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界动态  时事评论
国际金融报:“迪拜模式”的优与忧
发布时间: 2014-03-10 浏览次数: 168

迪拜的土地运营方式、金融改革等可为上海所借鉴。

因为世博会,迪拜这座一心想把自己打造成阿拉伯世界的国际金融港湾的城市正在开始新一轮规划设计

为了更好地吸引和利用投资,迪拜酋长穆罕默德签署法令,在迪拜经济局内新成立投资发展处,进一步推动投资发展工作。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经济环境,迪拜显然要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中东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迪拜这个坐落于中东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前一直以高调和狂野的方式在发展。就像是沙漠中那难得一见的绿洲,迪拜又取得了2020年世博会举办权,这立刻招来了很多嫉妒者的批评。这座城市的雄心依旧,迪拜政府新成立了专门吸引外商的投资发展处等新机构来开启又一个十年发展规划,集中精力进行基础设施和软实力建设,他们不仅要让其成为让阿拉伯世界仰望的金融港湾,还要将“迪拜模式”享誉世界。

十年磨一剑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建立于2004年。它繁荣过,也经历过全球最严厉的2008年金融危机,也目睹过资金链断裂和债台高筑的困境,也憧憬过超越伦敦和纽约。都说十年磨一剑,迪拜真的做到了,其经济和金融业在2013年上了一个新台阶。

只有比较了,才会看到迪拜真的在快速崛起。2004年建立之初,这座新兴金融城仅有大约900多个活跃的跨国注册公司。然而,到第十个年头,仅一年时间,这里就新增了上千家活跃的跨国注册公司,由此可见,“迪拜模式”成功了,无论在危机前还是危机后,它都有发展潜力。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排名全球第六,是继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和法兰克福后的新兴顶级金融中心。在阿联酋7个酋长国中,迪拜是最缺石油的一个,但却是转型最成功的一个。石油占迪拜GDP的比重不到3%,但迪拜迅速发展了自己的旅游业、高端房产业、航空业和金融业,创造了“迪拜模式”。有人说,迪拜的成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动荡的波斯湾,迪拜是少有的和平稳定的穆斯林地区,这让迪拜集聚了大量的穆斯林外来人口和资本。在220多万的迪拜人口中,仅有20多万是迪拜本地人。迪拜并不给外籍人移民的机会,但迪拜却给了外籍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自由,这让迪拜成为“打工者的天堂”。

迪拜正在筹划下一个十年发展计划。《国际金融报》记者从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方面了解到,迪拜金融自由区正计划在未来5年内吸引更多企业,使得区内企业数量翻番。DIFC自由区的二期发展计划正在扩建,新增建筑面积超过40%,其中一半以上将是写字楼,20%为零售业。

截至201312月,在DIFC新注册的公司高达1039家,比前一年增加了14%,其中很多是金融服务公司。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的首席执行官Jeffrey Singer表示,“从2013年开始,迪拜算是真正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今后我们还将集中精力打造全球最好的工作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能人来迪拜。在2014年,我们的重点将放在发展更多新市场,比如伊斯兰金融、资本市场、家族企业和非洲等成长型市场的开拓等,我们会给驻扎在DIFC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

因为世博会,迪拜这座一心想把自己打造成阿拉伯世界的国际金融港湾的城市正在开始新一轮规划设计。它们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有全球最奢华的七星级帆船酒店、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棕榈岛、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等。在新机会面前,迪拜开始筹建自己的“软实力”,比如,为金融公司创造更好的服务。在去年新进迪拜的1039家公司里,55家是金融服务公司,包括中东不列颠银行、富国银行、纳皮尔公园千秋资本、卡耐基资产管理和萨摩那资产管理公司等。现在迪拜已经吸引了来自131个国家的15600家公司,且这一数量还在增加,其中来自欧洲的企业居多,占比34%,中东的为29%,北美约占15%,亚洲的为12%,其他地区的为10%

金融服务是重点

如果说过去十年,迪拜靠的是旅游业打响了名头,那么未来十年,这里将成为金融业的天堂,真正走上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

