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解放日报:“和解潮”持续,中东进入多极时代?
发布时间: 2023-04-20 浏览次数: 56

迎来送往,在“世界火药桶”中东地区,这个春天似乎比以往更温暖。

418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访问叙利亚,与叙总统巴沙尔在首都大马士革举行会谈。这是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沙特高级官员首次访叙。

同日,卡塔尔和阿联酋承认,两国有望正式复交,两国使馆重开工作正在推进。就在上周,卡塔尔和巴林实现复交。

不难发现,一幅“遍地开花”的外交和解图正在中东大地徐徐铺开。它究竟因何而起?又将给中东国家、地区局势以及全世界带来什么?

沙叙和解大势所趋

沙特和叙利亚同处阿拉伯半岛,两国首都相距1000多公里,航程约两个小时。但是,沙特外交大臣的这趟跨国之旅却足足等了12年。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沙特于次年与叙利亚断交。阿拉伯国家联盟也于201111月暂停叙利亚的成员资格。叙利亚在中东地区陷入政治孤立。

不过,近段时间,在地区关系回暖的大背景下,沙叙等国互动频繁。

今年2月,叙利亚发生地震,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地区国家紧急驰援。叙总统随后历史性地访问阿曼、阿联酋,在世界舞台上罕见亮相。

本月12日,叙外长访问沙特。两国对着手恢复领事服务和航班往来表示欢迎。本月14日,9个阿拉伯国家外长在沙特举行会议,讨论叙利亚重返阿盟事宜。

如今,沙特外交大臣回访,受到叙总统热情接待。双方讨论了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等问题。会谈期间,费萨尔用“兄弟”一词来形容叙利亚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引发关注。

舆论认为,这场高规格会面是迄今为止结束叙利亚10多年外交孤立的最重要步伐,可能预示着阿拉伯大家庭正加速向叙利亚敞开怀抱。

“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的传统强国,长期被屏蔽在阿盟之外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多数阿拉伯国家已接受叙利亚,叙利亚回归阿拉伯世界已是大势所趋。如今,沙特借下月主持新一届阿盟峰会的机会,接纳叙利亚回归,既能体现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也能彰显沙特的领导力。再加上,此前伊朗和沙特恢复关系,已经为沙叙和解清除了主要阻碍——伊朗因素。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沙特和叙利亚关系缓和,后者有望重回阿盟,可以说是沙、叙、阿盟其他成员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从沙特看,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它想邀请叙利亚参加519日由它主办的阿盟峰会,推动叙利亚重回阿盟。它也不想在恢复对叙关系上落后于阿联酋、突尼斯等其他阿拉伯国家。

从叙利亚看,借着“地震外交”、中东地区局势缓和等契机,它近来的外交活动较为密集,回归阿拉伯世界的愿望较为迫切。经济上,它寻求外部援助和投资;政治上,它希望打破孤立,拓展空间,摆脱外交被动局面。

从整个阿拉伯世界看,阿拉伯国家近10年来矛盾重重、分崩离析。阿盟也处于半瘫痪状态。目前,阿拉伯国家基本都面临发展转型的艰巨任务。它们迫切希望化解冲突,打破政治对立和经济割裂,重振区域合作。可以说,加强团结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诉求。

阿卡复交水到渠成

同在18日,外界发现,越走越近的阿拉伯兄弟不止沙特和叙利亚两家。

据海湾地区多名官员透露,遭周边阿拉伯国家集体“断交”的卡塔尔正与断交国之一阿联酋着手恢复外交关系。两国有望在数周内正式复交,双方使馆预计于6月中旬前重开。

当晚,卡塔尔方面发声明证实,重开使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将是两国自20176月以来,时隔6年重修旧好。当时,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四国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破坏地区安全为由,宣布与其断交,并实施制裁和封锁。卡塔尔否认上述指控。

