影响力,对美国、日本、中国增加我们的影响力,我们要采取中立的态度,而不是选边站队,这是澳大利亚人所希望看到的。

韩国国防大学教授HWANG提到,我在这里想说的,韩国、中国和日本,必须要建立一个互信机制,以免在中国东海地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在这样的协议当中,包括这样的内容,任何一方军队的飞机在经过相关领域的时候,都必须要先进行联络,而通报自己的路径,中国和韩国之间也非常成功地达成协议,在共享的海域当中进行资源开发,两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渔业委员会,共同建议如何保护和治理渔业资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也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可能会放弃他一贯采取的这种自然延迟的措施。

日本驻华大使MIYAMOTO说,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实现共同利益的或者说找到共同利益这样的一个路径,然后通过共同的利益来加强合作。如果我们不能进行合作的话,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想清楚了,我们就会采取一些共同的行动,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解决这个问题两个办法,一个是加强合作,一个就是加强《国际法》。

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韩旭东强调,不管中国军人也好还是广大老百姓也好,对日本在未来的军事活动走向是非常担心的,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们担心日本目前的军事走向和德国在一战之后的军事走向具有相似之处,德国在一战结束之后,在军事上,在欧洲地区所采取的一系列军事动作,没有得到地区国家的遏制,并且还受到了英、法等一些国家的随境。我们认为日本在东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海上安全,这个问题应该给予亚太地区国家和人民,给予适当的解释。

10组:欧洲冲突及安全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10组小组讨论“欧洲冲突及安全合作”上,全球经济以及地缘政治中心主席SOLANA、中国国际问题交流研究所副所长梅兆荣、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Paul Gewirtz、莫斯科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KASHIN参会并发言。

全球经济以及地缘政治中心主席SOLANA认为,现在我们要面临的是怎么样解决冲突问题。有一个可以解决,或者正在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和欧盟地理上离得比较近的地区是我们第一部分要做工作,突尼斯我们也帮助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两三天以前我们看到也发生了爆炸事件,有很多人受伤,突尼斯这个国家仍然是受到了阿拉伯之春的影响,但是也是走过了这种影响。在突尼斯这个过程是可能实现稳定的。在突尼斯内部也成立两党联合的政府,但也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不希望突尼斯能够形势稳定下来,但是我们必须要避免这一点。有一些极端的组织希望让突尼斯成为失败的国家,但是我们必须要避免这一点。

中国国际问题交流研究所副所长梅兆荣表示,乌克兰地缘政治上所处敏感的地位,和不同地区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个国家理应该在东西方之间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应该成为一方反对另一方的桥头堡。考虑到欧盟相邻的地理特点,以及双方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的需要,现在这样欧盟之间关系交恶下去,不符合欧洲长远的战略定位,当然也不是俄罗斯所需要的。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需要战略远见和敢于担当,这是当前欧洲政治学家需要考虑的当务之急。对于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我个人有一些想法,但是我想听听欧洲朋友、俄罗斯朋友和美国朋友发言,因为他们是当事者,中国政府多次劝和提出一些想法但是谁也不听,我们和俄罗斯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欧盟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和乌克兰也保持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但是我们不是直接的参与方,我们很难提出意见。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Paul Gewirtz提到,在历史上来说俄罗斯有很多人希望俄罗斯被看做是欧洲国家,在冷战之后还有一些有远见的人士想象把俄罗斯转化成为真正的欧洲国家,甚至成为北约的成员。但是这种期待明显不是现在的现实,现在的现实是俄罗斯有一部分是跟欧洲关联的,它并不完全割裂欧洲,但是也不完全属于欧洲。他希望能够保留成重要的国家,占有欧亚大陆重要的位置。并且保留亚洲和欧洲双重的身份,最重要的是保留最重要俄罗斯的身份,并不是欧洲,也不是亚洲,而是俄罗斯独特的身份。

莫斯科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KASHIN说,现在在俄罗斯、欧洲和美国之间的互信已经受到了毁灭,机制无法运行,现在需要新的欧亚安全机制来满足一些非欧盟成员,前苏联成员的安全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冻结这种冲突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其他前苏联成员当中建立预防危机再次发生的机制,所以工作还很多。我们现在才开始做这个工作,情况并不乐观,如果处理不当乌克兰危机还会持续多年。

