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詹姆士•多西:沙特与瓦哈比教义的“伙伴关系”陷入困境
发布时间: 2016-03-04 浏览次数: 434

沙特阿拉伯可能即将面对一场集经济难题、社会挑战和外交政策危机的“完美风暴”。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下跌迫使政府必须改革和让经济更多元化。政府削减了津贴、提高了服务的价格,也在寻求替代收入来源,并步向一个私人领域和女性扮演更大角色的社会。

沙特正耗费巨资对抗区域改变中的政治气候,包括在也门陷入困境的军事干预、对反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叛军的支持、和对埃及政权的大量经济援助。然而,它却在这个时候不得不削减开支。中东和北非传统的专制统治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沙特政权末日论又在抬头。但对沙特的未来来说,解决上述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沙特王室如何处理他们和“瓦哈比教义”(Wahhabism)的浮士德式交易(Faustian bargain)。瓦哈比教义认为纯洁的心灵、朴素的本色、高尚的道德是穆斯林必备的品德,而沙特王室也一直以此维护自身地位。然而,这教义却可能日益变成他们解决国家问题的主要障碍。

瓦哈比教派是建立在沙特王室和18世纪传教士瓦哈比(Mohammed bin Abdul Wahhab)后人之间的联盟上。现代沙特对伊斯兰的诠释,在很多方面和占据叙利亚和伊拉克大片领土的伊斯兰国组织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为了符合国家和统治者的需求,其瓦哈比圣战和扩张的“本性”逐渐弱化,诚笃的教士也逐渐妥协。

不过,沙特王室在尝试改革国家经济、凸显沙特和伊国组织的不同、修补受损的国际形象、及确保沙特不会因为过去40年来一直在全球资助不容忍、反多元化穆斯林社群(以对抗伊朗革命的吸引力)而受到惩罚时,却一直受到瓦哈比教义的阻碍。此外,体制内的教士越是对国家需求做出妥协,越是引起激进批评者的不满,并指责国家已偏离伊斯兰教义的正轨。

为了和伊国组织划清界限,沙特把自己描绘成圣战组织暴力的受害者,在本土和海外都对圣战分子采取强硬立场,不但表示愿意派遣地面部队前往叙利亚,也指伊朗是中东暴力和不稳定的源头。

然而,因为圣战分子的恐怖袭击,比如去年11月巴黎受袭事件,世界各国开始对瓦哈比和萨拉菲(Salafi)教派社群更为警惕。比如,荷兰的两大政党便向政府询问,有没有法律基础可以禁止信奉瓦哈比和萨拉菲教义的团体。

如果这样的禁令成为事实,资助这些组织便是违法的行为,也可能促使荷兰政府要求沙特撤出它在海牙沙特大使馆的宗教事务专员。过去,包括美国的其他国家也曾采取行动,防止沙特资助的宗教组织进一步扩大势力。不过,沙特绝不能让资助伊斯兰团体以便让沙特王室得到其合法性的行为受到惩罚。

此外,要改革经济,沙特政府必须摆脱瓦哈比教义的社会束缚,以便让妇女全面加入劳动力队伍、把经济重心从公共领域转移到私人领域、并让90%依赖石油收入的经济走向多元化。

无可避免的,重组经济意味着重新谈判沙特王室同瓦哈比派人士的交易,还有人民放弃政治权利,换取一辈子享有社会福利的社会契约。

沙特年龄介于16岁至29岁(占总人口三分之二)人民的失业率高达29%。国家在本土和海外都面对严峻挑战,已经日益没有能力宣传瓦哈比教义。也许,沙特王室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有什么可以替代瓦哈比教义,让他们继续其专制统治。然而,这种可能性目前并不存在。

(作者:詹姆士·多西,(James M Dorsey),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翻译:叶琦保)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