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总统选举决选在即 选民热情消退
当地时间5月28日,土耳其即将举行第二轮选举投票,选民热情却在此期间逐渐消退。在总统和议会选举的第一轮投票过后,选民对于政治参与的热情不如以往,整体选举氛围相对平静。竞选活动的减少可能是造成选民热情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较于之前的选举,候选人们在第二轮选举之前减少了公开活动和演讲的频率,这也导致选民对选举的关注度降低。
土耳其每五年举行一次选举。总统候选人可由在上届议会选举中通过5%的选民门槛的政党提名,或收集到至少10万个支持其提名的签名的政党提名。在第一轮中获得50%以上选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但如果没有候选人获得多数票,选举将在第一轮中获得最高票数的两名候选人之间进行第二轮。
这次选举对于土耳其来说至关重要。土耳其政治局势紧张,国内外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候选人们在选举期间争取选民的支持,承诺解决经济问题、改善民主和提高国家安全。第二轮投票将决定土耳其的未来领导者以及政府的组成。选民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政策方向和发展道路。
约旦贝都因人面临生存挑战
当地时间5月26日,约旦的贝都因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越发恶劣的生存环境已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背井离乡,另谋出路。约旦的贝都因人是该国的土著民族,他们居住在沙漠地区,依赖畜牧业和农业为生。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经济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沙漠地区的干旱问题日益严重。缺乏降雨导致水资源短缺,草地减少,牲畜饮水困难。这给贝都因人的畜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他们不得不面对牲畜死亡率上升和生计受损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约旦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支持贝都因人。例如,推动可持续农业和水资源管理的项目,提供畜牧业支持和培训,以及改善基础设施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应对贝都因人所面临的挑战。政府和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更全面的气候变化适应计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贝都因人能够在气候变化中找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沙姆哈尼离任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
当地时间5月26日,伊朗政府决定将阿里·沙姆哈尼的职务由现任副秘书长接任。据悉,由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做出这项调动。阿里·沙姆哈尼自2013年以来一直担任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一职,曾在伊朗革命卫队服役。他在2013年担任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一职,负责处理国内外的安全事务,并参与了伊朗的外交政策制定。他在伊朗政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报道中没有提及换人的具体原因,也没有透露新任副秘书长的身份和背景。
这一变动引起了媒体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伊朗政府中具有重要地位,负责决策和实施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政策。因此,秘书长的更替可能会对伊朗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产生影响。对于伊朗国内外的观察人士来说,这一变动显示了伊朗政府在高层人事方面的调整和重新平衡。然而,具体的后续影响仍需等待进一步的信息和官方声明。
黎巴嫩央行行长将以通缉犯的身份结束其任期
当地时间5月26日,黎巴嫩央行行长里奥·赛法尔·萨拉米已宣布将辞去自己的职务,并成为一名“通缉犯”。此前他被指控参与了违规金融交易。据报道,黎巴嫩政府对萨拉米展开了调查,并将其列为“通缉犯”。然而,萨拉米本人对这些指控表示否认,并声称这是政治迫害的结果。黎巴嫩央行长的辞职引发了关于黎巴嫩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萨拉米在担任央行行长期间,曾努力维护黎巴嫩货币的稳定,并应对了该国严重的经济危机。
然而,黎巴嫩近年来一直面临着财政困境、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问题,这导致了民众的抗议和不满情绪。黎巴嫩政府和央行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该国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对于黎巴嫩的普通民众来说,经济危机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失业率上升,同时还有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严重问题。这次央行行长的辞职将进一步削弱民众对政府和金融体系的信任。
伊朗、比利时在阿曼交换囚犯
当地时间5月26日,伊朗和比利时在阿曼进行了一次囚犯交换,但具体的交换地点和详细细节尚未透露。交换涉及到伊朗和比利时之间的囚犯,阿曼外交部最初的声明没有透露要交换的囚犯身份。随后,在周五,比利时总理亚历山大·德·克鲁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援助工作者奥利维尔·范德卡斯泰尔已被释放。伊朗国家电视台后来证实,外交官阿萨多拉·阿萨迪也被释放。
阿曼一直是西方与伊朗之间的沟通桥梁。囚犯交换是一个相对常见的国际行为,旨在通过相互释放囚犯来缓解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或解决特定的问题。这种交换通常是在各方之间进行谈判和协商后达成的。这次伊朗和比利时之间的囚犯交换可能是两国之间关系的一部分,或者是为了满足双方的特定需求和利益。尽管具体细节尚不清楚,但这次囚犯交换显示出伊朗和比利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和对话,有望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巴以边境再次爆发冲突
当地时间5月26日,发生了一起以色列定居点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刺杀事件。一名巴勒斯坦人袭击了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个定居点,并刺伤了多名以色列定居者。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安全部队迅速回应,逮捕了嫌疑人并展开了调查。
这次刺杀事件再次激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以色列定居点在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存在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被巴勒斯坦方面视为非法并且阻碍了巴勒斯坦的领土扩张。以色列政府对这次刺杀事件做出了强烈谴责,并承诺将采取严厉的措施来应对类似事件的发生。巴勒斯坦方面则认为这是对以色列占领和压迫的抵抗行动。这起刺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并可能导致更多的暴力冲突和报复行动。
阿联酋帮助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利用黄金套现
当地时间5月25日,俄罗斯海关记录显示,自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切断了俄罗斯更传统的出口路线后,阿联酋已成为俄罗斯黄金的关键贸易中心。这些记录包含了自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一年中近千次黄金运输的细节,显示海湾国家进口了75.7吨俄罗斯黄金,价值43亿美元——而2021年期间只有1.3吨。
中国和土耳其则紧随阿联酋之后,在2022年2月24日至2023年3月3日期间各进口了约20吨。加上阿联酋,这三个国家占据乌克兰危机后海关数据中俄罗斯黄金出口的99.8%。为了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华盛顿曾警告包括阿联酋和土耳其在内的国家,如果他们与受美国制裁的实体做生意,上述三国可能会失去进入七国集团市场的机会。
内塔尼亚胡有望与沙特达成经济协议
当地时间5月25日,内塔尼亚胡正积极努力推动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双边关系发展,并寻求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包括安全、经济和情报方面。他将这一努力描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转移”,认为这将对整个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内塔尼亚胡的寻求与沙特阿拉伯建立密切关系被视为一种战略转移。长期以来,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一直保持着非正式的合作,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严密保密。
内塔尼亚胡试图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达成继《亚伯拉罕条约》后更加瞩目的外交成就,将两国之间的合作公之于众,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这一转变。同时,内塔尼亚胡希望借此机会回应以色列国内在经济发展上对他的指控:先前1月份以色列曾试图与沙特达成类似经济协议,但谈判在圣殿山风波后陷入停滞。此次合作不仅有望重启双边经济合作项目,更有助于恢复国内民众对内塔尼亚胡的信任。
来源:中东研究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