11组:中东冲突及安全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11组小组讨论“中东冲突及安全合作”中,叙利亚驻华大使MOUSTAPHA、吴思科、巴基斯坦 Khokhar、阿盟参赞AL-Shafee出席并发言。

Khokhar表示,巴基斯坦和沙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事实上沙特曾经跟我们提到过对于野蛮问题,巴基斯坦是否要参与干预,当然这并不是代表政府的一个观点了,也门问题其实也是非常复杂的,沙特已经对此进行了干预。而且我个人也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巴基斯坦一直不会轻易地涉及阿拉伯国家的事务。而且我们认为沙特对于也门以及伊朗的问题的干预其实也都是对这个地区的局势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我们自身其实并不是特别愿意希望干预过多。这是出于我们自身的利益的考虑,但我们相信沙特对于这些国家的干预是对于这个地区的局势和利益都有着重大影响的。

吴思科说,确实中东有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文明这方面的独特的特点。因此,它的安全、稳定对于全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也是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文化、民主,包括这个地区资源的元素,使得这个地区一直是各种利益的交汇处,也是一些热点、焦点最多的地方。我觉得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也要从根本上的问题解决,也就是外部的因素来讲,就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就是不干涉别国内政,相信一个国家的人民有能力、有智慧来选择自己适合的道路最有发言权,我觉得这一点上大家应该有共识。

AL-SHAFEE发言时提到,我们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承认问题,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人或者是同事一直否认我们这个地区存在问题,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态度。如何能够更好地处理伊朗的影响?如何能够更好地处理在中东地区伊斯兰革命的问题?如何能够处理好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在座各位能够深入地了解。而那些想要控制什叶派的武装分子、极端主义,事实上他们虽然声称如此,事实上他们是不分教派,格杀勿论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考虑这些。

叙利亚驻华大使MOUSTAPHA说,我们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承认问题,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人或者是同事一直否认我们这个地区存在问题,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态度。如何能够更好地处理伊朗的影响?如何能够更好地处理在中东地区伊斯兰革命的问题?如何能够处理好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在座各位能够深入地了解。而那些想要控制什叶派的武装分子、极端主义,事实上他们虽然声称如此,事实上他们是不分教派,格杀勿论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考虑这些。

12组:地区冲突与安全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12组小组讨论地区冲突与安全合作中,中国李君如、日本小原凡司、俄方Sergey Utkin、印尼Wanandi、韩国金星焕参会并发言。

李君如发言包括四点主要内容,第一点,当前地区冲突呈现上升趋势,令人担忧。第二点,地区冲突上升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点,南海不应该成为新的地区冲突区域。第四点,化解地区冲突的出路。化解地区冲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在今天的形势下,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需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更好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韩国金星焕表示,自由贸易和商业会使各国相互依存,这样就降低了冲突的可能性,我认为地区冲突可以通过市场和国际压力来避免。中国对于美国的一些政策有误解,比如说认为美国在遏制中国的崛起,但是就中国的军费和划分范围问题美国也有很多的误解,所以我想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国家一定要进行对话。

印尼Wanandi发言时提到,我并不担心明天就会有冲突,但是这些局势确实比较紧张,可能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紧密关注,因为一战的教训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要想当然。如果有任何的误解,即便是最小的误解,我们也要加以重视,否则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单靠东盟本身的努力是办不到的,中国应该支持这个主意,我想陆克文在这方面也做了调研,习主席也提到将东亚峰会成为一个亚洲共同体,这也带来这种可能,因为中国是支持这个观点的。那美国呢?他们也在寻找,他们可能也觉得这有可能,所以如果能坐下来谈一下,是有这个可能将这个论坛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本地区的政治安全平台。

日本东京财团小原凡司说,由于每个国家的国家利益调整都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我也知道有一些条款对于某些国家来说不太公平,而且我也很理解发展中国家需要改变一下国际规则,包括国际贸易方面的规则,但是我们不能用武力来改变国际规则、国际准则,或者不能通过侵略性的行为来改变,我们担心有的人通过侵略性的行为方式来改变国际规则或准则。

