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事评论
解放日报:黎巴嫩传呼机对讲机接连爆炸
发布时间: 2024-09-19 浏览次数: 10

当地时间17日下午,黎巴嫩多地发生传呼机大范围爆炸事件。

黎巴嫩公共卫生部长菲拉斯·阿卜亚德17日晚些时候在黎“新电视台”一档直播节目中说,传呼机爆炸致伤人数已超过4000人,其中400人重伤;死亡人数增至11人。

黎巴嫩真主党指认以色列发起袭击,誓言让以色列“受惩罚”。

爆炸持续一小时

171530分左右,大规模传呼机爆炸在贝鲁特南部郊区、黎南部地区及东部贝卡谷地等地发生,持续约一个小时。

网络流传的监控画面显示,一名男子在一家小超市交钱时,收银机旁的一台传呼机突然爆炸。还有目击者称,一些人的裤子口袋开始冒烟,随后他们在爆炸声中倒地。有知情人士表示,在发生爆炸前,传呼机响了数秒,似乎显示收到一条来自真主党高层的信息。

综合多方消息,爆炸威力不大,主要波及传呼机携带者及距离较近的人,受伤人员大多伤及面部、眼睛及四肢。在已确认的死者中,多人为黎巴嫩真主党成员,并包括一名8岁女童。

伊朗驻黎巴嫩大使馆17日发表声明说,伊朗大使穆杰塔巴·阿马尼在传呼机爆炸事件中“受轻伤”“总体情况良好”。黎巴嫩邻国叙利亚也发生类似爆炸事件,造成十多人受伤。

爆炸事件发生后,黎巴嫩真主党指认以色列应对事件负责。黎巴嫩外交部也谴责以色列发动“网络攻击”,称黎巴嫩已决定向联合国安理会启动对以色列的申诉程序。

对于黎巴嫩政府和真主党的说法,以色列方面尚未回应。以军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17日傍晚召开会议评估情况,称以方将“继续保持警惕”。

以色列惯用手段?

以色列是幕后黑手吗?对此,有分析认为,此次袭击的计划和执行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以色列是唯一有能力、有动机实施这一行动的国家。

早在1996年,哈马斯高级军事指挥官、因开创自杀式爆炸而有“工程师”之称的叶海亚·阿亚什,就在接听手机后被炸死。此次事件被认为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所为。从网络攻击、自杀式无人机袭击到远程引发爆炸,这一系列操作都被认为是以色列的惯用手段。

“过去,以色列也曾通过手机和传呼机,对目标进行定点清除。不过,对数千个传呼机安装爆炸物的做法仍是前所未有的。”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说。

牛新春认为,若此次袭击是以色列所为,其首要目的是实现“让以色列北部地区撤离的民众返回家园”的政策目标。

近期,以色列加大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压力。此次事件也发生在以色列对真主党发出全面威胁的敏感节点。16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通过决议,将“让以色列北部地区撤离的民众返回家园”作为加沙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政府的第四个军事目标。这意味着以色列正式将对真主党的军事打击纳入持续近一年的军事战略中。

“虽然通过此项决议主要是象征性的,但再次凸显以色列的决心,即一定要解决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问题。”牛新春说。

有报道称,以军北方司令部司令戈尔丁正积极游说内阁决策层批准对黎巴嫩南部发起大规模地面进攻。但也有分析认为,传呼机爆炸并非以色列即将发动地面进攻的迹象,而是意在震慑对手。

其次,袭击对真主党有生力量造成沉重打击。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以色列在与真主党的交火中造成真主党400多人死亡,但此次袭击单次行动就造成十多人死亡,近3000人受伤。

此外,袭击也破坏了真主党与盟友间的重要沟通手段。牛新春表示,真主党、哈马斯等组织都对使用手机十分警惕,担心遭到以色列定点清除。但现在传呼机也不再安全,这对其联络构成挑战。

还有报道称,在袭击发生前,以色列已获得情报,真主党成员可能听说传呼机被动过手脚的消息。为了先发制人,以色列才改变计划,提前动手。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真主党官员说,这次袭击暴露真主党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最大安全漏洞”。

或加剧紧张局势

外界普遍担忧,爆炸事件将让中东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真主党已表示要让以色列受到“公正的惩罚”。

伊朗方面“强烈谴责”爆炸事件。美国则撇清关系,称美方没有卷入爆炸事件,“不知道谁应对此事件负责”。

牛新春认为,黎巴嫩真主党势必会对以色列进行报复,但将如何回应尚不确定。从军事实力和情报能力来看,真主党与以色列相比仍处于弱势。

至于真主党盟友会否有所动作,牛新春认为,伊朗、叙利亚等方面可能会给真主党一些政治、外交、道义、武器、技术上的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几方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性仍较小。

“未来一段时期,局势仍将紧张。”牛新春表示,除了黎以局势近期可能升级外,还有多方面形势需要关注:加沙停火谈判若无法达成,可能很快将进行最后摊牌,哈马斯与以色列或进入最后决战阶段;约旦河西岸局势仍动荡,若爆发全面起义将导致局势失控;也门胡塞武装打击以色列本土的能力有限,但也虎视眈眈。

舆论普遍认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的关键之一是实现加沙地带停火。不过,谈判已陷入僵局多时,尽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7日再度访问埃及斡旋,但外界认为此举影响有限。

牛新春指出,自加沙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过度依赖武力,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也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本来是以色列需要反思的。但近期以色列军队捷报频传,军队、情报部门的威信回升,以色列对自身军事能力的信心正在恢复,军事行动的胆量也会越来越大。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