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余建华:2017年,中东能否走出“阿拉伯之冬”?
发布时间: 2017-01-23 浏览次数: 699

在当今转型动荡、变幻逆袭的国际社会,位于“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尽管整个区域内部中没有世界级大国,却是涉及大国利益、具有全球性战略影响的关键区域,因而成为全球主要国际战略力量、尤其是世界级大国利用资源、展示实力、发挥影响的关键地缘战略板块之一,也是当今向全球性大国迈进的中国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投入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舞台。

2017年乃至未来数年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继续由地区内外因素所决定。从国际层面而言,主要还是美国、俄罗斯、欧盟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等四股国际战略力量的中东战略调整。对2017年来说,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走向,其次美国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博弈互动也是关键的变量,而欧盟因债务危机、一体化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和恐袭危机等多重危机缠身,对中东的干预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难有作为。

中东局势仍取决于内部因素

然而相对于冷战年代而言,当今左右中东局势的因素,内部因素比外力影响更为关键,也就是说中东总体态势的发展根本的还取决于其内部因素的演进嬗变。这里内部因素包括中东地区内部国家间关系和国家内部治理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交融表现为地区新旧热点的交织,重点还是2010年年底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以来中东变局的延续与发展。这场曾受西方广泛称誉、视为中东终于向现代化民主进程跨越的“阿拉伯之春”,如今却被越来越多的国际观察家失望地称之为暗淡严寒、年旷日久的“阿拉伯之冬”,评判为其“只是进一步加速阿拉伯世界的坍塌,并把它带到整个国家结构崩溃的边缘”。

的确,六年来的中东地区形势演变,印证了我们“中东变局研究”课题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时关于“这场中东剧变将持续相当时年,中东由此进入一个社会冲突和政治危机频发期”的判断。从当下来看,这场席卷西亚北非主要阿拉伯国家的中东政治大变局,还将在深刻而艰难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继续延续,在地区动荡与阵痛中继续朝着“由变生乱、乱中求治”的总体方向发展,新老热点问题交织积极体现着民主与民生、宗教与保守、极端与威权、暴恐和反恐之间的冲突与博弈。由此,就对中东形势发展的总体态势判断而言,在目前和今后若干年,中东战略力量对比、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处于由解构、重构到再平衡的转型过渡期,未来中东格局有复杂性、动荡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2017年中东局势的六大焦点

相应地,2017年以及可能包括之后数年,世人关注中东局势的发展可聚焦于下述六个热点问题。

一是阿勒颇战役后的叙利亚危机。201612月巴沙尔政府军在俄罗斯的强力支持下成功收复阿勒颇,这无论对叙利亚危机的本身发展,对六年来的中东变局和相关域内外大国地缘博弈的影响和意义不容低估,也对叙利亚国家实际版图连带对位于中东腹地、两河领域的当今伊拉克国家实际版图的重构均有很大干系。

二是由巅峰而下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经过伊拉克政府军收复拉马迪和摩苏尔,包括上述阿勒颇战役,IS这两年崛起的辉煌期似已逝去,显示出逐渐由巅峰下滑颓势,但不能说IS自此将一蹶不振,而是要看到形势可能更加危险,因为IS在很大程度上将由攻城略地的公开阵地战,更多地转向猝不及防的地下恐怖暴力突袭。2016年在全球多地尤其是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土耳其等此起彼伏的频繁恐袭已显示这一走势特征,另外国际观察家也有IS正在将活动中心由伊叙两国转移到动荡分裂的利比亚之说。

三是令人堪忧的伊核协议实施。2015年伊核协议的达成,使得中东这颗定时炸弹暂时拔除引线。但对伊核协议大肆抨击的特朗普上台后,在共和党掌控的国会配合下是否可能废除或实质性地中止执行协议,显然让人不无忧虑。

四是沙伊角力下的也门危机。当今中东地区地缘战略博弈显示出分别以沙特为主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主的什叶派两大阵营的对抗,其不仅表现于叙利亚危机,还突出反映在2014年以来被称为两大阵营“代理人战争”的也门危机。近期出现缓和迹象的也门冲突在新的一年会否再趋激化?

五是波澜再起的巴以问题。近年来明显边缘化的巴以纷争最近却又有升温态势。特别是要求以色列停建被占领土上的犹太人定居点的安理会2334号决议在美国弃权的配合下得以通过,激起以政府强烈不满,加之特朗普支持美国大使馆移迁耶路撒冷的态度及其正统派犹太女婿,2017年巴以问题会否重新激化?其处置不当可能触发伊斯兰激进主义力量的发展。

六是库尔德独立命运走向。伴随抵抗与反击极端暴恐的IS,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库尔德力量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崛起与壮大,在伊叙两国国土碎片化的当下,百年前列强曾经允诺、库尔德人不渝追求的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库尔德斯坦是否迎来梦幻成真的历史机遇,学界存在不同判断,而这问题还牵涉到土耳其和伊朗。

五个地区关键角色

最后,从地区内部变量而言,我们研究中东未来局势发展还要看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及、土耳其和以色列这五个地区关键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沙特阿拉伯:传统家族王权面临内外挑战,作为逊尼派阵营首脑,其与美国、伊朗关系的走势,其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打击,以及其作为欧佩克实际领袖对国际原油生产与出口的左右,显然对中东地区社会稳定、国际关系、反恐和世界能源格局影响巨大。

伊朗:不仅是上述特朗普上台后的伊核协议命运和美伊关系走向,在地区层面率领什叶派与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博弈,而且在拉夫桑贾尼离世后国内强硬保守派、温和务实派和激进改革派的角力与平衡,都可能带来伊朗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

埃及:经历中东变局以来两次革命冲击,国家实力与国际影响受到重创,近年来在塞西领导下国家由动荡趋于稳定,但能否缓解经济危机和民生问题,妥善处置穆兄会、有效弹压极端恐袭势力,关系到埃及能否重新作为传统的伊斯兰、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国,在中东地区乃至亚非世界重振其曾经辉煌的国际影响力。

土耳其:原是中东乱局中多国向往、自身也引以为豪的伊斯兰世界中世俗民主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典范,20167月的未遂政变暴露出土耳其内政外交的深层危机,新的一年在埃尔多安领导下土耳其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和区内叙利亚、伊朗、以色列多国外交变数具有很大看点,还有该国反恐态势以及多年未解决的顽症库尔德问题。

最后是以色列:以色列虽是小国,却是新兴强国。特朗普上台后,美以关系和巴以纷争会如何变化,以色列对持续中的中东变局以及叙利亚、伊朗和土耳其会持怎样的立场政策,也是我们考察地区局势走向值得关注的重要看点。

中国作为成长中的全球性负责任的大国,需要在中东这一全球重要的战略板块发挥相应担当。但在从之前总体韬光养晦外交转向奋发进取的大国外交进程中,务必注意保持与弘扬自身特色,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重点和行为方式,量力而行,顺势作为。在世界转型、中东动荡的新时期,中国能否在中东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性大国外交之路,值得国际社会关注。

(作者:余建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