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国际先驱导报:大马士革街头“挺俄”气氛浓
发布时间: 2015-10-21 浏览次数: 23

一层秋雨一层凉。一场秋雨褪去了大马士革熬人的暑意。

1014日,俄罗斯驻叙利亚大使馆外,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放眼望去,俄总统普京、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大幅画像和两国国旗交相辉映。数百名叙利亚民众自发聚集于此,支持俄罗斯在叙打击极端组织的军事行动。

“俄罗斯和叙利亚一起消灭恐怖主义!”、“感谢俄罗斯的真诚帮助”、“向俄罗斯政府和人民致意”……人们高举着各式各样的标语,高喊着口号,振聋发聩。

然而,从天而降的两枚迫击炮弹令这一切画风突变。

叙利亚民间掀起“捧俄”热潮

一枚击中了俄罗斯大使馆的楼顶,另一枚落在了使馆的庭院中。在不远的几个街区以外,也传来了爆炸声。统一嘹亮的口号声成了此起彼伏的惊叫声。满街的人如惊弓之鸟,作鸟兽散。

所幸此次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大马士革作为叙利亚的首善之地,也无法幸免于这些难以预料的炮击。

位于大马士革市东部的俄罗斯使馆,距离盘踞在大马士革东郊朱巴尔、杜马等区的反对派距离仅有数公里,因此频繁遭受来自这些地区的反对派武装使用迫击炮袭击。

仅在今年,俄罗斯使馆就曾至少4次被迫击炮弹击中,其中发生在9月份的袭击导致3名俄罗斯外交人员受伤。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稍后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显然是恐怖袭击,最可能的动机就是恐吓反恐行动的支持者,阻止他们战胜极端主义。”

暂时没有组织“认领”这次袭击。不过,在前一天晚上发布的讲话录音中,“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支持阵线”头目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鼓动支持者袭击俄方目标,就俄在叙利亚空袭极端和恐怖组织“以牙还牙”。

朱拉尼威胁道,要让俄军在叙利亚感受到“比阿富汗更深的恐怖”。苏联1979年入侵阿富汗,在持续近十年的战争中损失大约1.5万人。

930日,俄罗斯开始在叙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目标实施空袭,至今已持续了两周。叙官方和媒体认为,俄空袭已起到了显著效果,不仅打死大批极端武装分子、摧毁了大量据点和武器装备,还大大打击了极端组织的士气,大量极端分子无心恋战,逃向土耳其。

此消彼长。今年以来在战场上鲜有进展的叙政府军在俄空袭的配合下连连收复失地,士气大振。

俄罗斯此次挺身而出,也在叙利亚民众间掀起了一股“捧俄”的热潮。市场上带有俄罗斯元素的商品成了热销品;社交网络上一些关于普京的漫画受到叙利亚网友们的广泛点赞和转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一位名叫纳德尔的当地朋友甚至将自己在“脸书”上的名字改成了“纳德洛维奇”——一个极富俄罗斯人色彩的名字。

此外,关于俄罗斯下一步的军事部署也成了叙利亚民众茶余饭后最关心的话题,各种流言在此间层出不穷。但舆论普遍认为,俄罗斯会继续加大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为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带来一线曙光。

俄打乱反政府极端武装阵脚

今年春天以来,叙政府军在战场上疲态尽显,尽管有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支持,但4年多的消耗导致其兵源紧张、士气下降,叙政府军在多条战线连吃败仗。今年3月,反对派武装联盟“征服军”攻占叙北部省份伊德利卜;4月,南部与约旦接壤的陆路口岸城市纳西卜相继告失;5月,叙中部历史古城台德穆尔(又名巴尔米拉)又被“伊斯兰国”夺去……政府军此前死守的“首都大马士革-中部霍姆斯-西部沿海地区”的战略核心区受到严重威胁。

“支持阵线”头目阿布·朱拉尼甚至在今年6月接受半岛电视台专访时宣称,他将率“支持阵线”攻占叙利亚阿拉维派聚居地、总统巴沙尔家族的老家拉塔基亚。这也威胁到了俄海军基地塔尔图斯港的安全。

今年3月,“征服军”攻占了伊德利卜省省会及大部分地区,并宣称建立“埃米尔国”。然而,构成“征服军”主力部队的则是“基地”组织在叙分支“支持阵线”,绝非西方官员和媒体所报道的“温和”反对派。

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大多都把重点放在“伊斯兰国”,而或多或少地淡化了“支持阵线”的极端属性。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一些海湾国家则指责俄罗斯借反恐之名帮助叙政府打压“温和”反对派,称甚至有平民在俄军的空袭中丧生。一些反对派武装也在社交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受到了俄军的空袭。

