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人民日报:从新苏伊士运河看埃及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 2015-08-13 浏览次数: 31

201485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亚,总统塞西在新苏伊士运河项目的启动仪式上签署文件;201586日,也是在伊斯梅利亚,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运行。在1869年通航、长101公里的老苏伊士运河东边,这个被称为“繁荣之河”的项目,作业长度共计72公里,包括一条长度为35公里的新河道,以及一条拓宽加深后长度为37公里的旧河道。

新运河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共有54艘船只通过,其中22艘于当天凌晨4时起从运河南端的苏伊士港驶入,32艘于当天凌晨3时半起从运河北端的塞得港驶入。由于新苏伊士运河发挥了双向通航的作用,有49艘船耗时11小时即顺利通过运河,无需停船等待。其余少量船只也只等待了34小时,比原来长达11小时的等待时间大大缩短。《金字塔报》的文章兴奋地表示,这足以说明新苏伊士运河有能力迎接所有类型的船只通过。

伊斯梅利亚一夜未眠,埃及人喜庆新运河一年竣工

“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许下的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赠予世界一个促进交流的新通道。新苏伊士运河将为国际海运发展提供便利,为埃及人民实现其伟大志向开辟前景。”86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所在地伊斯梅利亚烈日炎炎,包括来自121个国家的代表在内的数千名观礼者参加了新苏伊士运河的盛大开通典礼。

在典礼之前,总统塞西来到运河86公里处的达法里科新运河东岸,登上具有百年历史、曾在1869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第一艘船——“玛哈鲁萨”皇家游艇,在“埃及万岁”号护卫舰的护送下,率领象征着今日埃及海军力量的舰队缓缓通过新运河。同时,数架拉法尔阵风战斗机和F16战机从蓝色缎带般的运河上空掠过,喷出红、白、黑——埃及国旗三色的烟带。塞西站在甲板上不断挥手,接受岸边来自埃及各省民众的致意。

“玛哈鲁萨”号低沉鸣笛,向新运河和埃及人民致敬。开通典礼结束之后,伊斯梅利亚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塞西和各国嘉宾共同欣赏当晚举行的盛大文艺演出,埃及艺术家的歌舞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讲述埃及法老时期故事的歌剧、威尔第的名作《阿依达》扣人心弦,一曲《荣耀归于埃及》,令许多观众热血沸腾。璀璨的烟花腾空而起,迸发出夺目的光彩。《伊斯梅利亚一夜未眠》,埃及《消息报》第二天用这样的标题报道。

“在阿穆尔登上‘玛哈鲁萨’号时,他的梦想和整个埃及的梦想融为一体,为全世界所见证”

在开罗、亚历山大、阿斯旺等城市的大街小巷,埃及人无不举行集会庆祝,兴奋地鸣笛、大声地呼喊和热烈地挥舞国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释放在国家取得巨大成就时的喜悦和自豪。

6日,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也举行了集会。“新苏伊士运河不仅仅是给我们的,更是给我的儿子、我的子孙的,是给全世界的!”50岁的老者贾迈勒·艾敏说。

“今天的埃及和昨天不一样了。明天的埃及将更不一样!”一名年轻人向记者高呼一声,便消失在忘情舞蹈的人群之中。

埃及政府十分清楚,提振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提振民心。自2011年埃及政局发生动荡以来,外国投资撤出、游客锐减,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失业率一直在13%左右居高不下。新苏伊士运河项目的落成正处在埃及急需恢复和重建国家经济的关键阶段,埃及政府希望通过大量的国家项目扩大生产和出口,吸引外来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把国家重新扶上发展的轨道。

“此时,没有声音能高过人群兴奋的欢呼”,《消息报》文章这样形容。一位和塞西同在“玛哈鲁萨”号游艇上观礼,在塞西怀中挥舞国旗的小男孩成为埃及报纸的头条,他的故事一时间感动了整个埃及。这个名叫阿穆尔·萨拉赫的小男孩身患癌症,一直和病魔作斗争,梦想着身体康复后参军,长大了当一名军官。一名军事学院的军官听说了阿穆尔的情况,送给他一套小军装。从此小阿穆尔每次去医院接受治疗时都要穿着军装,勇敢地面对生活,不放弃梦想。“在阿穆尔登上‘玛哈鲁萨’号时,他的梦想和整个埃及的梦想融为一体,为全世界所见证。”《金字塔报》文章评论说。

“新苏伊士运河建在了每一个埃及人的心中”,以色列《国土报》中东研究员兹维·布里尔撰文说。“超过9000名埃及工人参与建造的奇迹,重塑了埃及人民的信心。”

中国是苏伊士运河的最大使用国,“一带一路”与“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高度契合

“苏伊士运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点。新苏伊士运河开通将进一步便利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目标高度契合,为倡议的实施注入了新动力。”埃及政治分析人士侯赛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在埃及已经成为共识。”

作为中东地区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埃及的加速发展和恢复稳定,会为“一带一路”在中东的推进扫除很多障碍,为中国在此地区开发市场和增加投资创造更多机会。中国是苏伊士运河的最大使用国,未来在“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的共同作用下,双方在经贸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会进一步增强。

“埃及需要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出口。”《金字塔报》评论员哈尼·阿萨勒指出,中国在非洲市场的表现越来越抢眼,这对埃及来说无疑是绝佳机会。中非之间无论是贸易合作还是能源合作,都可以在苏伊士运河找到发展的契机。

