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马晓霖:叙利亚和平进程道路曲折但远景谨慎乐观
发布时间: 2016-02-19 浏览次数: 194

在近期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各方就叙利亚问题达成了若干新成果,如同意打通人道主义救援通道、一周内在叙境内全面停止敌对行动,以及尽快恢复叙国内和谈等。从叙利亚内战局势来看,这些成果难以全面落实,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这些共识也体现出各方都有和谈意愿。从长期来看,叙利亚的和平进程应可期待。

慕尼黑安全会议之所以能够获得成果,直接原因是近期战场争夺极为激烈,一些方面希望能够先让局势冷却下来,并建立各方之间的初步信任,即“你不打我,我不打你”。然后就可以着手解决人道主义灾难问题。由于长期战争,很多难民及普通居民的生活都已经出现危机,战斗人员的伤员救治和转运等也存在问题。

但是,这些共识要全部落实,难度仍然较大。以“停止敌对行动”为例,即使就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沙特阿拉伯方面也仍坚持要武装颠覆巴沙尔政权。俄罗斯和叙利亚方面则仍在阿勒颇一带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叙利亚政府和俄方的目标很明确,首先要打击反对派武装、极端势力以及其他国家的代理人等对手。

从这几天的行动来看,叙政府及俄方希望利用目前相对“顺风顺水”的态势,结合真主党、什叶派志愿人员等力量,扩大首都大马士革南北两线的防御纵深,确保首都安全。另外则是沿地中海东岸的拉塔基亚、塔尔图斯等俄基地所在地扩大控制区域,巩固既有阵地。同时,在阿勒颇省一带,政府军收复了一些地方,并首次接近边境地区,其最终希望控制边境并恢复控制阿勒颇省,以基本连通大马士革向北的广大区域。这将大为改善战场态势,并且切断从土耳其通往叙利亚纵深的通道,防止其继续支持叙国内武装势力。

但人们也要看到,叙政府及俄方的行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打”,也是为了“谈”。这种愈加紧迫的进攻,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在随时可能停火之前争取一个较好的战场态势,以在未来的谈判桌上拥有更多筹码。

这种心理预期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势力之中。从叙利亚反对派来看,他们更需要停火,所以他们接受各种条件。但是,反对派目前仍是一盘散沙,缺乏对话机制。

在叙国内和谈问题上,各方的分歧也很多。比如,由谁来参与谈判就是一个难题。叙政府和俄方不能接受一些组织加入谈判,认为其是恐怖组织,但对方认为自己是合法武装;与此类似,土耳其方面也很难接受库尔德武装参与谈判。因此这个问题很现实,也很难绕过。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全面停火也好、恢复和谈也好,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实现,这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叙国内和平进程进展的迹象。例如,外部曾经的主要干预力量——无论是沙特还是土耳其——都已经在心理上对和谈有所准备。沙特近期在边境集结力量,有“显示存在”的一面,但应当不会进行大规模作战行动。毕竟沙特并未经历过重大战争历练,军事能力有限,这在近期其与也门胡塞武装之间的战斗就已经能够看出一二。如果沙特同时在也门和叙利亚两线作战,又在两线都遭遇挫折,那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土耳其炮击叙利亚境内目标之举则体现出埃尔多安的焦虑心理——其看到外界支持的库尔德人武装正在进一步扩大地盘,更加担心库尔德分离主义波及土南部,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因此才要动手。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土耳其和沙特都不可能在叙利亚“大打出手”,因为其难以承受俄罗斯单独报复的后果。所以,沙特与土耳其的做法更多都是在巩固既有地盘,保护既得利益,以在政治解决进程中分得更多利益。

而对于美欧而言,更希望叙利亚局势能够较快稳定。如果战争继续下去,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都会加剧美欧的压力。所以美欧实际上是要尽快“止损”,美国最不愿意出现的局面就是自己又陷入一个新的泥潭。

总体而言,人们可以对叙利亚和平进程的远景预期保持谨慎乐观。历来的战争都是这样,以打促谈,打谈结合,最终各方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实现和平解决,这个进程很可能在叙利亚也会出现。

(作者:马晓霖)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