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亚非洲》2025年第5期
【摘要】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些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将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工具以表达巴勒斯坦作为犹太民族故土的空间构想,同时这类标识性地图的传播与推广也在全世界犹太人中引发了情感共鸣,并吸引他们移民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开始以国家意志推行地图的希伯来化改造,目的是将犹太民族的历史与现代地理意识充分融合。最终,以色列用希伯来语重新命名了数以千计的地点与景观,这为犹太民族集体认同与以色列国家建构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但究其根本,以色列此举是打造专属于犹太人的排他性空间,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遭到漠视与排挤。无论是以色列建国前以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为主体,还是以色列建国后以官方为主体推行的地图策略和实践,均将巴勒斯坦地理空间塑造为“他者”,制造了一种“存在与空白”“进步与退化”“安全与恐怖”的空间秩序与话语体系。由此而言,地图不仅作为一种知识工具促成犹太民族与以色列国家的构建,更代表着一种权力话语参与到巴勒斯坦地区空间的竞争博弈之中,因此成为考察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冲突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巴以问题;地图;犹太人;以色列;巴勒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