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解放日报:敏感时刻,中东三国领导人罕见会晤
发布时间: 2022-03-24 浏览次数: 199

321日晚上,以色列媒体很兴奋,纷纷报道了总理贝内特在埃及过夜的消息。322日,埃及、阿联酋和以色列领导人在埃及度假胜地沙姆沙伊赫会晤。

外界评论,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三国领导人会晤;也是2020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以来,以色列与地区领导人之间最重要的外交接触。三国此前一直守口如瓶。

在俄乌冲突持续、伊核谈判暂停的敏感时刻,三个中东重要“玩家”是如何坐到一起的?会谈聚焦哪些问题,达成哪些成果,又将对地区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多重背景

22日,埃及总统塞西在红海之滨同时接待来访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和以色列总理贝内特。从现场照片看,三人在宽敞的会议室里并排而坐、表情轻松,背后是醒目的三国国旗,脚下是色彩斑斓的地毯。

这是一场值得记录的会晤。

传统上说,受历史、宗教、民族、地缘等多重因素影响,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势不两立。但埃及和阿联酋似乎都有特立独行的气质。在经历数十年的敌对和冲突后,埃及于1979年成为第一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的阿拉伯国家。两国一直就安全事务保持沟通。在美国积极撮合下,阿联酋于2020年成为第三个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自那以来,埃、以、阿三国领导人互动频繁。去年9月,贝内特应邀访埃,与塞西举行会谈,这是以色列总理十年来的首访。去年12月,贝内特又以首位到访以色列总理的身份,踏上阿联酋国土。今年2月,以色列总统首次访问阿联酋。

这也是一场特殊时期的聚首。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作为美国盟友,埃及、以色列和阿联酋都承受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但都没有就俄军事行动迎合美方立场。与此同时,伊核谈判临近尾声,美国可能放松对伊制裁。以色列此前公开批评称,谈判中的协议比过去版本更弱,将在本地区埋下更多“暴力”的种子。

施压与“反抗”之际,三国领导人的集体亮相格外引人注目。有消息人士称,本次会晤自去年底以来一直在筹备,直到上周才最终敲定。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埃及、阿联酋是目前中东地区与以色列关系最好的国家,分别引领了两波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外交破冰。本次会晤可以说是双方关系缓和的更进一步和阶段性高潮,发生在三重背景之下。

一是,随着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地区大国都在积极因应变化,地区力量结构正在重塑之中。最近一年,埃及、阿联酋和以色列的关系快速升温,多领域合作发展迅速。

二是,伊核协议有望恢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近期有望被美国移出恐怖组织名单。阿联酋、以色列都对美国的对伊朗政策非常不满,希望与中东军事大国埃及一起协调立场和行动,并向美国“抗议示威”。

三是,俄乌冲突引发国际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中东国家特别是以色列和埃及受到较大影响。埃及面临小麦进口的较大缺口,粮价上涨带来的冲击甚至会威胁其政局稳定。

“本次会晤发生在俄乌冲突继续、维也纳谈判临近突破的敏感时刻,原本的主角是埃及和阿联酋。”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说,埃阿两国领导人21日举行会谈,就两国关系以及国际地区局势交换意见,并发表联合公报。以色列总理22日加入其中,形成三国峰会,会后并未发表联合声明。不过,以色列媒体反响较为热烈,也产生了某种喧宾夺主的效果。

各自侧重

根据埃及总统府、以色列总理办公室22日分别发表的声明,三国领导人围绕多个问题交换看法:一是当前全球发展趋势及其对能源市场和粮食安全的影响,二是三国间的联系以及加强各层面联系的措施,三是多个国际和地区问题。

综合舆论观点,本次会晤聚焦两大方向:地区安全、双多边合作。三国相互需要,有不少利益重叠。

就以色列来说,防空合作、伊核协议是中心议题。贝内特在会晤中提出区域防空网络的愿景,包括激光防空系统。与此同时,三方谈及美国可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恐怖组织名单中删除,以及就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各方可能达成一致。

就埃及来说,贸易、旅游等领域合作是会谈重点。乌克兰局势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埃及正面临小麦危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约80%的供应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此外,俄乌游客减少势必冲击埃及旅游业。