凭借独特的区位和物流优势,苏伊士运河沿线不但是埃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馆总领事徐南山说:“据我了解,中国的企业还是愿意来这里投资建厂的。通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计划,埃及的政策也会变得更加开放,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也会更强。埃及今后的局势是逐步向好的,世界也将看到埃及的发展潜力。”

新苏伊士运河的成功绝不能仅仅从过船数量和收入来衡量,更重要的是由此给埃及和世界带来的信心

苏伊士运河是名贯全球的水上大通道,新运河的诞生也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

美国《财富》杂志评论认为,新苏伊士运河的成功绝不能仅仅从过船数量和收入来衡量,更重要的是由此给埃及和世界带来的信心,这是埃及迈向新时期的重要一步。

评论指出,埃及告别了政治动荡,充满自信地向投资者敞开大门。这种开放的姿态有助于埃及进一步发展,有助于苏伊士运河重回世界航运的中心。目前,每年有2.5万艘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在日均通航船舶数量因新运河从49艘增加到97艘之后,埃及从运河赚取的外汇收入,有望由2014年的53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32亿美元。

在中东地区,这一浩大工程也引起强烈反响。黎巴嫩《大使报》撰文认为,埃及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成功开通新苏伊士运河,进一步巩固了它在整个中东地区以及整个非洲地区的战略地位。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埃及总统塞西利用本国独特的战略地位与战略资源,和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开展合作、吸引投资,主办国际性的沙姆沙伊赫经济会议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同时,埃及充分利用自身作为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要道,与亚、非、欧洲投资者展开密切交流。埃及在外交舞台上表现日趋活跃,地区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计经济带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带来1000亿美元收入,并在未来15年内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在新苏伊士运河项目施工期间,本报记者曾随外国记者团一道,乘船前往施工现场参观。沿途河岸上,施工船上的工人频频向记者招手,挥动着手中“埃及万岁”的标语。记者和所乘船上的船员赛义德·阿拉法特有过一段对话。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等待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在运河招募工人时马上就报名了。“刚来的时候非常艰难,天气炎热、土壤坚硬,工作很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也逐渐适应了。”他用手机拍下了新运河每天的变化,并传到社交网络上,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我为我自己的工作感到十分自豪。”

然而,新苏伊士运河工程并非没有质疑之声,在涉及工程耗费、通航安全以及环保方面,西方媒体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不无担忧地说,据英国一家投资公司估计,只有当全球贸易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9%时,苏伊士运河的航运量才会像埃及政府预计的那样实现翻倍。而从目前全球经济的形势来看,不应过于乐观。埃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一工程当中,是否能如期取得收益尚属未知。报道还提到,埃及国内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苏伊士运河东部的西奈半岛恐怖主义尚未根除,会对航运路线的选择产生影响。加之亚丁湾属于较不安全的水域,也门局势和索马里局势都不稳定,航船可能会因考虑避免遭受损失而选择绕路。

对于这些疑问,埃及官方及时予以回应。《金字塔报》82日刊登文章《6大世界因素促使新苏伊士运河迈向成功》,认为目前埃及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恐怖主义,“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的肆虐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地区国家已经展开军事合作,这是项目成功的首要现实因素;其次,也门战局正在向积极方向发展,联军已经控制亚丁港;第三,希腊债务危机正在得到解决,世界经济向好趋势明显,国际市场对原油的需求还在上升。文章认为,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总体来说处在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如果你走进苏伊士运河,你会看到埃及军方投入了大量人力保障整个运河的安全;如果你来到那些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运河工人身边,你会感觉到那些埋头苦干的和频频质疑的根本不是一路人。埃及人民遵从自己的意愿,发展和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他们坚信埃及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埃及政府正在抓紧落实一系列规划,一鼓作气建成“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实现经济的大踏步发展,回应国际一些舆论的质疑——

“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规划包括建立涉及物流、组装、造船、航海等领域的多个工业园区,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并发展多个高科技工程项目,预计经济带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带来1000亿美元收入,并在未来15年内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没有时间休息》,这是《消息报》810日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它凸显了埃及乘胜而进的决心。文章写道,埃及政府计划在塞得港东部开凿一条9.5公里长的小型隧道,这一项目是为塞得港未来的物流中心规划做铺垫,该区域未来还将包括一个工业城。整体项目投资额达500亿美元。

《金字塔报》10日报道,塞得港还计划建设一座“决心桥”和一架跨运河大桥,两座桥梁都在“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的整体规划当中。报道说,“决心桥”长196米,耗资6000万埃镑(1埃镑约合0.13美元),预计201610月竣工。这座桥将有助于增加塞得港运输的灵活性,原来大型运输车不得不绕行20公里以外,大桥建成后可节约近70分钟的车程。

除此之外,新伊斯梅利亚城规划下的输气项目已经完成。该项目仅耗时5个月,为这一新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是埃及未来所迈一千步中的第一步。”埃及阿拉伯投资研究机构总监艾哈迈德·达卜阿认为,新苏伊士运河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有望在5年之内将外国投资由2014年的48亿美元提升至超过100亿美元。

埃及,这个曾经创造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国度,正以新的雄心,新的步伐,迈向美好的明天。

(记者:韩晓阳)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