不过,过去两年多来,“断交风波”逐渐平息。

20211月,海合会峰会签署《欧拉宣言》,上述四国宣布与卡塔尔恢复关系。但由于部分问题未达成一致,巴林和卡塔尔、阿联酋和卡塔尔的复交进程有所推迟。

去年,阿联酋和卡塔尔关系逐渐升温,高层往来日益频繁。今年3月,阿联酋解除对卡塔尔新闻网站的封锁。

就在上周,另一个断交国巴林和卡塔尔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丁隆指出,阿联酋和卡塔尔有望复交,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从断交原因看,沙特和阿联酋方面对卡塔尔的指责主要有两点,一是和伊朗走得太近,二是支持恐怖主义。目前,沙特和阿联酋均恢复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中东地区极端组织的实力已严重削弱。断交的借口基本不复存在。从断交效果看,沙特和阿联酋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自身承受较大压力。因此,自2020年年底海合会同意卡塔尔回归以来,双方关系已出现改善。去年卡塔尔世界杯,沙特王储、阿联酋副总统均参加开幕式。可以说,阿联酋与卡塔尔最终复交只是时间问题。双方的恩怨基本已翻篇

中东进入多极时代

无论沙叙“解冻”,还是阿卡“复合”,放在近来地区整体局势变化的大背景下,它们都是中东“和解潮”的朵朵浪花。

自上月沙特和伊朗同意复交以来,“外溢效应”不断显现。上周,也门冲突双方开展大规模换俘,并就续签停火协议展开谈判。18日,突尼斯总统会见叙利亚外长时表示,希望加强双边合作并保持两国的历史兄弟情谊

众所周知,中东一直被称为“世界火药桶”,为何眼下,一众地区国家可以跨越深刻鸿沟,实现历史性和解?这种积极局面对中东乃至世界意味着什么?

两位分析人士从内因、外因、整体、局部等不同角度观察“和解潮”的产生。

丁隆指出,从内因看,中东国家已意识到无谓的地缘政治争夺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并无收获;所谓的地缘政治对立,很多情况下都是受美国挑拨。美国通过把中东分裂成不同的对立阵营,来实现远程调控,并从中扮演离岸平衡手和最后仲裁者的角色。因此,它们开始把发展放在首位,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合作。

从外因看,一方面,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地区影响力开始下降,不愿对一些地区国家承担更多安全保护责任,这些国家与敌对国家和解的意愿就更强烈。另一方面,中国的劝和促谈,斡旋沙伊复交,在推动地区和解方面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李绍先认为,“和解潮”由中东地区大形势、海湾地区小形势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

从大形势看,中东正在进入多极化时代。随着美国影响力持续下降,俄罗斯、中国、欧洲影响力上升,中东国家的独立自主倾向、外交活动空间都在增大。

从小形势看,作为世界长期热点,中东地区局势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巴以关系、阿以关系,另一条以海湾地区的沙特和伊朗关系为主。

9·11”事件前,影响中东和平稳定的主线是巴以关系、阿以关系。“9·11”事件后,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伊朗和沙特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今,沙伊和解为中东解开其他症结、走向和平稳定提供钥匙、带来希望。

展望未来,有欧洲媒体称,随着美国“潮水”下降,中东的春天正在来临。阿盟和海合会等因美国干预而瘫痪的地区组织有望重焕生机。中东将在世界上占据新的一席之地。

两位分析人士指出,地区和解是大势所趋,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顺应地区发展总体趋势,有利于中东长治久安。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在这波和解潮中,美国可以说是大国层面、外部力量层面的最大输家。”丁隆指出,它在这个地区主要敌手(伊朗和叙利亚)的外交环境都有大幅改善。正因如此,美国试图阻止中东国家和伊朗改善关系,公开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叙利亚改善关系,也反对叙利亚重返阿盟。下一步,它还会不断破坏和解进程,发力点还是围绕伊朗和叙利亚。

李绍先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内部看,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和解势头发展顺畅与否,取决于各国能否朝着合作的方向推进和解,夯实和解基础,推动关系持久发展。

从外部看,“和解潮”不符合个别国家利益,干扰因素仍然很多。比如,它与美国在中东追求的主要政策目标——以色列的绝对安全、打压伊朗——相悖。因此,美国肯定会做出一些保护其利益、但于地区局势无益的举措,包括最近向波斯湾派遣核潜艇等。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