就阿联酋来说,它与以色列的自贸协定谈判正在稳步推进中,有望在夏天前达成协议。

“总的来说,三国既有共同关注,也有各自侧重的议题。”李绍先指出。

首先,海湾安全是三国的共同关切。埃及和阿联酋领导人会谈的联合公报强调了这点。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安全基石,阿联酋则安全力量相对薄弱,需要得到埃及支持。但就以色列来说,其最大关切是防止伊朗坐大。在某种意义上说,三方的共同语言被以色列放大。它片面强调伊朗核威胁,批评维也纳会谈不负责任。但实际上,埃及、阿联酋不以为然。

其次,埃及希望得到经济援助。随着俄乌冲突的影响在全世界铺开,中东不可避免受到冲击。能源领域,能源出口国享受油价上涨红利的同时,能源消费国深受其害,埃及就是其中之一。粮食领域,埃及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随着粮价上涨,可以说雪上加霜。因此,它希望与两国讨论能源、粮食援助和经济投资等问题。

丁隆认为,本次会谈有几方面成果比较突出。安全上,埃及和以色列达成初步协议,同意修改1979年以来安全条约,增加西奈半岛边境警察人数;以色列承诺在美国和阿联酋之间进行斡旋。经贸上,以色列同意扩大对埃天然气出口,协助埃及找到新的粮食来源;埃以下月起开通一条直航航线,对两国人员往来、埃及旅游业会是一种提振。

分化组合

其实,埃及、阿联酋和以色列“牵手”,只是中东地区“和风拂面”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以来,不仅伊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出现缓和,土耳其和以色列、土耳其和海湾国家的关系也在升温。上周,阿联酋领导人还在迪拜接待地区“弃儿”叙利亚总统巴沙尔。

中东会否迎来下一个“外交之春”?舆论试图捕捉本次会晤背后的虚实冷暖。

有以色列媒体披露访问细节称,塞西试图向贝内特展示“温暖”。比如以色列国旗放在显眼位置、贝内特受邀在埃及过夜、塞西亲自送行等。

有埃及分析人士称,本次会晤标志着2020年阿以关系缓和的最新进展。阿联酋再次实践了其倡导的区域外交新学说

有土耳其媒体称,三国领导人主要是向美国表达“抗议”。以色列不满伊核协议谈判的进展。阿联酋与美国关系紧张,可能需要以色列扮演调解人。

也有评论称,这是一次“反伊朗峰会”,三国逐渐组成“阿拉伯—以色列阵线”。在华盛顿对该地区安全承诺摇摇欲坠之际,这条阵线试图制衡伊朗的地区影响力。

对此,李绍先指出,本次会晤是中东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各国纷纷调整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三国联手对付伊朗,可以说是无稽之谈。

一方面,作为与伊朗隔波斯湾相望的近邻,阿联酋不会公开站到伊朗的敌对面。这种情况只出现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明显的政策倾斜下。如今,时移势易。海合会国家都随着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步伐调整政策。本次会晤后,阿联酋很可能会派外交官访伊进行解释、沟通。

另一方面,自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以来,伊朗一直高度关注以色列的一举一动,包括其向伊朗家门口推进力量。俄乌冲突后,伊朗对形势研判出现一些变化,看法更为积极。近来,它对伊拉克北部以色列目标的空袭行动,可以说是带有警告性质。

“中东地区出现和解潮、各大国间良性互动,其根源还是与美国的中东政策调整密切相关。”丁隆指出,美国准备收缩力量,不愿承担更多安全责任,地区国家不得不通过外交缓和,来弱化分歧矛盾、降低军事冲突可能性。尽管该地区各种矛盾仍然存在,但缓和趋势仍会继续。

至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热络是否会刺激到伊朗,丁隆说,随着维也纳谈判推进,地区对手或会采取反制措施,伊朗对此已有一定预期。但总的来说,这种动态并不会影响伊核谈判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地区力量的分化重组仍在进行中。“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要求、逼迫中东盟友选边站队。目前来看,由于中东国家利益多元化,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态度都比较超然,并没有跟着美国走。”丁隆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