 “支持阵线”与“伊斯兰国”虽同为恐怖组织,但“支持阵线”相较而言有更明确的政治目标——即推翻巴沙尔政权。在叙利亚冲突持续发酵的几年中,“支持阵线”通过吞并其他中小型反对派武装、获取海湾国家资助不断壮大。

叙利亚政治分析师奥萨马·丹努拉认为,俄罗斯此时“挺身而出”,既是出于保护其在叙的利益,亦搅乱了美国及其盟友利用“伊斯兰国”和反对派武装消耗并推翻巴沙尔政权的计划。

美国主导的空袭已持续一年多,但成果寥寥。相反,“伊斯兰国”、“支持阵线”等极端势力在叙利亚的地盘却有见长。叙利亚政治分析师马希尔·伊赫桑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去一年多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之所以不见成效,原因在于缺少地面部队配合;美国在空袭“伊斯兰国”的同时,却在向反对巴沙尔的武装提供援助,而这些援助中的一大部分最终又流落到“伊斯兰国”手中。

俄罗斯此刻强势介入叙利亚,令美国有些措手不及。美国虽然想打击“伊斯兰国”,但又不愿看到巴沙尔政权从中获利及俄罗斯在地中海东岸的军事存在得以巩固。目前,美国进退维谷,而俄罗斯则似乎是占据了主动。

俄筹划在叙建立新军事基地

“毫无疑问,叙政府军是俄空袭的受益者。”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的介入不仅挽回了今年以来政府军在战场上的颓势,也打消了一些受外部势力支持的反对派武装短期内武力推翻巴沙尔政权的念头。

路透社日前以两名了解叙利亚内战政治和军事形势的人士为消息源独家报道,叙政府军及其友军近期将在俄军空袭配合下发动地面攻势,主要目标是收复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和中部哈马省被反对派占领的农村地区。

尽管俄目前尚无派遣地面部队赴叙的计划,但叙利亚的另一主要盟友伊朗据称正在向叙输送武装人员。来自路透社的消息称,伊朗地面部队的先锋开始抵达叙利亚,这些官兵将专门参加这场反攻。“他们不是顾问……而是数以百计携带武器装备的伊朗军人,还会有更多伊朗部队抵达。”这名消息人士说,伊拉克方面也会派人参加这次行动。这些部队由卡西姆·苏莱马尼指挥。他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辖“圣城军”指挥官。这支伊朗军中精锐负责革命卫队在海外的行动,涉足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黎巴嫩等中东国家。

根据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早前报道,苏莱马尼今年7月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秘密会晤,讨论内容即包括俄方9月以来在叙增加军事部署、如何与伊朗密切协同。

另外,一名叙军方高级官员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透露,俄方正筹划在叙利亚中部哈马省建立一个新的军事基地。俄军目前在叙境内拥有两个军事基地,一座是位于西北部沿海城市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另一座是位于西北部拉塔基亚南郊的巴西勒·阿萨德机场。相比已有的两个军事基地,这个新基地位于叙利亚腹地,也处于叙政府目前控制的“大马士革-霍姆斯-西部沿海地区”走廊的中点,以此基地作为支点,将更有利于叙俄双方的武装力量深入叙利亚东部的“伊斯兰国”据点开展军事行动。

叙利亚驻俄罗斯大使里亚德·哈达德说,俄罗斯军方一周内就炸毁该组织约40%的基础设施。

另外,有媒体报道,俄罗斯正酝酿在今年年底为叙政府和反对派代表召开第三次莫斯科会谈。届时如果打击极端组织取得阶段性成果,俄方有可能在斡旋叙利亚国内和平进程时占据先机。

如果按照这样的进展速度,俄军方之前所说的三到四个月行动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但也有一些媒体解读,“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势力范围大且分散,越到后期,打击难度也会越大。

而且,仅凭军事手段,难以彻底根除极端势力。俄美之间针锋相对,叙利亚内部各派的分裂和彼此间的仇恨也在随着4年多来的冲突日益加剧。如果不能实现政治和解,叙利亚仍将可能成为极端主义的温床。即便“伊斯兰国”被消灭,其他极端组织也有可能“东山再起”。

原本一直犹豫要不要逃往欧洲的纳德尔决定“再留下来看看”。“俄罗斯才是能真正结束这场危机的角色。俄罗斯终于登场,是时候结束这场危机了。”“纳德洛维奇”在“脸书”上写道。

(记者:杨臻)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