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联合早报:伊朗难成朝鲜无核化榜样
发布时间: 2016-03-16 浏览次数: 286

随着近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朝鲜的制裁决议,关于如何促成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讨论也成为热点。有观点认为,伊朗因为经济压力而不得不主动放弃发展核武器的企图,接受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以此换来经济开放和重新回归国际社会。

所以,也许对于朝鲜的经济制裁将会很大程度上迫使朝鲜也放弃发展核武器的企图,最终回到“半岛无核化”的进程中来。不过伊朗和朝鲜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伊朗去核经验难以成为朝鲜去核努力的标杆。

制裁伊朗的效果

对于伊朗的经济制裁,其实可以追述到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外交和经济上的封锁。2006年以来,由于伊朗发展核能力的企图遭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反对,美国也在多个国际层面推动了针对伊朗的制裁决议。

美国先后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四个制裁伊朗决议,即2006年第1737号、2007年第1747号、2008年第1803号与2010年第1929号决议。此外,美欧还出台单边制裁法案,并敦促日本、韩国、中国与印度跟进对伊朗制裁。

欧盟紧随美国对于伊朗也发动了压力的制裁措施。20106月联合国安理会第1929号决议出台后,欧盟理事会于726日通过进一步制裁决议,制裁内容紧紧追随美国6月底出台的对伊朗制裁法案,主要内容是禁止向伊朗能源行业提供投资、技术支持及转让。由于许多欧洲银行拒绝给予伊朗相关的贸易项目发放信用证,造成伊朗与欧洲贸易往来急剧下滑。

2012123日,欧盟确定制裁伊朗石油产品的具体细则及时间表,并对伊朗武装部队实施制裁。201271日,欧盟全面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和转运石油,禁止为伊朗石油贸易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欧盟进口伊朗石油约占伊朗总出口量的20%,制裁使伊朗遭受重大损失。201212月,欧盟再次出台“最严厉的对伊制裁措施”,再将制裁范围扩大到金融交易、出售船运设备和钢铁,以及进口天然气等领域。

由于经济制裁严厉,伊朗的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伊朗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很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伊朗的通胀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与当时的情形不同的是,在1996年哈塔米执掌伊朗时期,伊朗的通胀率虽然高达49%,但是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3%;再向前推到1987年穆萨维担任总理期间,伊朗的通胀率达到了23%,但是其经济增长率却也保持在了9%的水平。而到了2013年伊朗国内通胀率已经高达40%,民众生活压力不断增大。

伊朗的经济衰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所引起的。伊朗政府也因此无法单独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出足够的工作机会。之所以要先抑制通胀,是因为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国际社会经济制裁的解除。

不同的经济背景

同样是由核问题引发的国际问题,同样是力求通过经济制裁手段解决问题,对象国在人们心中同样是国际社会的“边缘”国家,朝鲜和伊朗在面临经济制裁的时候,同样是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也许就有人认为,伊朗可以成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标杆,类似于伊朗核协议那样“解除制裁换无核”的外交协议也将降临到朝鲜半岛。不过伊朗和朝鲜不同的经济背景,恐怕难以使得伊朗最终成为朝鲜的“榜样”。

伊朗的经济情况决定了伊朗必须同国际社会进行必要的贸易来保持国家经济的必要发展。伊朗盛产石油,石油产业是伊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对于石油的高度依赖,决定了伊朗必须开展对外贸易。

尽管长期以来受制于美国和西方的制裁,但是伊朗还是保持着同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的能源合作与出口贸易,能够获取一些必须的经济收益。所以一旦美国推动的全面制裁协议实施,伊朗的经济就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伊朗存在外国银行的石油收益约5000亿美元就被冻结,伊朗石油出口也受到影响,大量原油无法出口而囤积在港口和仓库。所以对于伊朗来说,全面的经济制裁是致命的威胁。

而对于朝鲜来说,其对于经济制裁的恐惧并不如伊朗这般巨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朝鲜过去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朝鲜建国之初,特别是在处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朝鲜实行经济封锁政策的形势下,能够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使战时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在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等方面,都曾经起过重要作用。

60年代朝鲜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到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出现了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技术进步缓慢等趋势。尤其自进入9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其经济体制越来越束缚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核与无核的巨大区别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朝鲜自身已经长期脱离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其国内经济运转有着自己的特殊逻辑和规则。比如今年122日朝鲜《劳动新闻》就宣布,“有外部援助也行,没有外援也一样,这展现出我们坚忍不拔的精神。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自强力是首位的。自主独立国家建设的富强之路上,对别人的幻想和依赖,对国家和民族都是有害的。”

伊朗与朝鲜核问题的一个巨大区别在于,伊朗事实上没有制造出核武器,而朝鲜事实上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国际社会对于伊朗的经济制裁,主要是源于遏制伊朗谋求秘密发展核武器的企图。当伊朗经历了多年发展核武器的努力之后,比如按照以色列的表述,虽然已经十分接近研发出核武器,但是仍然是一个“无核武器”国家。

此外,尽管一些来自“革命卫队”的将领慷慨激昂的表示伊朗有权力发展核武器,但是伊朗高层却一直在强调伊朗“和平利用核资源”的权力,也就是说伊朗主流决策者认为伊朗发展核能力是为了“民用”而不是“军用”。在这样的前提下,“民用”的企图加上没有能力完成“军用”研制,伊朗核协议就可以比较顺利的达成。

反观朝鲜,实现类似于伊朗这样的“无核化”较为困难。一方面朝鲜已经事实上研发出了核武器,早在200610月朝鲜就已经成功的进行了地下核试验,随后在2009年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核试验,并在今年进行了氢弹实验。可以说,朝鲜已经事实上掌握了军用核技术,这点同伊朗有着巨大的差别;另一方面,朝鲜公开表态自己就是谋求发展核武器,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核国家”。

从这个方面来看,一个已经在事实上“有核”且谋求“核大国”的朝鲜,其“去核化”的难度无疑要大大高于一个事实上“无核”且谋求核能力“民用”的伊朗。

朝鲜在建国之后就一直谋求实现真正的政治独立,比如倡导“先军政治”来谋求强大的军队建设确保独立。更为重要的是,朝鲜在政治合法性方面还担负着“统一全朝鲜”的义务,加上南部有美军和同样谋求“朝鲜半岛统一”的韩国,朝鲜半岛一直处于紧张的准战争状态。

一个经济上孱弱的朝鲜,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撒手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因此发展核武器也就成为了朝鲜必然的选择。

朝鲜制裁决议案的出台,确实意味着国际社会齐心协力促成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共识。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伊朗核协议的经验套用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来。制裁不是目的,只能是手段。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努力,必然艰辛而曲折。

一个已经在事实上“有核”且谋求“核大国”的朝鲜,其“去核化”的难度无疑要大大高于一个事实上“无核”且谋求核能力“民用”的伊朗。

(作者:王晋)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