俄罗斯的Sergey Utkin表示,多边的机构它要想有效的话,必须要确保这些地区的相关方面准备好利用这些多边机制。另外,国际法和主权国家的国内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国际法有的时候建立起一些限制,但是这些有可能不一定在一些法庭上得到证实,不一定承认这样的一些限制,所以在落实这些法律的时候可能就没有权威。

13组:中亚安全问题及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13组小组讨论“中亚安全问题及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SULTANBAEV、俄罗斯关系委员会KARAGANOV、哈萨克斯坦前外交部副部长SATTOROV、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参会并发言。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SULTANBAEV表示,上合组织致力于巩固合作,建立共同的不可分隔的安全地带,进一步提高我们合作的有效性,加强推动各国际组织论坛以及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的应对威胁和挑战。我相信,我们今天的讨论一定会进一步有利于推动我们完成上合组织所面临的各项任务。

俄罗斯关系委员会KARAGANOV提到,俄罗斯是欧亚的国家,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合作,比如欧亚安全、欧亚合作,我们要把很多老的问题解决,制定一些新的合作的规则。欧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欧亚的市场,我们也可能在新的条件的基础上,新的原则的基础上进入欧盟,现在正在研究,包括工作组的框架内研究一些,我是成员,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包括高级别小组,就是欧洲安全,欧安组织内部有这样的一个小组。欧安组织,可能部分的进行改革,对现在这个改革有些决定,应该是在欧亚全体国家参与下做出的决定。我们现在正在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开始对话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之间进行合作,我们认为现在的合作水平非常低,我们应该推动大欧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利用现在的基础,合作的潜力,包括上合组织的潜力,我认为下一次我们在论坛上再次见面,我估计我们会有这样的机会。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还是比较乐观的看待我们未来欧亚的合作前景。

哈萨克斯坦前外交部副部长SATTOROV,认为相关的中亚的一些国家的机构,需要采取下列的措施:首先,确定极端主义宗教思想和普通的宗教习惯划分出界限,不能够反对伊斯兰而和极端思想分开,我认为要维护建一些清真寺,清真学校,维护一些仕途的人士,这并不是社会极端,或者宗教极端的一个特征。第二、制定相关的国家政策,区别于宗教政策,使宗教符合法律。第三、举行一些宗教方面的教育的活动,能够推动一些正常的宗教的教育的发展,防止宗教思想的蔓延。第四、考虑到这一点,考虑到极端思想的蔓延,主要是在青年人中,所以应该在学校中,在一些教育场所中要进行一些伊斯兰等相关的基础教育,这才能够复兴宗教,这样才能够应对极端主义。第五、应该要定期同宗教的、社团的一些人展开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强调,中亚地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个比较大的区域能够保持安全、稳定状态,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大家合作起来,才能解决极端恐怖主义蔓延的问题。

14组:东南亚冲突及安全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14组小组讨论“东南亚冲突及安全合作”中,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RAHARDJO大使,马来西亚前总理署部长KOH,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DESKER大使,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的主席NORODO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阮宗泽参会并发言。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RAHARDJO表示,东盟是地区和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贡献者,而且对于地区的经济活力的增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回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东盟今后如何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东盟将会继续作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推进器,东盟会继续尽最大的努力来应对地区和全球面临的各项挑战。我就大概先简单进到这里,我相信其他的同事可能会更多地来介绍东南亚地区面临的各项挑战。

