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首)
刘中民:从加沙撤军:坐在“火山口”的以色列压力山大
发布时间: 2024-04-08 浏览次数: 10

以色列媒体47日援引以军方消息报道说,过去几个月主要部署在汗尤尼斯地区的以军第98师从加沙地带南部撤出,标志着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兵力进一步减少。目前以军在加沙地带只剩下纳哈尔旅,负责保护内察里姆走廊的安全。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47日消息,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7日说,以军从加沙地带南部撤军旨在为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加兰特当天在以军南部军区司令部完成局势评估后表示,以军从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地区撤军是为将来的任务做准备,包括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军事行动。加兰特表示,撤出的以军部队将为后续任务做准备,就像在加沙城希法医院完成的任务一样,也将在拉法地区看到此类任务,直至哈马斯不再控制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公民构成威胁。

尽管以色列军方表示撤军旨在为包括进军拉法在内的后续任务作准备,但以色列撤军的时机和背景显然十分微妙和复杂,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新一轮巴以冲突及其外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主要包括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加沙停火决议,以色列国内连续爆发数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以色列对伊朗大使馆进行轰炸推高伊以冲突风险,以色列军队炸死多名国际慈善援助人士,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冲突升级等。

因此,以色列在这种背景下撤军,折射出其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困境。即使不排除以色列以后仍会卷土重来,对加沙南部发动军事行动,也难以掩饰其不断加深的困境。

以色列面临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的压力陡增

伴随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演进,以色列在哈马斯发起冲突初期所获得的国际同情已经完全丧失。以色列违反国际法对加沙的狂轰滥炸以及地面行动中对巴勒斯坦平民进行“集体惩罚”,不断对医院、教堂、清真寺、救济物资分发点、慈善救援人士等民事目标进行攻击,已经在加沙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已经挑战了现代社会的人类良知底线,并导致玻利维亚等多国宣布与以色列断交,南非将以色列告上国际法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要求对以色列进行“战争罪”调查。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不断向以色列施压,美国和以色列的矛盾分歧不断加大,都使以色列正在滑向“国际弃儿”的深渊。

325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加沙停火的决议通过后,以色列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在以色列炸死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人士在内的世界中央厨房救援人员,激起了包括西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使以色列已经沦为世界舆论的公敌。在这一问题上,巴勒斯坦数以万计的民众生命与数名西方人士殒命在西方引起的舆论效应截然不同,进而使以色列面临的来自西方的压力陡增。

轰炸伊朗大使馆的冒险做法使以色列陷入严重被动

41日,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导弹空袭,并造成至少13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对以色列此举表示强烈谴责。伊朗和叙利亚指控袭击由以色列发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莱希均誓言报复。据媒体5日报道,由于担心伊朗反击,以色列和美国目前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据《以色列时报》7日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表示,以色列已完成可能与伊朗对峙的准备工作。报道说,加兰特在与以色列国防军作战局局长奥德巴修克和军事情报局局长阿哈龙哈利瓦进行评估后表示,以色列已完成对伊朗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做出反应的准备工作。

以色列从加沙南部撤军,及其完成与伊朗对峙的准备同时发生也绝非偶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色列在轰炸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后在道义、安全、外交上陷入多重困境的结果。

尽管以色列的炸馆行为是以色列和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长期对抗的延伸,但以色列对主权国家伊朗驻外大使馆进行轰炸的行为,打破了长期以来双方进行安全暗战以及代理人对抗的旧有范式,其侵犯国家主权和领土性质的象征意义尤其严重。这一事件不仅使伊朗和以色列的道义高下泾渭分明,而且为伊朗对以色列境内外目标进行直接打击提供了依据,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拉克什叶派武装、也门胡塞武装与以色列冲突升级的风险更趋扩大,进而使以色列本土和境外目标面临袭击的风险迅速增加,并使以色列不得不进行军事调整以应对伊朗的威胁。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的炸馆行为也未能实现牵制美国、激化美伊矛盾、加剧美伊对抗的目的。尽管美国在本质上不会改变支持以色列的做法和双方的盟友关系,但目前以色列的任性所为显然已经打乱了美国拜登政府的国际战略、中东方略以及国内选举安排。历史表明,尽管以色列可以不断以各种方式牵制和掣肘美国,但美国在军事和经济援助等方面有足够的刚性手段令以色列屈服。美国为平衡各种需要在安理会投下的弃权票,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和转折点,这也是以色列选择撤军使冲突降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炸馆事件后,伊朗把美国和以色列区别对待,警告美国远离以色列目标的策略也十分得当,恰好拿捏到了美国不愿意因伊朗-以色列对抗乃至冲突进一步深陷中东的心理,使以色列要更多独自承担伊朗的安全威慑,这显然是其从加沙南部撤军以应对伊朗威胁的原因所在。

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僵持困境和以色列内部危机

以色列国防部表示,以军在汗尤尼斯地区取得了显著战绩,消灭了“恐怖分子”,摧毁了武器、武器库以及通讯中心等目标,哈马斯的军事能力被摧毁。

但是,这显然是一种对自身撤军行为的苍白解释,实现解救人质、彻底消灭哈马斯、使加沙对以色列不再构成安全威胁的三大目标无一实现。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7日公布的数据,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3.3万人死亡、7.5万余人受伤。以军7日称,在加沙地带共打死1.2万名巴武装人员,共有604名以军士兵在冲突中死亡。由此可见,不仅巴勒斯坦方面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以色列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除了军事上的代价外,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危机在不断持续加深。以色列政治反对派和民众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抗议浪潮在近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等以色列主要城市持续爆发抗议示威,要求内塔尼亚胡政府辞职、举行大选、尽快达成解救人质的协议,甚至引发骚乱。如果任其发展,不但以色列在加沙的目标渐行渐远,甚至不排除因加沙冲突引发“耶路撒冷之春”。

此外,以色列经济严重萎缩、社会严重撕裂、安全危机深重、国际形象一落千丈、深陷国际孤立的复合性危机,都使以色列无异于处在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

总之,以色列在国际、地区、国内、巴以冲突四个层面上均陷入了进退失据的深刻危机。在可见的未来,如果内塔尼亚胡政府继续在危局中惨淡经营,以色列便很难以这种撤军的方式在加沙草草收场,但此前的战争模式肯定难以为继,以色列将不得不在军事和外交上进行调整。但也不排除内塔尼亚胡政府非但不能实现在加沙的三大目标,而且无法抗拒“后内塔尼亚胡时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从这种角度来看,以色列面临的危机还远没有结束。

(作者:刘中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