由于特殊的时差和地理位置,迪拜港口资源丰富,长达734公里的海岸线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货物集散地之一。为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的地域优势,迪拜政府还着力打造了“4小时经济圈”和“8小时经济圈”的航空线,将迪拜和世界主要中心城市紧密连接。当中东都还胆战心惊地依赖石油致富时,迪拜已借助其贸易中心的优势,将其金融中心建设提上了正式日程。汇聚了阿联酋70%非石油贸易的集散中心,迪拜不仅是中东最大的自由贸易中心,更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金融中心。不像其他中东城市严重依赖石油资源,迪拜却实实在在地向纽约等国际型金融城靠拢,通过自贸区的发展,迪拜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记者从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网站了解到,几乎每个月都有至少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入驻迪拜,1月中旬,资产规模800亿美元的美国橡树资本管理公司在迪拜设立分部。该公司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私募股本、房地产、亚洲及新兴市场股票、电力基础设施、不良债务、高息债券、可换股证券及次级债务等。2月中旬,瑞士的克罗齐财富管理公司也在迪拜设立了分部。《国际金融报》从克罗齐财富管理公司了解到,它们前往迪拜,目的就是借助阿联酋,拓展阿拉伯市场。“我们在中东市场早已有很多现成的客户,迪拜在这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相对稳定,且它们给金融机构的自由度、优惠政策以及服务保障都很有诱惑力。”公司负责人Manal Al Omari表示。迪拜的商业氛围和法则、劳工保护法、税收体系、贸易规则和机制都和英美法系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这是他们选择迪拜的主要原因。

为了更多地吸引和利用好投资,迪拜酋长穆罕默德签署法令,在迪拜经济局内新成立投资发展处,进一步推动投资发展工作。据报道,迪拜投资发展处的首要目标是优化迪拜投资环境,帮助迪拜吸引全球资金;负责制订迪拜投资政策和促进投资战略,并依照迪拜经济发展规划,制订和推动新的长期发展项目。新机构会进一步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简化手续并加速投资项目审批制度,还负责对迪拜的投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明确迪拜投资优势和障碍。

那么,迪拜模式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有何借鉴作用呢?当上海金融中心的自贸区还在试验阶段时,迪拜的杰贝·阿里自贸区已经是中东最大的物流中转中心,其区内云集着来自132个国家的7200多家公司,其中120家由世界500强企业设立,贡献了迪拜20%GDP。可以说,就是这个自贸区从去年开始,把迪拜一步步从危机中拉出。

根据迪拜政府相关规定,自贸区企业可享受100%外资拥有、50年免除所得税、期满后延长15年免税期、无个人所得税、进口完全免税、资本金和利润允许100%遣返以及充足的廉价能源等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迪拜自贸区的相关土地运营管理方式。以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为例,其土地采取出租不出售的政策,出租的土地可由企业自主建厂房或仓库;一旦企业决定搬离,遗留的厂房等或招租或拍卖,尽量避免拆除而造成资源浪费。实际上,土地、办公室、仓库等硬件设施的租金,也是该自贸区管理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金融政策方面,迪拜实行自由和稳定的经济政策,这在各国之间以及国际工商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由于没有外汇管制,资金在这里流动更为频繁。此外,迪拜良好的治安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社会安全得到极大的保障。近年来,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迪拜筹建了众多成功的投资中心。机动车自贸区、迪拜商品中心、迪拜硅谷、迪拜海滨城以及迪拜投资公园等10个专业化倾向明显的在建自贸区,为吸引各个行业的精英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繁荣背后的忧虑

资本总是要寻求安全的港湾,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之后,始终安定的迪拜,成为中东地区的和平角落。即使是在今天,极端的宗教势力仍希望渗透到每一个阿拉伯国家,但阿联酋对此始终保持着警惕。迪拜选择了开放和平和的处世态度,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对极端思想保持一定的距离。

然而,美国《外交》杂志并不看好阿拉伯国家的未来。自20世纪中叶形成现代结构以来,沙特和5个规模较小的海湾君主国家: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和阿联酋,一直深受高度专制且貌似不合时宜政权的支配。但面对着家门前的流血冲突、国内快速增加的人口以及国外的现代化军队,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也在无形之中开始了未雨绸缪的防御计划。

这些君主国家最明显的生存战略之一便是增强与西方大国的安全联系,部分采用允许美国、法国和英国在本国领土内建立大量基地的方式,部分则采取大额采购西方武器的方式。然而,这种费用昂贵的西方联系已经逼迫君主制国家的新一代统治者做出更为现实的选择,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易与伊朗甚至海湾其他国家相抗衡。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之间的不满和积怨已逐渐大到足以引起外交危机,煽动暴力或者鼓动一个君主国干涉另一个君主国内政的地步。

当看到迪拜等金融中心的繁荣,你会认为,这些富裕的海湾君主国家是无法战胜的,但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尽管现在面临着种种内部威胁,但这些政权也正面临着逐渐增加的外部威胁。比如,来自西方国家的政府或者来自伊朗以及来自相互之间,而且这些威胁只会加剧它们长期存在的冲突和内在矛盾。

