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美国今日带领西方国家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只要地面部队不进入叙利亚,叙利亚的冲突仍难结束。”在叙利亚局势陷入危机,西方军事干涉该国在即的当下,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对叙利亚局势以及中东局势做出判断。
阎学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叙利亚冲突没有短期结束的可能,同时将引发更多中东军事冲突。他建议,中国的中东政策最好止步于政治表态,中国不要轻易陷入“中东政治的沼泽地”。
阎学通刚刚出版新著《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就未来十年的国际局势做出预测。就中东问题,阎学通认为,未来十年,域外大国介入中东事务的意愿会降低,中东将形成土耳其、埃及、伊朗和以色列争夺地区霸权的格局。而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提高,中东也将不再拥有重要的能源战略地位。
阎学通表示,随着“阿拉伯之春”运动的继续,中东一些国家的政权还将被推翻,政权更迭的过程很可能伴随着利比亚或叙利亚式的战争。
叙利亚战争短期难结束
东方早报:最近叙利亚局势似乎又陷入了新一轮高潮,域外大国发出了有意干涉该国内政的信号,如今的局势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吗?
阎学通:我在今年3月份初提交的书稿中预测叙利亚冲突短期之内结束不了,现在已接近半年了,仍没结束。我现在的预测仍是短期结束不了。即叙利亚反对派的目的是推翻巴沙尔政权,不会同意和解。
东方早报:您在《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呼吁,中国应该加大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力度,实行“王道”。具体到叙利亚问题上来,中国是否应该成为叙利亚问题积极的解决者?
阎学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介入中东事务。阿富汗是埋葬超级大国的坟场,中东是陷住超级大国的沼泽地。经济上中国可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合作,但政治上最好止于表态。美国实力比中国强大得多都无力解决叙利亚问题,而且冲突双方都批评美国。中国不要重复美国这种政策。中东政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理解能力。看都看不懂,千万别跳进去,否则怎么淹死的都不知道。
中国应多交盟友
东方早报:写作《历史的惯性》这本书的初衷是在哪里?为什么要对中国未来十年做出预测?
阎学通: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国人与世界对于我国地位的认识差距越来越大,看不到两极化正在来临。从任何意义上讲,对国际形势的误判都不会有利于中国大众。超过十年的预测准确率很低,而今后十年中国的政治领导将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十年预测的准确率会高一些。
东方早报:是否担心本书的部分论断会助长民族主义情绪?
阎学通:美国人是自己花钱买国旗节日时挂出来,而很少听中国人自己花钱买国旗在节日时挂出来的。与当前日本和韩国的民族主义比,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恐怕是弱而不是强。孙中山曾对无力激发中国人的民族主义而感到失望。
东方早报:您在书中提出中国要为他国提供安全保护,实行“道义现实主义”与“王道”。您不担心“中国威胁论”再度盛行?
阎学通:我不担心“中国威胁论”的上升,我担心“中国威胁论”上升的原因。“中国威胁论”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盟友。如果周边国家都是盟友,“中国威胁论”就上升不了。我这本书建议实行“道义现实主义”就是要通过给他国提供安全保护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道义现实主义”会给我国带来越来越多的盟友,盟友多了“中国威胁论”就没市场了。
阻止日本要东亚合作
东方早报:您判断日本如果不改变其政治结构,就会沦为二流国家,如果安倍政府真正完成了修宪,您怎么判断日本政治未来的走向?
阎学通:安倍修宪的目的是为了扩军,不是提高日本政府领导能力。日本目前尚未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但不排除今后有这种危险。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对日采取经济合作政治逼迫的双轨逆向政策。通过经济拉、政治压的政策促使日本改变追随美国脱离东亚的政策。通过东亚区域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防止日本滑向军国主义。
东方早报:您判断未来十年内朝鲜部分走向开放,此前朝鲜便一直呼吁绕开六方会谈直接和美国对话,朝鲜难道不会通过更加开放换取和美国对话的条件吗?
阎学通:朝鲜一直想与美国达成双边和解,但是美国不愿意,美国不愿改变与朝鲜的敌对关系,美国需要朝鲜这个安全威胁来增强其在东亚驻军的合法性。无论朝鲜是否放弃核武器美国都不愿与它关系正常化。
(记者 黄翱)
来源:东方早报