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而言,伊朗大选是该国政治局势可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西方关注大选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大选后伊朗局势能够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无论是对于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还是整个中东利益的布局,都会带来重大影响。中国在此背景下也应该关注更多地关注利益维护。
美国对伊朗以压促变
2006年以来,联合国已经通过了多份制裁伊朗的决议,西方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伊朗的单独制裁内容更广泛,性质更严厉,这已经给伊朗社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伊朗年轻人失业率增高、经济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加深了民众对内贾德政府政策的不满。西方媒体甚至将其称之为,伊朗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这种所谓社会危机的本质就是西方对伊朗的“以压促变”政策。虽然美国没有放弃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选项,但是在可以预见的近期内,无论是美国国内局势还是整个世界局势,还都不存在立刻动武的客观条件,所以对美国乃至西方来说,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就是对伊朗进行制裁,通过制裁让伊朗发展核计划的决心受到影戏,核原料来源受到限制,发展核计划的资金来源受到阻碍,从而让延缓伊朗可能开发出核武器的速度,进而静待局势转圜后,给动武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这种策略不能说不成功。这次总统大选的三次电视直播辩论中,8位候选人争执的焦点始终没有离开目前内贾德政府的内外政策。比如温和派候选人鲁哈尼就直言,伊朗目前经济形势恶化,根本原因在与西方制裁,而内贾德的强硬政策给西方制裁以“口实”。
此外,思想外向的伊朗大学生也对以国内的强硬政策不满。他们在大学里通过西方社交网络了解到更多更深入的话题,因而也对目前的局势产生了很多抱怨情绪。这些都可能通过伊朗大选传播出去,形成社会舆论,进而影响选举结果。
以色列对伊朗虎视眈眈
作为伊朗的中东邻居以色列,和美国不同,始终把动武挂在嘴边。这一方面是由于以色列和伊朗距离近,对核扩散的危险有着切肤之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伊朗政府始终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让以色列悬着的心从没有真正放下。
以色列对伊朗大选的每一个进展都紧张地关注着,对伊朗大选候选人的分析,及其当选可能产生的影响都非常在意。
此前根据媒体的报道,伊朗温和派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参选的呼声很高,以色列媒体也高调报道,因为此人曾质疑内贾德对以色列的政策让伊朗外交难以转圜。有分析称,如果他当选可能会让以色列的安全环境有所改善。但拉夫桑贾尼根本没有通过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认可,这使得以色列的“愿望”落空。
更为严重的是,这次大选最终的6名候选人里强硬派占了4位,这些人在历史上对以色列都发表过强硬的言论,以色列对其当选后可能的结果并不抱有乐观态度,因而始终用战争威胁来刺激伊朗,同时给美国施压。“虎视眈眈”就成了以色列关注伊朗的关键词。
不能排除伊朗强硬派当选后对以色列态度更加严厉,对美国和西方在中东的利益带来更大威胁。届时美国和以色列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
中国利益如何维护
伊朗总统大选可能有以下几种结果,不同的结果对中国利益或许有着不同影响。
一,强硬派当选,伊朗继续执行目前的对外政策,与西方关系继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局势将继续出现“战争边缘”的可能,中国在伊朗的石油等能源利益的不确定性增大。如果西方加大制裁,不排除双方关系恶化到极点,动武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将升高,中国利益届时将如同在利比亚一样,受到更大规模的影响。这将让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一定影响,此外,伊朗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将产生新的博弈,也会对中国西部安全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温和派当选,伊朗政策转圜空间增大,核计划谈判出现妥协,地区局势缓和。温和派当选或许是对西方最有利的一种情况。西方一直希望伊朗能够主动在核问题上退步,以换取西方的软化态度,从而使地区局势缓和。伊朗局势的缓和也会让中国的利益有更多保障,减少了战争或者冲突波及的风险。
三,两派僵持不下,伊朗内部出现乱局,影响地区局势。如果伊朗两派因为选票等技术性原因出现互不想让的情况,伊朗局势不可知性增加,将让中国在该国的利益同样处于未知风险当中。比如1979年伊朗教士和民众支持伊斯兰革命,与西方斗争,当时***访问伊朗并与国王政权接触,导致最后革命成功的伊朗政府在几年之内对中国非常不满,中国利益的维护也就无从谈起。
(作者:朱兆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犹太经济文化中心秘书长)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