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12天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总算在埃及总统穆尔西的调停下达成了停火协议,没有酿成人们所担心的第六次中东战争,但没有人会相信,双方的恩怨会就此了结。自1948年以来,在经历了5次大规模战争和数不清的小规模冲突之后,巴以问题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中积重难返的沉疴,让所有政治家和外交高手束手无策。巴以冲突的久拖不决,除了宗教、历史恩怨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双方在综合实力上严重的不对等。
纵观国际关系史,两个力量旗鼓相当的国家很容易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往往会搁置争议,因为每一方都明白无法摧毁另一方。而力量对比悬殊的国家,强势的一方总有吃掉另一方的冲动,即使迫于形势暂时停火,也总是难以持久;而弱势的一方因为很难有取胜的希望,往往倾向于通过不对称的方式来发泄愤怒,这就是恐怖主义。巴以冲突64年间的演变历程,就是后一种情形的真实写照。
在巴勒斯坦这块诞生了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地。《圣经》上说,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4000多年前为躲避宗教纷争和迫害而率部落向西迁徙迦南的希伯莱族长亚伯拉罕的后代。现代基因检测更是证明,他们有着最相近的血缘关系。在1948年以巴分治以前,双方本就是同一个经济体,但之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国运。
从自然条件看,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两国的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是差不多的:国小地少,沙漠过半,耕地不多,干旱少雨,水源极其有限;缺乏自然资源和能源,土地十分贫瘠;阿以冲突,无岁无之,战乱频仍导致军费浩繁。从各国发展经济的规律来看,这些都是绝对的不利因素。但从目前的结果看,巴勒斯坦服膺了这种规律,而以色列则打破了这一规律:以色列的人均GDP在3万美元以上,失业率维持在6%上下,货币坚挺,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因国民创新能力强还被称为“创业的国度”,是经合组织(OECD)的成员;而巴勒斯坦由于历史原因,至今没能形成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直接的外商投资几乎不存在,人均GDP已经从1992年的最高峰2000美元,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200美元,贫困人口动辄达到50%,除了农业以外,其主要经济支柱是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巴人在以色列及其它地区打工的收入。在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排行榜上,以色列在177个国家中排名第17位,巴勒斯坦则在100位以后。
以色列的成功,公认的原因是其对教育的关注。犹太民族历来有重智力的传统,其古训就是:如果你的父亲和老师一起入狱,而你只能救一个的话,你一定要救老师。历史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不允许拥有土地,主要依靠脑力劳动谋生,特别是欧洲的犹太人,其谋生手段大都集中在商业、金融、手工业等领域。二次大战后,大批欧洲犹太人移民涌入巴勒斯坦,世界犹太人掀起了5次移居以色列的浪潮,仅1948-1989年就有超过10万博士、博士后或教授、副教授来到以色列,自然资源的贫乏和残酷的敌对现实使得犹太民族再次选择了智力作为生存的手段和武器。
在教育领域,以色列拥有诸多为人称道的第一: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世界第一;每万人中的教授、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均拥有量,世界第一;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的人均篇数,世界第一。24%的以色列劳动人口拥有大学学历,这使以色列成为工业国家里学历程度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荷兰。12%的人口拥有研究生学历。
索尔·辛格是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社论版编辑,他和人合写的《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自2010年9月出版中文版之后,至今已经重印14次。在这本书中,辛格提道:在以色列,大学生向教授提问、雇员们挑战他们老板的决定、军士质问自己的长官、文员批评政府要员是司空见惯的,以色列人自小就在这种价值观中熏陶长大。这样的文化氛围,是以色列成为“创业的国度”的根本原因。一直以来,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目一直仅次于美国。
巴勒斯坦的经济,最经常被提及的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经济封锁和占领。目前,巴勒斯坦向以色列的出口占总出口的96%,从以进口占总进口的77.2%。一旦以色列停止与巴人的经贸往来,巴方的进出口将完全瘫痪。2011年9月,巴勒斯坦经济部发布了一份名为《以色列占领巴领土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报告,这份长达46页的报告认为,以色列的占领对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逾68亿美元,占目前巴国内生产总值的85%。“结束(以色列)的占领,巴勒斯坦经济规模将达到目前的2倍。”
应该说,以色列的封锁和欺压确实是巴勒斯坦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但问题是,这种欺压首先是经济力量悬殊的结果,而且只是外因。内因方面,巴勒斯坦内部存在的腐败和低效,或许才是主因。有研究表明,外国的经济援助对于巴勒斯坦经济振兴作用有限。有时,反而起到了扭曲经济、鼓励腐败的作用甚至是援助的数目越大,造成的损害越大。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从同一起跑线起步最终结果却大异其趣的故事,最深刻说明了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并无任何捷径可言。尽管今天的国际关系已经文明和温和了很多,但本质上仍在一个现实主义体系里,在这个体系里,能帮助一个国家的,永远只有这个国家自己。以色列的刚健和巴勒斯坦的孱弱,根本上是自身努力和政策的结果。
(作者:赵灵敏)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