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刘中民:中东新一轮“热战”不会轻易点燃
发布时间: 2017-09-28 浏览次数: 213

近期以来,伊拉克库尔德人公投把长期存在、但一直不温不火的库尔德人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27日结束的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独立公投中,支持票占92.73%。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伊拉克库尔德人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独立,以及此次公投的地区和国际影响,甚至有舆论担心此次公投是否引发中东新一轮“热战”。在笔者看来,评估伊拉克库尔德人公投的影响需谨慎,其根本原因在于库尔德人问题的长期性以及此次公投背后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各方围绕库尔德问题的博弈仍将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和可控性的特征。盲目夸大其影响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中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作为此次公投最重要当事方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内部矛盾重重,以及公投领导者巴尔扎尼关于并不急于独立的表态,都表明未来库尔德人与伊拉克政府仍会有较长的博弈期,并避免双方的对抗直接走向战争。

伊拉克库尔德人不断壮大得益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以来的中东变局,以及2014年以来打击“伊斯兰国”斗争等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在“伊斯兰国”灭亡在即之际,库尔德人对于美国的利用价值也正在下降,因此抓住时机,通过公投向伊拉克政府施压,迫使中央政府在领土管辖、能源收入分配等问题上妥协是巴尔扎尼的首要目的。由于自知难以得到伊拉克政府、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并避免因直接宣布独立引发伊拉克政府乃至外部力量(如土耳其)发起军事打击,巴尔扎尼选择不会立刻宣布独立,而是留下可能会无限延长下去的两年过渡期。

从伊拉克库尔德人的各派力量来看,巴尔扎尼领导的“库尔德民主党”和塔拉巴尼家族掌控“库尔德爱国者联盟”垄断库区领导权,且贪腐严重,也曾在中东变局中出现库尔德人反对自治区政府的“库尔德”之春。此外,巴尔扎尼的自治区主席职务早已过期,而库尔德“改革运动”党在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议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甚至超过“库尔德爱国者联盟”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如举行选举,将对“库尔德民主党”和巴尔扎尼本人构成严峻挑战。巴尔扎尼也正是借公投延续已经“非法”的主席职务,并以此争取民意。内部如此四分五裂的库尔德各派政治力量又如何堪当谋求“独立”大业的使命,这也正是巴尔扎尼不敢贸然直接宣布独立的原因所在。另外,就在笔者撰稿的当天,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一官员在上海讲座时指出,难以排除93%的公投结果有巴尔扎尼舞弊的可能,因为库尔德人内部矛盾重重。两年前,笔者在与一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代表团座谈时,他们也都表示会选择和平方式争取权利,而非直接选择独立,这也是他们长期斗争得到的血的教训。

从公投的地区制约因素和地区影响来看,除以色列之外,地区国家无一对伊拉克库尔德人公投持支持态度,进而限制了伊拉克库尔德人独立及其影响外溢。

从存在库尔德人问题的另外三个国家来看,有近2000万库尔德人的土耳其的反应最为强烈,如伊拉克库尔德贸然独立,多次以剿灭“库尔德工人党”和打击“伊斯兰国”为由越境进入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的土耳其,不排除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打击,因为不允许库尔德人独立是土耳其的政策底线。叙利亚的库尔德人势力虽在内战和打击“伊斯兰国”的斗争中在美国和西方的支持下不断壮大,但也在此过程中代价沉重,且叙利亚局势日益向有利于巴沙尔政权方向演进,经历六年内战历练的巴沙尔自然不会坐视库尔德人独立。而伊朗的库尔德人长期受到政府的严厉弹压,难成气候。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看,美俄作为中东事务和库尔德问题的博弈方,均具有既利用库尔德人又难以全面支持其独立的两面性,对于美国来说尤其如此。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利用库尔德人发挥抗衡萨达姆政权、给伊朗和叙利亚制造麻烦、打击“伊斯兰国”等作用,但基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美国并无支持库尔德人建国的系统计划和坚定意愿,这与近代库尔德人屡次被利用和出卖并无二致。而俄罗斯当前事实上已经与存在库尔德问题的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甚至是伊拉克结成“准联盟”,因而同样不会支持库尔德独立。

从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层面看,民族分离主义以无限制滥用民族自决权为由,肆意分裂现行主权国家的做法,并无助于解决民族和族群问题,并严重破坏国际安全和稳定,这也是联合国对库尔德独立持反对态度的原因所在。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分离主义浪潮此起彼伏,但并未解决困扰世界的族群问题,以“一族一国”为核心的欧洲经典民族主义不仅在历史上涂炭欧洲,它作为当今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基础,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往往发生异变,衍生出国际恐怖主义(如历史上的爱尔兰共和军、斯里兰卡猛虎组织)和宗教极端主义(如菲律宾“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等多个东南亚的极端组织)。当然,从国家建构、国家治理、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如何通过族群整合加强国家认同、通过政治和经济治理改善和提高少数族群权益、通过地区与全球治理维护民族平等,这无疑是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