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环球时报:沙特记者死亡,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布时间: 2018-10-23 浏览次数: 127

沙特流亡记者哈苏吉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死亡事件持续发酵,沙特承认了哈苏吉死在领馆内这一基本事实,但表示他是死于一场打斗,而且是情报部门自作主张所为,沙特王室并不清楚事情经过,与事件无关。

目前事情呈现以下态势,第一,西方舆论和土耳其完全不接受沙特的解释,坚决要求沙特给出“诚实说法”,并且呼吁各自国家的政府制裁沙特。

第二,西方国家政府被迫在不同程度上附和舆论的声音,但各国政府目前并没有表现出要“严惩沙特”的意向,迄今能够听到的最严厉的惩罚主张是暂停或取消对沙特***火。由此看来,西方国家采取打击沙特实质性措施的可能性不大。

这是西方国家与中东盟友因为人权问题罕见的一起冲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完全没有介入这起冲突,但仔细观察冲突演化的过程,分析各方的表现和这一切与局势走向的关系,对各国无疑都是很有益的。

首先,沙特情报机关在其领馆内的行动导致本国流亡异见记者的死亡,置国家于前所未有的外交漩涡,对国家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哈苏吉所写文章无论在国际上怎样损害了沙特的形象,那些损害也与这起死亡事件对沙特的打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事件发生后,沙特严重被动,其解释几经变化,这个过程造成了次生损失。

第三,人权问题看来在西方社会有着极强的舆论动员力和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力,西方舆论在此问题上非常信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且遇事“六亲不认”。联想到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她曾是西方舆论中的人权偶像,但受罗兴亚人问题所累,其在西方的形象遭受重创。

第四,发展中国家可以与西方就人权问题侧重点的顺序进行争论,坚持自己对生存权发展权的优先关切,但应当避免在西方舆论强调保障的领域发生恶性事件,也要尽量不出现不同侧重点之间的对抗。减缓这种冲突对发展中国家总体上是有利的,当确实遭遇了这种冲突时,主动采取措施防止事情升级为对抗,也是发展中国家多数情况下的上策。

第五,发展中国家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优先,在国际社会是有阐明空间的。但沙特这件事其实并不涉及人权优先顺序的争议,它是硬伤。无论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是不是一个“事故”,它对国家外交来说都是严重事故。沙特当下的困境形成了具有广泛意义的警钟。

沙特有可能因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而最终摆脱困境,但沙特减少的那部分损失或将转移到其庇护者的身上,这也是事情一直拖在那里的重要原因。可想而知,如果类似的“事故”发生在非美国的盟国、尤其与西方关系紧张的国家,危机的烈度还会高很多。

美国政府会为了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而宁肯丢一些人权分吗?我们估计它最终会的。人权已经形成了一些硬标准,但它的终极舞台始终是地缘政治,而非意识形态本身。美国政府迄今的表现给了世人这方面的强烈暗示。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