马来西亚前总理署部长KOH提到,双边多边都可以展开对话,有很多的途径展开对话,展开谈判来解决争议。但是还有一个领域需要努力,我们现在努力得还不够,那就是跨边境的合作,比如三角、四边甚至八边的合作,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心里还有印尼、马来西亚、太平天国,还有所谓的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组成的一个四角关系,当然还有大湄公河次区域这样的,这也包括中国在内,这些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展开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安全以及繁荣。事实上还有一些次区域的聚居区,事实上就是为了要推动中国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些都是次区域,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聚居区,来践行丝绸之路的精神。这和东盟的共同体也是密切相关的,今年是建立东盟共同体的一年,要建立经济共同体,马来西亚很荣幸成为今年的主席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DESKER大使说,作为学者和一个智库的代表,我也想谈一谈东盟面临的挑战,也就是东盟的目标和他的能力之间有一种不匹配的关系,东盟的政府主要目标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加强对政权的控制,但是推动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这样的一个目标要在201512月之前实现。现在中国正在崛起,它在亚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所以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会出现一种冲突的情况,随着中国的海上力量的加强,海军力量的加强,中国是东南亚国家主要的贸易国,而且中国正在快速的崛起成为东南亚国家投资以及旅游和商业的合作伙伴。中国现在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这样一个战略也有助于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共同繁荣,推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的主席NORODOM表示,我们要和平地解决争议,通过协商一致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共识,这是东盟一些核心原则的基石。现在有很多双边的争议,比如柬埔寨和泰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导致在2010年以及2011年有一些武装冲突触犯了国际法,东盟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对话来解决这些争议,谢谢马来西亚等盟友成为我们之间的斡旋者,所以我们现在有这个权利诉诸国际法庭,我们也赢得了裁决。我们必须要有共同的东南亚的安全认同感,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多样性、社会和谐,也必须要促进区域的合作一体化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阮宗泽发言时强调,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也把2014年开始的十年确立为中国东盟关系的钻石十年,当然中国一直把东盟视为外交关系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和东盟也致力于打造双边关系的钻石十年。而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实现也建立在东盟和三个东亚国家合作的基础之上。对于东盟来说,它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主导性,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在加强东盟的主导地位分析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是第一个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域外国家,中国是第一个同东盟建立自贸区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打造自贸区升级版的国家。中国也是第一个和东盟签订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国家,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为加强东盟的主导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为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组:合作小组:中美安全合作

628日上午的第15组小组讨论“合作小组:中美安全合作”中,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布什总统任期国家安全顾问HADLEY、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委员陈小工、美国前海军部长ROUGHEAD、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李彬分别发言。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认为,中美关系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虽然两国经济合作和相互依存在不断加深,因此我们常问我们自己,我们关系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尤其在安全领域。我们现在有过多的正是的对话渠道,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私下小范围的磋商来实现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交流,来探讨两国关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之后给两国领导层提出很好的建议。

布什总统任期国家安全顾问HADLEY表示,接下来10年的挑战要很好管控我们的地缘竞争,从而确保它们不会干扰我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当中创造繁荣,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确保地缘矛盾不会破坏我们的地缘经济合作呢?首先在地缘领域方面中美应当共同合作,让世界能够欢迎而不是恐惧中国的崛起。就美国而言这意味着我们要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和代表权,让中国能够获得与其经济力量相匹配的权利。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委员陈小工说,在亚太地区以美国为核心的军事同盟和准军事同盟体系,地区内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体系内,一类是在体系外。这是结构问题。美国在亚太地区结构同盟体系和准军事同盟体系形成于冷战时期,至今有着明显针对中国的成分,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加深中美两国战略互疑妨碍中美安全合作的突出问题。

美国前海军部长ROUGHEAD发言时表示,可以就国防战略、国防观也就是中国国防白皮书所提到的摒弃陆地主导海洋的旧观念的想法进行讨论,看如何能把它变成是可操作的。当然我们希望中方更加增强军事的透明度,当然我们两国最近也推进了一些倡议,包括“一带一路”还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有TPP,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合作来把这些倡议结合在一起,纳入一个有利于这个地区繁荣的机制网络,避免摩擦和互疑。所以我想经济这条腿是很重要的。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李彬强调,首先我想谈得是核透明的问题,我个人非常赞同核透明,但是我觉得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我们并没有共识,美国政府当中有一些人也在推动我们加强透明度增加对话,但是政府当中还有一些人则是相反,我们每次组织核对话的时候,一些中方参会者总是没有办法获得他们的签证。比如说最近我们在西雅图有一个会议,而中国的一个非常高层核专家就没有办法参与这一会议没有办法获得签证这中事情非常常见,而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重启核实验室对话。所以我们也希望美国能够进行讨论来就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达成共识。在中国我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关于核政策这一方面年轻解放军的专家,所以这就是一个问题了。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我在这里也想承诺我们非常愿意培训关于军事透明度方面的这种解放军年轻的专家,从而推动我们两国之间的核透明。

