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文汇报:俄罗斯或成中东乱局“大赢家”
发布时间: 2018-05-26 浏览次数: 320

5月以来,中东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从退出伊核协议到驻以使馆搬迁引发惨剧,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是这些纷乱背后的推手,但就目前而言,最大的得利者却是其对手——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

对伊制裁重启带给莫斯科经济利益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将迫使伊朗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军事伙伴关系,以求“抱团取暖”。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退出核协议,并表示将加强与伊朗的全面合作。如今,伊朗和俄罗斯正试图推进“4+1”(俄罗斯、中国、法德为代表的欧盟、英国+伊朗)合作方式以保障伊核协议继续生效。

伊朗将加快从俄采购武器装备,对莫斯科而言不仅意味着在中东扶植可靠的伙伴,也是巨大的经济收益。其次随着欧洲企业退出,俄企在伊朗能源和民航领域有着巨大的商机,中俄共同研制的CR929客机完全可以成为替代选择。再者,俄罗斯、伊朗、土耳其正加快构建三方支付体系,在相互贸易中向使用本国货币过渡。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上周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签署了临时协议,预计三年内达成永久自贸协定。

不仅如此,美国重新加大对伊朗制裁后,国际油价走高成为大概率事件,这对俄罗斯意味着额外的“红利”。伊朗是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在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制裁很可能大幅推高油价。受益于油价高企,今年第一季度俄罗斯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预算盈余。国际油价回升有利于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形势,这对雄心勃勃还要大干六年的普京是绝对的利好。

跨大西洋矛盾为俄欧关系提供契机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使美欧矛盾和分歧扩大,客观上为俄欧接近创造了机会。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美国与欧洲盟友立场相左,而欧俄却罕见地达成共识,这有助于缓和因乌克兰问题和间谍中毒事件而不断恶化的双边关系。

针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欧盟与俄、中积极协调立场,并从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最终通过四项举措,包括再启“阻断法令”,以及继续为欧盟企业在伊朗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等,以确保伊朗继续留在其中。在跨大西洋矛盾加深的同时,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对俄罗斯展开访问,俄欧关系呈现出破冰迹象。默克尔不顾美国的警告,仍与普京就“北溪-2”项目达成共识,这无疑将扩大美欧之间的分歧,但却为修补受损严重的俄欧关系提供了契机,双边关系或将掀开新的一页。

驻以使馆搬迁提升俄中东影响力

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开始公开化,未来沙特等国也可能加入进来,使得冲突规模难以控制。同时,美驻以使馆搬迁更在中东引发了愤怒的浪潮,美国作为中东和平调停者的信誉丧失殆尽。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表示美国已不再适合担任中东“调停者”。伊斯兰合作组织和阿盟也都相继宣布美国不再是巴以和解的调解人。

与此相对应,俄罗斯与中东国家,无论是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还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国,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俄罗斯与沙特在石油限产保价方面,与埃及和土耳其在核电站建设及能源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同时,欧亚经济联盟与以色列、埃及有关自贸协定的谈判也进展顺利。

此消彼长,俄罗斯近年在中东反恐中的强势表现和在叙利亚、巴以和平问题上的相对公正立场,使其在中东民众中收获了超越美国的良好印象。据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今年初针对阿拉伯青年的公关机构调查显示,超过50%的人视美国为对手,而视其为盟友的只有逾30%。而在2016年的同一调查中,超过60%的受访者将美国视为盟友,视其为对手的比例刚刚超过30%。短短两年内数据出现大反转,显然与特朗普的中东政策有着直接关系。与此同时,俄罗斯则更积极地参与中东事务,与中东国家的关系都相应出现了积极变化。

当前,美国的立场和政策都不足以取信于中东冲突各方,而俄罗斯应该是唯一对各方都能“说上话”的大国。在以伊问题上,针对近期两国在叙利亚冲突的升级,俄罗斯多次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以色列总理和伊朗外长相继到访莫斯科,凸显了俄罗斯的立场在双方对抗中的重要性,未来莫斯科出面调停伊以冲突也顺理成章。在巴以问题上,凭借与双方的良好关系、中立立场及历史经验,俄罗斯应该是从中斡旋降低冲突的不二人选,因为美国已经自动放弃了这一资格。

不可否认,俄罗斯当前在中东能够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很大程度上还要感谢特朗普的“神助攻”。

(作者:毕洪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