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近日指控美国为首的联军,是伊斯兰国的背后支持者,彰显了2016年7月政变之后,该国与西方关系的进一步探底。土耳其在12月下旬已经在莫斯科与俄国、伊朗进行叙利亚善后会谈,中东局势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
根据科威特海湾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努尔扎曼(Mohammed Nuruzzaman)在《国家利益》发表的文章,叙利亚战争的主要背景,其实还是石油天然气的利益。卡塔尔在2000年提出一条经过沙特阿拉伯、约旦与叙利亚,经由土耳其港口出口欧州的油气管,美国对此计划表示支持。
但卡塔尔在波斯湾的油气田与伊朗重叠,且这条油气管一但完成,将减少伊朗与俄国在欧洲的市场份额,重伤两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两国都对此表示反对。
为了对抗此一油气管计划,俄国与伊朗推出一个替代方案,让伊朗的油气可以经由伊拉克与叙利亚,由黎巴嫩的港口出口到欧洲,可想而知也被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所反对。两条油气管分别将强化逊尼派掌控的卡塔尔与沙特,以及什叶派掌控的伊朗在欧洲与中东的影响力,后者并将让伊朗所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在该国享有更大的政治地位,从而威胁以色列的核心利益。
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在2009年正式拒绝了卡塔尔连接土耳其的油气管计划,以“保护我们俄国伙伴的利益”。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使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与美国联合起来,支持叙利亚的反抗力量,于是2012年起爆发了叙利亚内战。内战造成的创伤巨大,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加深了欧洲难民危机,也让欧美的民粹主义获得巨大能量,是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的重大背景之一。
叙利亚的长期战争,使原本以为很快就可收获胜利果实的一些国家悔不当初,土耳其就是其中一个。库尔德族武装在内战中壮大,使土耳其深感不安;俄国介入叙利亚内战后,传闻埃尔多安的儿子参与其中的伊斯兰国石油出口生意,则被俄国的轰炸所打断。加上金融风暴之后土耳其经济长期萧条,主政的埃尔多安也希望能打开局面,于是放下濒临失败的地缘政治梦想,转而积极推动一项联接俄国的油气管道计划。
这条油管将使俄国销往中欧与东欧的天然气,不用再经过乌克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格沃斯德夫(Nikolas Gvosdev)在《国家利益》撰文指出,早在2015年11月14日到16日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俄土两国元首就已对此一油管计划达成了基本共识,但12月土耳其战斗机在土叙边境击落俄国轰炸机,两国关系一时结冻,计划暂时受挫。到2016年春两国关系重新恢复,7月土耳其政变发生之前,埃尔多安政府正重新推动此一油管计划。由于政变失败,俄土关系的前进发展,就变得势不可挡。
土耳其与俄国虽然就叙利亚问题有不少争执,但借由正式向俄国道歉,埃尔多安似乎已经接受俄国在当地的优先地位。埃尔多安原本希望就此推翻阿萨德政权,让土耳其获得更大的势力范围,到最后只求避免让横跨叙利亚与伊拉克、且同时受到美国与俄国支持的库德族政治实体坐大。这是中等国家玩弄国际政治失败的宝贵一课。
另外,土耳其也有一个从里海经过高加索小国到达土耳其的“南方能源走廊”石油管线计划,也因为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疆的领土冲突而搁浅;但若俄国支持,这个计划就可以起死回生。7月的土耳其政变,就发生在亚塞拜疆、俄国与伊朗的高峰会前,且土俄两国元首当时也正准备在8月会晤。当时就传言土耳其可能会与俄国就叙利亚的前景达成妥协,以寻求俄国对这些油气管道的支持。这些油气管都将伤害美国的利益,无怪乎美国政府屡次表明对土耳其的不满。
在土耳其政变发生后,俄罗斯外交部就指出,军事政变前一周北约才举办高峰会,绘声绘影的指控西方在政变中的角色。曾任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Colin Powell)办公室主任的威尔克森(Lawrence Wilkerson),也在俄国卫星新闻的转访中,宣称奥巴马总统周围有太多希望美国进一步卷入中东纷争的顾问与机构,且美国中情局局长布伦南(John Brennan)无疑在土耳其军事政变企图中起到作用。
军事政变失败后,土国政府对军警、司法、教育机构进行大清洗,变得更加威权;其对内压迫的程度,甚至远超过一些经常被西方媒体指责的大国。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北约因此将不得不开除土耳其,但北约又需要土耳其,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进行军事行动,而土耳其也乐得如此,至少有助于政局不安状况下的国内经济稳定。这就是目前土耳其与西方国家彼此利用的现实。
然后就是本文开头,土耳其与俄国、伊朗握手言欢的场景。努尔扎曼就指出,由于叙利亚内战以阿萨德政权、俄国与伊朗的胜利告终,从卡塔尔到土耳其的油气管计划,因此已可判定失败,欧洲也得对俄国妥协,美国在中东地区则威信大失,中东局势恐将转而由俄国与伊朗主导。
正是在此形势下,黎巴嫩在月前选出真主党的米切尔·奥恩(Michel Aoun)为总统,沙特阿拉伯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会议中表示愿意减产,让伊朗、俄国获益。加上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也在摩苏尔战场占上风,都让伊朗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感到不安的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因此都强烈反对伊朗核协议,问题在于伊朗已经击退了挑战,核协议更有俄国与中国的背书。
一些人指责这是奥巴马留给美国的烂摊子,但现实就是除非美国愿意亲自下场参战,否则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只能接受这个新现实。韬光养晦的奥巴马,当然不愿意再陷入这个血色钱坑,而若颇受争议的下一任总统特朗普,果真撕毁伊朗核协议,让中东重新陷入乱局,他是否还能有足够的筹码,和中国打一场大规模的贸易战、拿台湾问题挤兑中国、就南中国海说三道四?如此一想,中国此前表态支持叙利亚政权,也是一石多鸟的先手布局。
(作者:包淳亮,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