16组:东北亚冲突与安全合作

628日下午的第16组小组讨论“东北亚冲突及安全合作”上,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Hadley、韩国国防改革咨询委员会的主席黄炳茂、日本基金会的总裁AKIYAMA、俄罗斯国家研究大学高级商学院和国际经济外交学系的主任KARAGANOV、中国军事科学委员会的秘书长陈学惠将军参会并发言。

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Hadley认为,从长期来说,朝鲜的政权是不稳定的,朝鲜政治的变化很微小,而且情况变的越来越糟糕,朝鲜政权依赖强势的安全做法来保持它对国家的控制,而与此同时,朝鲜国内的情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有有关的国家都应当有积极性,现在开始合作,提高朝鲜人民人权的状况,使得他们免于遭受灾难,研究新的政策,促使朝鲜彻底消除其核武器,毁灭核设施,停止它的弹道导弹的计划,国家之前还需要共同的合作来尽可能的发展出共同的一些军事和情报方面的设施,来防止朝鲜对我们构成的核威胁。如果国家之间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朝鲜有关的行为就会造成不稳定性,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另外一方面,如果这些防御性的行动能够共同的做出,也可以有助于改善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采取行动确保朝鲜不会扩散它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有关的材料。

韩国国防改革咨询委员会的主席黄炳茂说,这个问题是涉及到东北亚的地缘政治问题的,而且也很大程度上是关乎于朝鲜无核化的,现在很多时候中美之间的关系,其中即有合作也有竞争的成分,在东北亚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美之间究竟是合作还是成为对手,中国最近推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扩大中国与欧洲、非洲的互联互通。这个概念有一些安全方面的层面,或者说对安全方面是有影响的。习主席最近访问韩国,这一访问具有战略意义,这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美国同中国之间对抗或者合作,以及日中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前景将会使韩国有更多的回旋空间,实现自己国家的政策,而不是迫使韩国必须要在两边选对站。韩国正在努力在促进地区和平和稳定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日本东京的基金会总裁AKIYAMA提到,关于推动日本关于和平和安全的立法是为了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冲突,这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允许采取集体防御自卫权,同时扩大日本在国际和平安全合作中的作用。第二这个立法也将使得日本能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其他的国际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也将会使得日本能够给外国的武装军队提供必要的支持。目标是为了震慑地区的威胁,同时加强美日之间的连盟,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做出贡献,同时回应国际社会的期望,AKIYAMA相信新的日本的安全政策将会有助于解决地区的冲突,包括朝鲜半岛的问题,以及在东海的领土争议问题。中日也在努力的建立良好的有效的平台来解决棘手的问题。

俄罗斯国家研究大学高级商学院和国际经济外交学系的主任KARAGANOV说,许多国家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要解决并不容易,因为它涵盖了历史上造成的问题,像日本和中国之间,韩国和日本之间,以及中国越南之间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都是历史留下的包袱。如果现在的政治和学术框架无法使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国家就应该将它进行调整和扩展。比如说可以建立一个大的欧亚共同体,为找到政治和学术的解决方案扫平道路。中方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建议,而俄罗斯将欧亚经济同盟同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相结合,这是大家所没有想到的。两国将此变成了共同努力的方向,必须要共同的努力实现持久的和平。

中国军事科学委员会的秘书长陈学惠将军认为,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从全局来讲,主要是负面清单管理,把这个问题作为考虑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与这个问题相联系考虑无核,无核问题上所有国家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两国之间肯定是要合作的,但是无核这个问题也不是合作的唯一基点。陈学惠将军认为军事行动的合作是最检验合作缜密度的,中俄军事上互信是这种军事合作是给地区提供了一个稳定之茅,是军事之茅,同时还起到了示范作用。中俄展开的新型军事合作,符合军事合作的本质。中俄军事合作起到了明显的力量互补的作用,在东北亚地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普遍的安全机制的情况下,中俄密切的军事合作有利于地区的力量平衡。反过来说,有利于纠正本地区力量的失衡,因此,它是增加了本地区力量的稳定性,均衡性,对地区做出了稳定的贡献。

