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南方日报:内外交困的内塔尼亚胡
发布时间: 2024-05-26 浏览次数: 10

近段时间以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日子并不好过。

先是战时内阁面临解体风险——518日,战时内阁成员本尼·甘茨向内塔尼亚胡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战时内阁在68日之前拿出加沙战后治理方案,否则将退出战时内阁,并带领其政党退出以色列紧急联合政府。

不仅后院起火,外部环境也愈发孤立——522日,挪威、西班牙、爱尔兰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给以色列带来了更多压力,其在国际上将面临更严重的孤立处境。

更不利的消息传来——524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发布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就在几天前,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战争罪的名义申请逮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

内外交困”“前后夹击,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何仍一意孤行,没有停止打击拉法?美国对以色列继续军事行动的支持是否还一如既往?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泠汐

后院起火以色列中左翼势力发起最后通牒

当地时间523日,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甘茨再发声,要求立即成立国家调查委员会,对以方未能阻止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去年107日发动对以袭击进行调查。

同日,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否认去年10月前他收到了军情部门关于可能发生巴勒斯坦武装组织袭击的预警报告。

分析指出,甘茨此番提出要求,颇有向战时内阁成立前的内塔尼亚胡政府问责之意。

加沙前线硝烟漫天,以政府为何先出现内部混乱?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表示,这与战时内阁的构成有关。

202310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数日后,以色列成立战时内阁。内塔尼亚胡、甘茨和加兰特是拥有表决权的3名核心成员。

甘茨和内塔尼亚胡分别领导着战时内阁中的中左翼政党联盟和右翼政党联盟。作为内塔尼亚胡的头号政治对手,甘茨于内塔尼亚胡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曾实现一定程度的握手言和,然而随着冲突持续延宕,二人已走向公开对抗。

518日,甘茨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处理巴以冲突上的方式,称少数狂热分子已经掌舵,并警告说以色列正朝着礁石前进。甘茨提出围绕新一轮巴以冲突及后续事项的六点方案,要求内塔尼亚胡最晚68日接受这套方案,否则他将退出战时内阁。这被舆论视为以政府陷入分裂的征兆。

孙德刚认为,甘茨向内塔尼亚胡发起最后通牒,本质上是以色列中左翼温和派对内塔尼亚胡展开的一次围堵,逼迫其认真考虑在战后对加沙做出安排。

就在甘茨发表上述言论前,与内塔尼亚胡同属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的加兰特也公开叫板内塔尼亚胡。加兰特15日表示,反对以色列在战后控制加沙地带,内塔尼亚胡应立即推出加沙战后安排计划。外媒分析,加兰特的言论证明以军领导层对内塔尼亚胡的不满已达到顶峰

此外,近期也有其他右翼政党人士对内塔尼亚胡表达不满。据外媒报道,以政府极右翼强硬派官员、财政部长比撒列·斯莫特里赫4月曾表示,如果以方取消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地面进攻计划,他将推翻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政府

分析指出,当前以政府面临的不仅是左右翼势力的理念对抗,还有同时爆发的多重复杂矛盾。在此背景下,内塔尼亚胡可谓左右为难

西方阵营松动  欧洲多国转向承认巴勒斯坦国

522日,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三国决定都将于528日生效。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截至目前,全世界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已接近150个。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说明在巴以问题上支持两国方案和巴勒斯坦建国的国际共识正在形成,实现中东和平的力量开始成为主流。

丁隆进一步指出,此次欧洲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还具备另一层象征意义:更多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预示着欧洲正出现重要转向,欧洲和美国就巴以问题的态度正发生分裂。

除挪威等三国外,瑞典、捷克、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也于近期宣布,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媒体评论,这表明美国对巴以和平进程的主导权正在削弱。

今年4月,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申请在时隔13年后于安理会再获审议,却遭美国一票否决。对于欧洲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定,美媒522日引述一位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美国政府持反对意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当天表示,美国总统拜登一直支持两国方案,但他认为,巴勒斯坦建国应该通过巴以双方直接谈判实现,而非他国单方面承认。

丁隆指出,美国采取持续偏袒、庇护以色列的立场,单方面阻挠巴勒斯坦入联,是导致巴勒斯坦无法成为拥有全面主权独立国家的核心原因。这导致巴勒斯坦的军事、安全、边界、海关、税收等权利均被以色列控制。

有观点指出,随着欧洲多国开始在巴以问题上对美国说不,美国在该问题上对以色列给予支持时,也将面临更大压力。这也意味着,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将面临更为孤立的外交环境。

针对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发出逮捕令一事,德国政府522日回应称将遵照执行。这意味着,若国际刑事法院终对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那么在他进入德国境内时,德国将对其依法逮捕。而在此之前,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已表态支持国际刑事法院的有关决定。

分析指出,这次所申请的逮捕令对以色列而言更多起到施加国际舆论压力的作用,它代表着国际社会对本轮巴以冲突尽早结束、以更公正和平的方式解决巴以问题的期盼。

骑虎难下  进退两难,美方还可能换将

524日,联合国国际法院就南非请求制止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作出裁决,认为加沙地带南部拉法的人道主义形势已属灾难,而以色列所谓疏散及其他措施可减轻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不足以令人信服。国际法院就此发布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致力于解决国家间争端,其判决和临时措施具有约束力且不得上诉。临时措施是一种暂时发布的禁令,是在对争端做出最终决定之前采取的措施,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做出判决。这些措施被认为需要得到强制执行,但国际法院自身没有保障强制执行的手段。虽然国际法院缺乏执法机制,但其针对某国的法令可能影响该国的国际声誉,且设定司法先例。

在全球多国普遍承认巴勒斯坦国,要求停火止战并落实两国方案的背景下,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何仍执意推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

丁隆指出,由于近期以色列战时内阁出现内讧,本已矛盾频现的以色列政局正变得更加复杂,内塔尼亚胡正面临一场执政危机。内部矛盾对内塔尼亚胡的执政构成较大威胁,预计他将继续推进在加沙特别是在拉法的军事行动,从而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

对此,孙德刚持赞成意见。他表示,正处于左右为难状态的内塔尼亚胡,实际陷入既不能停止对拉法进攻,也不能扩大拉法军事行动的窘境,可谓骑虎难下

部分以色列右翼势力近期持续对内塔尼亚胡施加压力,一旦他停止拉法攻势,这些右翼势力将宣布退出联合政府,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命也将宣告终结。但与此同时,受国内中左翼力量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以色列未来也不太可能在拉法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孙德刚分析指出。

然而,随着内塔尼亚胡在国际社会愈发遭到孤立,美国近期对以政府的态度也出现重要转向。

今年3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会见了到访的甘茨。美媒报道,甘茨访美并未得到内塔尼亚胡批准,这让内塔尼亚胡怒不可遏。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则表示,美方不会错过这个讨论的机会

孙德刚表示,美方此举可能是给内塔尼亚胡传递一个信号:如果内塔尼亚胡脱离美方控制,不排除美国抛弃内塔尼亚胡及其右翼政党,转而同以中左翼政党结盟,甚至在巴以冲突期间换将,启动甘茨成为以色列在战时的新领导人。

这意味着,内塔尼亚胡对拉法扩大军事行动规模的意图,也将受到美方一定程度的牵制。孙德刚判断,内塔尼亚胡可能在拉法实施小步走策略,例如采取小范围、定点式的特别军事行动。未来一段时间,加沙地区或维持低烈度的冲突状态。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