虽然有专家分析,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实施后,可能无暇顾及中东,再加上美国国内页岩气的开发、国内债台高筑以及中东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美国可能最终放弃对中东的控制权。然而,这一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事实上,就在去年,美国已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正如美国中央司令部去年宣布,将向至少4个海湾国家运送最新式的美制反导系统,系美国向海湾地区已运送的新版“爱国者”反导装置,目的是减轻海湾国家统治者对遭受伊朗导弹攻击的恐惧。十分抢眼的是,这项消息并未透露究竟哪些国家已同意接受这些美式武器。不过,分析家普遍认为,未点名的这几个国家是巴林、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

相比美欧在海湾地区扩大其驻军基地,海湾君主国家购买西方武器的开支一直在不断增加。如果用大多数标准来衡量,这类开支都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从GDP占比看,这些海湾君主国家的军购额使得它们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武器买家。即便是较穷的海湾国家,它们正在同不断减少的资源以及严重的社会经济压力作斗争,支出远远超过了收入。

海湾国家的军购让以色列变得不安起来,认为美国向海湾君主国出售高性能设备将会削弱以色列在该地区的“质量优势”。该地区的统治家族也发现,向已经陷入困境的本国民众解释如此大规模交易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困难。鉴于现有的地区紧张局势,它们很可能会继续增加开支,或者花在购买坦克和战机上,也或者花在购买海军舰艇上。

在伊朗和以色列问题上,海湾国家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多,争吵不断,致使一个国家试图改变另一个国家世袭继承的过程。在某个君主国家的一位统治者去世或者爆发一次小规模的内部争端后,临近的君主国就会加以干涉,或者谨慎地支持一位所偏爱的候选人,或者更极端的情况下则是策动一场政变,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司空见惯。而这种情况造成的权力真空也经常让外国势力有空可钻。

迪拜所在的阿联酋的继承人纷争始于2003年,当时在一次反伊拉克战争的示威活动中,有一名王储被废黜,被其同母异父的弟弟沙特所取代,新王储也获得了阿布扎比的支持,而被废黜的王子流放到了阿曼,随后前往美国。随着酋长国中迪拜这类开发项目在2008年开始深陷困境,新王储沙特遭到了很多批评,包括收受建筑业回扣等广泛指控。而之前被废黜的王储在流放时期聘请了美国一家公关公司和一名英国律师发动了一场国际媒体攻势,让阿布扎比和国际社会明白,在位王储就是一个累赘。这波攻势后来牵扯上了伊朗商贸往来。到2010年,这场攻势还在持续,阿布扎比的统治家族允许流放王储回国探视仍占据王位的父亲,但不幸的是,流放王储最终夺取王位的行动失败。

一个王子没落并不代表宫廷斗争就消失了,虽然阿联酋的总统重新获得了统治权,但在海湾地区,不久的将来,类似的继承人纷争还会出现很多次,不管是政变还是反政变,在君主国家,规模不断扩大的王室权势集团已经聚拢在对手继任者周围,随时准备着自相残杀,这也为外来大国介入创造了更多机会。

最终,这些君主国家可能全都会遭受西方干涉的折磨。经年累月,这些君主制政权看似有着巨额财富做靠山,实际上却脆弱不堪。他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依附于西方政权,而一个特别脆弱且屈服于西方介入、伊朗或以色列的君主国家很可能很容易成为将要倒塌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那么他们曾经苦心经营的财富又该何去何从呢?

世博带火房地产

经朋友介绍,记者与在迪拜工作的汪先生取得了联系,“我在这边工作9年多了,亲眼看到迪拜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2008年时,迪拜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房价缩水60%,一大批投资者逃离,开发商也负债累累。然而,迪拜即将举办2020年世博会,我相信这座原本就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又将迎来一次投资狂欢。现在已经能很明显地看到,很多投资者正重新开始回到迪拜并寻求新的商业机会。不管是去找工作的还是有投资意向的,他们都涌进了迪拜,他们对住房的需求正在增加,所以现在迪拜的房价又火了起来。”

迪拜世博会将于20201020日至2021410日举办,主题为“沟通思想,创造未来”,预计将接待访客2500万人次。展会规划场地位于迪拜西南部,占地面积约为438公顷,展区分三个主题:移动性、可持续性和机遇。

数据也显示,迪拜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又一次高峰。全球第一大房地产投资管理及服务公司仲量联行公布数据显示,迪拜地产价格去年平均上涨了20%,可能在今年底重回2008年的高峰时期。汪先生也表示,“从我个人的经历看,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经济环境,迪拜显然要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当地的房产中介也很自信,他们认为世博会会将这座城市的需求推向高峰,其带来的利润更是不可估量。”

(记者 王丽颖)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