17组: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

628日下午的第17组小组讨论“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上,马来西亚的前总理署部长KohTsu Koon,印尼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副主席WANANDI,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的创始人、主席Norodom Sirivudh,国防大学少将朱成虎参会并发言。

马来西亚的前总理署部长KohTsu Koon说,在东南亚,马来亚包括印度尼西亚,尽管有一个时期出现所谓的共产主义叛乱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这些东南亚岛国对于中国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比较正面的。从马来西亚的角度来看,马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中国政治和学术界的领袖需要宗教对于东南亚的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中方也需要让马方多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思维、习惯,孔子学院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现在主要是教授中文,KohTsu Koon觉得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加它的功能,来用当地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这样的话,它的受众会更大。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的理解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印尼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副主席WANANDI说,在90年的时候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这种进步是缓慢进行的,逐渐的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以及理解,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因为双边关系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才逐渐建立起来的,一些伙伴之间进行了定期地沟通与对话,关于南海展开合作,WANANDI认为这会影响到未来,影响到双边关系的未来,如果双方能够顺利的沟通和合作,就南海问题展开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双边关系的未来。在中国还有东盟两边都想认认真真的找到切实的解决方案,展开合作,事实上,合作有三个层面,在南海方面,一个就是政府层面,要建立一种地区的在南海的秩序,来实现和平以及合作,这是两方的宗旨和目标。第二点,在环保和搜救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第三个层面就是智库。中印两方不能就所有方面达成共识,但是还是有这个可能性,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走,有很多的方式,双边在官方层面都认为应该推动这一进程,因为现在压力和紧张态势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真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要让大家觉得双方对这些事情什么都不做。

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的创始人、主席NORODOM提到关于和中国的合作,在中国和东盟安全合作方面,需要建立起机制,而且也需要更好的了解中国,中国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它的海外利益也在不断的扩张,快速的扩张,而且中国发展的空间还进一步扩大,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美国的学者就说,作为政策制定者,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对于中国这种的国际安全活动方面不断增加的新常态下,如何调整和适应,我们都知道,这种中国国际安全方面投入不断的扩大是一种新的常态。NORODOM在这里也希望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安全合作能够不断的发展,NORODOM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当然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很多的时间,马来西亚即将担任东盟主席国,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是双方,应该中国和东盟,日本和美国不应当介入,应当由东盟和中国为了和平和繁荣以及发展,从这个利益出发来共同的找到解决方案。

国防大学少将朱成虎说,关于安全合作方面,我想有很多的途径可以让双方展开合作,第一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应当合作,以维护和平和稳定,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第二点,在防恐方面也可以合作,我相信中国和东盟的成员国,应当在这方面展开合作。第三点,就是共同的打击毒品的走私,第四点,人口的贩卖尤其是妇女贩卖。另外,在减灾以及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双方也可以展开合作。朱少将认为,我们可以建立一种中心和机制,和联络小组,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联络组,当紧急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这个中心可以起到联系的作用,让双边展开务实合作,解决危机进行沟通,能够以很快的方式做出回应。

18组:防范分离主义的合作

628日下午的第18组小组讨论“防范分离主义的合作”上,印度人民党的负责人SWAMY,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所长马振岗,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的主任KORTUNOV参会并发言。

