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7月20日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最后期限只有1个月之际,20日结束的第五轮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谈判终于取得可贵进展,出炉了一个共同的工作文本。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依然存在分歧,但六国和伊朗都表现出如期完成全面协议谈判的姿态和决心。伊核谈判已驶入加速通道,正向最终目标发起冲刺。
进展可贵 分歧未消
六国和伊朗经过5天谈判,拟出了一个供双方下一步磋商的工作文本。文本有很多“括弧”,把依然存在争议和分歧的地方标注出来,这预示着未来谈判仍有不少难题等待解决。
美国谈判代表、副国务卿舍曼会后对记者说:“从现在到7月20日之间,我们实质上将连续不停地工作,以达到我们寻求的目标。我们处于谈判非常关键的时刻。”她表示,本轮谈判很艰难,但具有建设性,各方审视了未来全面协议可能包括的所有要素。
伊朗外长扎里夫会后表示,各方制定了一个全面协议的“总体框架”,其中包括伊朗与六国在解决伊核问题方面各自的义务,但各方在铀浓缩和解除制裁时间表等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全面协议谈判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确保伊朗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尤其是如何限制伊朗铀浓缩的水平和数量;二是西方对伊制裁该怎么解除,即解除制裁的时间表。
在铀浓缩问题上,伊朗目前有大约1.9万台离心机,其中正在运行的大约有1万台。西方估计,1万台运行的离心机,加上伊朗现有的低浓铀,伊朗要生产出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足够高浓铀需要两三个月时间。
各种信息表明,美国可能愿意允许伊朗保留大约4000台离心机,这样伊朗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高浓铀。但扎里夫20日对媒体说,伊朗已经回绝了西方“过分的要求”,拒绝大幅削减离心机数量。
在解除制裁问题上,伊朗希望在四五年内完全撤销制裁,而西方则表示这一过程需要10到15年时间。西方的目的显然是以制裁作为施压手段来确保伊朗核计划的民用性质。
谈判前行 动力何在
伊核问题已延续了十多年,成为关乎中东地区安全的重大命题。正如伊朗总统鲁哈尼所言:“解决伊核问题符合所有相关方的利益。”
对伊朗来说,伊朗经济因西方制裁而深受影响,如果谈判成功,西方逐步解除制裁,符合伊朗国家利益。自鲁哈尼就任总统以来,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实质性让步,与西方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也出现了缓和迹象。
按照伊核问题各方去年11月在日内瓦达成的“共同行动计划”,在6个月的时限内,伊朗停止部分敏感核活动来换取西方减轻对其经济制裁,包括冻结部分核设施,稀释丰度20%的浓缩铀以及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其核设施等。在此前阻碍谈判的重要障碍阿拉克重水反应堆问题上,伊朗也作出了巨大让步,同意改造该反应堆,使其钚元素产量下降80%。
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如果达成全面协议,即使无法完全消除伊朗研发核武器的能力,也会大幅增加其难度。此外,全面协议的达成将大大改善美国与伊朗关系。近来,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北部不断攻城略地,令美国十分担忧。而在遏制伊拉克境内的逊尼派极端武装方面,美国和伊朗存在“共同利益”。如果伊核问题得以解决,美国与伊朗关系改善,也将为双方合作稳定伊拉克局势提供助力。
反之,如果谈判失败则后果严重,不仅会断送美国与伊朗关系,而且还将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负面影响,不符合各方战略利益。
展望前路 障碍仍多
六国与伊朗下一轮谈判将于7月2日在维也纳继续进行。从目前来看,铀浓缩问题将成为接下来谈判中最硬的“骨头”,此外,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取消制裁等难题也都有待攻克。六国和伊朗在谈判中能表现出多大的灵活性,可以接受多大程度的妥协,这些都是未知数。
目前阶段,西方与伊朗对外都保持强硬姿态,力争利益最大化。在核心问题上,不到最后关头,恐怕双方都不会轻言让步,不会完全暴露自己的底牌。
有消息说,伊朗可能希望谈判延期。但美国高级官员强调,依然致力于在7月2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即使将来谈到延期问题,也必须得到各方同意。
分析人士认为,7月20日的最后期限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是体现了国际社会解决伊核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如果谈判能够取得成果,即使延长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各方可能也不会拒绝。
(记者 刘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