印度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印度人民党的负责人SWAMY主要谈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分离主义他的根源是什么,分离主义很少有双向赞同的方式,很多时候是通过暴力,或者武力的方式来强迫一个地区,强迫统治一个地区。或者有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宗教因素影响的,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分离主义。第二个问题,是对于本地安全有什么样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会有一些力量帮助他们,比方说互联网会使得这样的行为变得更加的容易,可能会有洗钱的行为,或者说有一些对他们活动有一些经济上的资助,在其他的领域也会有一些非常大的影响,这会影响着本地的稳定。所以,必须要应对这个分离主义的问题。所以国际社会必须合作起来应对分离主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所长马振岗提到分离主义基本上处于这样的情况,必须看到分离主义是贯穿漫长历史进程的一种现实存在,而不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分裂主义是企图破坏国家民族团结的一种政治行为,虽然有这种客观现实,但是总的来看要分开。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分裂主义活动,没有一个不被本国社会、地区、安全国际秩序造成危害,也是对有关国家、地区、世界安全的巨大威胁,应该说这是国际社会面对的一个公害,理应受到共同的打击。分裂主义一般具有国内国际双重特点,所以各国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需要有国际的支持和合作。在国际合作当中,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国家处于本身战略的考虑,或者是意识形态上的,受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打击分裂主义需要国内的努力,也需要国际的合作。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成为各国打击分裂主义活动严峻的挑战,在合作打击分裂主义斗争中,国际社会深化对分裂主义危害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合作,协调行动,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和迫切的事。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的主任KORTUNOV说,分离主义应该说它已经具备了一些很独特的特点。第一个特点,现在人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具有着非常深化的政治、社会、经济的一些变化。第二个特点,现在越来越频繁的一个情况就是恐怖主义,现在他们有一些非常极端的一些行为。另外一点,也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现在的阶段可能是相对危险的阶段,当然这需要新的形式,用新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一点,在当代社会里面,应对恐怖主义部分的成功,不是完全的成功。首先,如果想成功的应对分离主义,如果没有成功将他们孤立出来,如果不能去除滋生他们的土壤,那么分裂主义将会成为长期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二点,一个策略也是许多国家目前一直成功的一个经验,那就是政府需要采取一个,也就是经常说的“积极的偏见”,这意味着国家之间会采取更好的一些少数派的措施,优惠措施,鼓励区域间的人员流动,文化的交流。这样会使分裂主义分子发现他们必须要疲于应对。第三点,话语权的问题。分离主义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事实上如果想要表达分离主义的诉求,他们有更好的解释和说法。这要确保分离主义的说法能够和社会的主流相匹配。最后一点,就是加强国际合作。

19组:非洲安全问题及合作

628日下午的第19组“非洲安全问题及合作”小组讨论中,坦桑尼亚驻华特命全权大使SHIMBO、巴布韦特命全权大使CHIKAWA、津巴布韦南非大使、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大使、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AKINTERINWA出席并发言。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SHIMBO表示,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也是非洲国家缺少稳定的一个根源所在,一些跨国公司来到非洲开发自然资源,却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比如说在北非,像利比亚这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四分五裂导致了全球的关切,大家现在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着各种各样战略的威胁和挑战,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团结一致来给予应对,比如说在索马里和刚果金就是如此。法国、英国和美国也在这方面加紧合作。和平行动也在不断地展开,而且许多大国,包括中国,也都参与了非洲的维和行动。非盟也已经建立了一些机制,尤其是非洲的安全框架机制,这将为该地区带来安全和稳定。这个机制主要体现在和平安全理事会,就是非盟的理事会上。它包括了各国的协调员,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这些都将支持我们在非洲的活动。

津巴布韦驻华特命全权大使CHIKAWA提到,非盟今年是穆加比担任主席,我们有着和平和繁荣的愿景,我们通过这一愿景来推动泛非的梦想。我想要再次感谢这次论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让我有机会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非洲和平和安全局势的看法。当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而安全的局势现在在非洲仍然在不断地演变,我也期待着与各位接下来继续地探讨。

刘贵今大使发言时提到,国际社会就这个地区的问题必须共同合作,他们必须真心实意地全心全意地支持非盟和其他次区域组织,因为这些次区域组织和邻国了解真正的实地的情况,他们也有政治意愿,他们的政治意愿对于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非常重要。

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AKINTERINWA最后发言并指出,美国和他的盟友自称是最有力的防扩散的保障,我不说你错,但是如果的确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信任你呢?因为你其实并不信任我,因为我不是你的盟友。我刚才提到,之前法国和中国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因为大知道存在双重话语的问题。还有像巴基斯坦,它先发展了核能力,他有了核能力以后,他才去签署这个条约。如果中国没有进行仔细研究,现在就不会有像这样这么能够解决和平与安全的问题。昨天王外长说中国有足够能力来捍卫中国人民的权益,如今的国际政治依然是实力说话的政治,如果一件事是符合你的利益的话,你就会同意,反之则不然。

20组:国际安全规范和世界秩序

628日下午的第20组小组讨论“国际安全规范和世界秩序”上,印度大使PRASA、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巴西外交部政策司司长CARVALHO、东京大学法律政治研究生院当代中国政治领域教授高原明生参会并发言。

印度的大使PRASA表示,亚洲和亚洲国家已经表明他们是可以创造一个新的史无前例的模式来进行国内的经济变革,然后把它适用到建立一个安全的架构当中,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这就是需要伟大的领导能力,尤其是那些大国,其他国家也需要展示领导力,同时需要很好的设计,当然也需要外交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发言时说,要实现新兴国家在安全方面的话语权,我们要更多通过新兴国家间的合作作为重要的途径,因为本来我们新兴国家在各个方面就比较弱,如果不团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在这当中一些新兴大国,比如像中国、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等这样一些大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多建设性的作用。

巴西外交部政策司司长CARVALHO提到,有的人认为这是我们不停在说的东西,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我们在南美通过外交来实现地区的和平和安全,我们这个地区是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在这个地区大部分的边界问题都是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的,在这个地区我们没有大的军事基地,最大的两个国家巴西和阿根廷决定不拥有核武器。

东京大学法律政治研究生院当代中国政治领域教授高原明生强调,两国之间的媒体也应该更加承担自己的责任,两国的记者应该共同完成对一些事情进行调查,也就是在媒体报道当中他们互相能够检验彼此所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相。我曾经问一个中国记者,他说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但我自己不会这么做。我们应该更多的宣传在互信机制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我们通过合作和建立互信机制能够更加推动我们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建立起更加好的非传统的安全体制。

22组:合作小组:欧亚安全问题及合作

628日下午的第22组小组讨论“合作小组:欧亚安全问题及合作”上,社会发展国务院欧亚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昌洪、俄罗斯科学院分析中心研究员UTKIN、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专家KASHIN、清华学者吴大辉参会并发言。

俄罗斯科学院分析中心研究员UTKIN表示,整体上来看欧亚大陆安全的话,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一点就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国际法,就是各国所普遍认同和遵循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法。特别是维护地区和各大州安全方面联合国的机构。也希望联合国的机构和地区的一些机构开展良好的合作,比如说上海合作组织、欧安组织,因为这两个组织没有什么矛盾,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国来为这两个组织合作搭建平台,联合国没有经历去解决所有的地区层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欧安组织和上合组织可以在这方面能够补充联合国这方面的缺陷。

社会发展国务院欧亚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昌洪说,地区国家对国际局势和地区发展存在相同相近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基础。地区国家在安全领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这个为各自提供共同的动力。地区国家在安全方面达成了更多的共识,比如说上海精神这为地区安全提供了更雄厚的保障。我们整个论坛昨天李源潮副主席演讲主题关于建命运共同体,在东亚峰会基础上建立东亚共同体或者亚太共同体,提法不一样,但是说得都是一回事。今天上午我们俄罗斯的同行提出来建议进行欧亚安全合作讨论,和开展大欧亚安全可能性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地区国家既有需要也有意愿还能够有决心,必然通过具体的行动取得更多的成果,在未来给我们地区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大家共同繁荣。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专家KASHIN提到,无论如何在中亚国家发生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伸出援手保护自己的盟国,因为俄罗斯是哈萨克斯坦维护安全重要的盟友,俄哈之间有非常长的陆路边界,共同维护这个边界安全只能靠双方的努力。考虑到地区局势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必须靠俄罗斯和中国来加大在危机爆发时候的合作,只有靠这两个大国才能够确实维护地区安全。

清华学者吴大辉说,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最主要的核心国家就是俄罗斯。我们提出丝路经济带战略性倡议,它是向内亚地区,欧亚中心地区推进的倡议,这一地区美国没有完整的经济安全同盟体系但是俄罗斯有,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有完整的经济、军事、安全体系。如果不能与俄罗斯进行密切的协商,那么丝路经济带很难顺畅的向前推动,而中亚地区,这也决定中亚地区是丝路经济带建设首要外部核心区,与中亚国家搞好合作可能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

来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